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误区

2016-12-08郝国华

散文百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课程评价数学

郝国华

河北省武强县孙庄乡北堤完全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误区

郝国华

河北省武强县孙庄乡北堤完全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教师只有深刻解读新课程理念,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恰倒好处的融合,引发出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崭新视界。但与此同时,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形式化弊端,也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误区

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数学教育又是小学教育当中的重点。国家为学生能够学好小学数学提供了很大的投入。可见,国家对数学的重视。不过在这样的重视之下,也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而今天我来讨论一下,在课堂上出现在我们教师身上的一些问题。

一、“生活”是数学内容唯一的底色吗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生活现实”。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的课堂里,数学和生活得到了有效的融合与链接。但是,有的数学课堂中,“数学”和“生活”的本末似乎有些倒置,“生活味”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数学味”。

二、“合作”是学习数学最佳的流程吗

曾听一位教师上《克和千克》,课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四人小组合作称量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话音刚落,小组里忙活起来。组员们开始为称什么东西而争论不休,“我想称文具盒”、“我想称钢笔”、“我想称校牌”的喊声此起彼伏。好不容易达成一致意见后,一些人开始称物体的重量,另一些人却开起了小差(讲空话、摆弄天平等)。小组合作就在这样无序杂乱的景况下逐渐延续……)

师:哪个小组汇报自己组的称量结果?

生1:“我们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

师:“竖笛的重量只有8克吗?”

生1:“好像是85克。”(在组内同学的轻声提醒下,生1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这里的合作学习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为什么小组内会为“称什么”而费煞周折?很清楚,这些学生的潜意识里还是将自己看作单独的学习个体,根本不具备参与合作的心理状态;二是为什么小组称量物体重量时会有人开小差?小组汇报时连竖笛究竟是8克还是85克也弄不清楚?原因必然是小组内没有合理分工,即没有专人看刻度、没有专人做记录。没有分工,因而没有真正的合作,合作学习最突出的价值就被抹杀了。从中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合作”只是学习方式最佳的摆设吗?笔者认为,从提高合作实效的角度看,教师应预设“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的细化步骤,真正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重视合作指导。“合作学习”需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应重视教师的有效主导。教师的适度指导、巧妙点化、向导引领,是推动主体合作深层进发的可靠保证。

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有助于在课堂交往中,扩展信息交流维度、培养沟通协作素养等优势,而不是将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走向“标识化”!

三、“赞扬”是数学课堂不变的声音吗

传统教育过分的着眼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课堂评价似乎更多的是批评、指责和否定。新课程则强调课堂评价的“激励”功能,将视角更多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于是,“棒极了”、“真了不起”的叫好声成了新课程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有时,表扬似乎太廉价了。

这是一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老师问一个学生:“黑板上的这个图形有几个角?”学生回答:“两个。”老师热情表扬道:“棒极了,说得太好了,大家为他鼓掌。”伴随着富有节奏和韵律的掌声,教室里响起“嗨、嗨、嗨,你真棒”的夸奖声。与此同时,学生的脸上被贴上好多寓示着赞扬和奖励的“金星”,看起来像唱京剧的。

课后,笔者与执教教师之间有一段简短的对话:

笔者:“您采用这种方式组织教学,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教师:“‘嗨、嗨、嗨,你真棒’对学生而言意味着肯定和表扬,我这样教学的初衷是让课堂激励促进数学学习!”

笔者:“课堂激励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那么,您为什么要频繁地采取鼓掌、贴金星的方式进行激励呢?难道教师对学生的微笑示意、点头首肯不是表扬激励吗?

教师:“对小学生而言,微笑、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欠大。我认为,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的学习才会越积极。”

谈话结束了。这个片断、这次对话却引起了笔者深刻的反思。“一个图形有几个角”这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给予肯定的评价无可厚非。但是采取案例中那样由“集体鼓掌”、“口号呼喊”的精神激励加上“金星装点”的物质激励构成的表扬阵势是否有些过了?难道说,“赞扬”真的是数学课堂不变的声音吗?作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堂评价以鼓励为主体现了数学课堂予以学生主体的人文眷注。但是,当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一概以“真棒”、“很好”进行笼统评价,这样做的结果真的能促进学习吗?教师过多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评价,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的浮躁心态和随意应付的缺失品格。在学生发言后,教师要把握操作的分寸。同时,针对学生发言中表露出来的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行为表现,教师要抓住“小结点拨”的契机表明自己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和准确的答案。新课程理念下的“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这样的课堂评价,才能给予学生有效的激励点化,从而积极地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的融合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改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数学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会很快得到解决,从而推动数学教育健康地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评价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