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2016-12-08侯金红

散文百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侯金红

河北省定州市南马家寨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侯金红

河北省定州市南马家寨小学

《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那么,数学教学应该如何做到生活化呢?针对这一问题,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

一、联系生活,感受数学

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正所谓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一句话,数学教学也应生活化。作为教师,既要注意捕捉生活中的数学,又要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再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物体的形状,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一年级“认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同学们还记得在幼儿园上活动课时的情景吗?大家一起去滑梯,去荡秋千,去骑木马……”学生们对幼儿生活的美好回忆渐渐被唤醒了,这时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欢快、温馨的幼儿活动的画面:“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数数这个幼儿园里的活动器械吗?”于是,小学生们开始兴趣盎然地数数:1只滑梯,2个秋千,3只木马……从而经历了一个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了数的意义。

二、挖掘素材,体验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事物中愉快地探究数学问题,发现规律。当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找到规律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他们就经历了成功的体验,心里无比愉悦。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不能让学生抽象地记公式,应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的实物:教室、纸箱,家里的木箱,模型等,通过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发现其特征,找到正确的计算方法。在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计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甚至理解了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还可以在温度计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电话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有些同学不理解5-0=□,我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为什么5-0=5?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纷纷举手:生1:我的想法是:比如说有5个苹果,吃了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吃,所以还剩5个,5-0=5。生2:今天妈妈给了我5元钱,我现在一点也没用,还有5元钱,列式5-0=5……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明确了不管5个苹果,5元钱还是其他物品,只要减去0,就都是从5个东西里去掉0个,也就是一个都没去掉,所以5减0还是等于5。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中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使学生加深理解数的意义,为建立数感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延伸,运用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探索、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巩固、积累、实践和创新的天地。如学习了地砖面积和房间面积的关系后,可让学生根据地砖大小和要铺的房间大小计算出需要铺一间房间的总块数,学习了统计知识和百分比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统计出全校学生人数、男生和女生与全校学生人数的比。还可让学生随妈妈上街买菜感知1000千克、500克有多重;或让学生实际测一下教室的长、宽和高,以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并计算教室粉刷的面积、铺教室地面所需的地砖数等。又如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我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课,带着测量工具把学生带到操场,要求学生计算操场上一堆沙的体积,然后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要计算这堆沙的体积应先测量出什么?有的学生说:“首先要知道这堆沙的底面积和高”。底面积和高能直接测量吗?有的学生说:“底面积不能直接测量”,那怎么办呢?有个学生马上抢着说:“先测出底面的直径或半径”,另一个学生马上就说:“测量直径和半径找不到圆心啊”,有一个学生说“可以先量出底面周长,然后再计算出底面直径”。最后,我按照学生的方法测量出这堆沙的底面周长和高,然后利用相应的公式求出这堆沙的体积。由此可见,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践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四、探讨生活,激发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数学"生活化教学"目的之所在。"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在教学第七册"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妈妈一行12人旅游,现在要买12瓶矿泉水,每瓶1元1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10元〔10×10=100(角)钱,即大约要带1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10元钱买不回12瓶矿泉水,妈妈带2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水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领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懂得学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感悟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