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改革误区面面观
2016-12-08王云华
王云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后堡街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改革误区面面观
王云华
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花园区后堡街小学
最近,笔者听了一些观摩课,深刻地感受到当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但在改革表面现象之下,却有一股暗流在涌动——那就是“浮躁”且“华而不实”。也许,透过一些看似精彩纷呈、气氛高涨活跃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下几种走入误区的现象值得我们语文教师思考。
一、片面关注课堂气氛活跃,忽视文本的理解感悟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理解得不是十分到位,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误区。一些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设计活动;煞费苦心地安排了演讲、辩论、采访、课本剧、即兴提问等活动,形式新颖多变,构思独树一帜。于是,只见学生将课本搁置一边,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才艺表演、淋漓尽致,课堂似乎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但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喧哗与热闹,不见课本的理解与感悟。许多学生下课后只沉浸在学生的精彩表演中,对于课本重点.难点.语言文字的亮点,仍茫然无知。课堂教学是扎扎实实的,需要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空,让学生用心去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独思的静谧恰恰是动态的生成过程。
二、刻意追求自主学习方式,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理解文章关键的一环。可是,在不少公开教学观摩课中,经常出现“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老师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1)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
(2)学生无其他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成了学生固定的阅读思维程序。他们从未学过默读,更不知浏览是什么,以至于有学生在考试时还要出声读卷。
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我认为,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因为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吗,这种高心智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即放声朗读,那么,其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这种没有任何的指导,也没有任何的提示和要求,漫无边际地反复朗读,半节课一晃而过,重点难点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充分的展开和深入的探讨。这种浅表性的“自主学习”,不排除“假民主.假自主”之嫌。
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不排除教师的讲解、恰当的引导、正确的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越充分,越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一味诊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偏离文本的价值取向
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对矛盾,但这矛盾的两方面都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很好地把握它,以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改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当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时,由于个人知识能力的局限,往往会出现与教材内容相佐,与教师预设的答案不相符,或者与时代、民族、社会倡导的价值取向相背离的独特体验。有的教师为显示对“独特体验”的尊重采取的是不关于痛痒的肯定或置之不理、甚至不知所措。
四、单纯追求探究式学习方式,忽视重难疑点的探究
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运用得上探究工的学习方式。有些语言材料主旨简单明了,靠听讲、阅读、理解就能完全掌握,无须探究的地方都要去探究,势必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形式化。
也许是一些知名教师在公开课中的多次重复,也许大家觉得比较时尚,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问话:你最喜欢学哪一段?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高年级的老师在说,低年级的老师也在问,似乎这些话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用语的经典。那么,这些话到底包含了什么呢?是真正体现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还是教师也在“赶时髦。”
有些老师在学生连课文都没读通顺的情况下就急于抛出一个大问题“在你体会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上批注”。于是,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讨论后,似乎让学生自主探究这一目标已达成。其实,作为一个旁听者,只要你仔细去听,再把学生说的内容连起来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学生刚才回答的内容重复很多,浮在字面表层理解的很多,而真正体现学生个体思维,有独特见地,较深刻内涵的精彩回答却是“难以寻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你体会最深刻的句子旁边写上批注”这个要求本身就是大而空的,它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面对这个问题,似乎什么样的回答都可以。启发学生与文本对话,以求更深的理解,这用意当然好,但启发不能空泛,不能漫无边际,心灵对话应该有实在的依托,有具体的突破口。
探究式学习方式要将探究的立足点置于重点、难点、疑点的问题上,我们关注的不是形式的如何多样化、新颖化,而是这种方式能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一些富有挑战性问题的探究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吸引力和兴趣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求异思维,真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课改”要改的是不利于培养语文综合素养,与学生生活实际、能力水平相悖、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搭“花架子”。语文课堂呼唤创新,呼唤真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