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2016-12-08李桂秀
李桂秀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第六小学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模式探析
李桂秀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镇第六小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优化课堂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相结合,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
培养敢于创新挑战的高素质人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人的社会交往活动来看,大凡成功的合作都是“互动”的结果。课堂教学是特定条件下的社会交往活动,师生同样需要互动。教师作为主导如何引领整个语文教学在互动中创新,达到培育学生的目的?笔者认为:
一、语文教学中的互动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随着近年来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认识的加深,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加之现代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语文课堂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是生动的、活泼的,教师如果积极地鼓励,他们都是非常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的。语文教学不能死板,只强调学生认字、学语法,更要使他们从情感体验、自我思想升华到慢慢认识人生。教学中可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最好是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互动,有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实施生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以一种超越和理智的态度来面对和汲取他人的智慧,形成对问题的一系列认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平等、和谐、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学生主体的认识特点出发;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三尺讲台走下来,主动走进学生,变传道、授业、解惑的长者身份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学生的好朋友。
二、互动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
1.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受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出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为了让学生的这种需要得到满足,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一种氛围,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团结和谐。
2.质疑问难——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采取“两欢迎,三允许”的政策,即“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教师要善于在留出的时空余地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情景。教师要把握好提问的三个要素:提问的时间、环境(氛围)和问题自身。一言以蔽之,应在最佳的时间,最活跃的环境(学生的求知欲最强时),提出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向老师发问,也同样要注意上面三个要素。教师课前要充分考虑,讲到什么时候让学生提出有利于全体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问题。
三、避开互动误区,实现互动高效
老师都很重视课堂互动教学,但是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够深入,教学设计得不够精细,会出现课上热热闹闹、课下效果不佳的情形。
1.老师问学生答模式单一。
课堂互动教学是老师、学生、教材之间多项的互动。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提问方式,互动的效果肯定不理想,所以老师要摆正教学中的角色,启发、引导学生提问,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
2.问题越多越好错误思维。
我们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上的内容阅读、学生对教学内容方方面面都涉及才好。古语有“贪多嚼不烂”,因此,我们在互动中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形成解决问题的某项能力即可,只要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就有效果。
3.认为提问就是高效教学。
互动需要师生之间以多问题进行探讨,但是不是什么问题都要提出来,提问要讲求时机、讲求质量。如某老师《负荆请罪》的公开课中提出:廉颇请的什么“罪”?负荆请罪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根本不需要设问。如此,反而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也不能达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思维的效果。
四、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在师生关系上力求民主性、平等性。
师生有效互动首先要求我们建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树立师生平等的教学本质观。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互动,体现为教师不再是权威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
2.在情感上注重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课堂上,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生当做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小学语文互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创造有利于互动的人际环境,使“互动”成为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制,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增强教与学的信心和主动性。
[1]徐福纲.互动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教学论坛.20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