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2016-12-08杨军芳
杨军芳
河南省商水县新城办中心学校
论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
杨军芳
河南省商水县新城办中心学校
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在传扬传统文化还存在“照本宣科”或“因循守旧”,语文课堂空间狭隘,传统文化美质被扼杀;教师强拉硬拽,精疲力竭;学生味同嚼蜡,没有兴趣等诸多问题。因此,要大胆创新,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起来:认识传统文化,做到有的放矢;积淀传统文化,做到经纶满腹;坚持诵读传统文化,做到由表及里;创新教学模式,发挥“语文课堂”主阵地作用;丰富经典诵读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相结合,是当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但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传扬传统文化时,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或“因循守旧”,没有更好地扩展和延伸语文课堂的空间,传统文化的美质被扼杀了。教师强拉硬拽,精疲力竭;学生学得味同嚼蜡,没有兴趣。因此,要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与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完美结合起来。
一、认识传统文化,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二、积淀传统文化,做到经纶满腹
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传承,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怎样才能去其糟粕、去粗存精,把最经典的传统文化交给学生,应是每一位语文人的责任。
语文教师应把握儒、道、释三家精神的核心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和教育教学现状,得体实施,切不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以儒家的仁、礼、孝、信等精神逐渐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以道家清静、淡泊、和谐自然等精神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排除忧虑烦恼,提高人格修养。
其次是用千古名句感悟:传统经典中有大量的名句,或蕴含深刻的哲理、或寄寓传统的美德、或彰显母语的魅力,学生便于记忆并容易理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要求背诵并体验效仿,以此逐渐启迪孩子人生,弘扬传统美德,提高其语言文字能力。
再者是用情景体验及丰富的活动进行渗透: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编排文艺节目、办主题手抄报等,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表演中及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理解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
三、坚持诵读传统文化,做到由表及里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传统文化的教学,语文教师的指引非常关键,但学生的诵读经典的能力更为重要。学生只有能熟读成诵,烂熟于心,才能从传统经典中读出:人生、智慧、社会。
在经济全球化、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让学生多读经典,于己于国,都大有裨益。人的素质单靠学英语和电脑是培养不出来的。人的素质只能靠人文教育来培养;而阅读经典,应该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中小学生读经典,不但能培养其内涵,也可以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导向。经典阅读正具备这样的导向:用人类、民族文明中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他们成为一个健康、健全发展的人。
四、创新教学模式,发挥“语文课堂”的主阵地作用
(1)积极创设具有文化氛围的语文课堂。把学校橱窗、黑板报、手抄报、教室文化栏等作为宣传、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开展经典诵读,让经典真正走进学生心灵;开辟书法专栏,讲解书法知识、进行学生书法作品展;开辟传统节日专栏,讲解传统节日的来历。
(2)结合传统经典,设计合理的课前口号。“纳百川之流成大海,通千古文章显文采”,“胸有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智不坚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等。天长日久,既丰富了积累,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加强经典及古诗文的诵读风雨无阻。司空图说:诗“俯拾即是,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奇,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平。薄言情语,悠悠天韵”。优秀经典诗歌都具有脱口而出,自绕情味的特色,自会使学生“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如过水采平。”仿佛看到古人风貌,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使人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五、丰富经典诵读活动,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实际,创新开展多种活动,真正做到与经典同行。如开展“经典墨海须畅游,书香弥漫伴成长”的经典颂读活动、毛笔字大赛、“国学知识竞赛”、“中华古诗文竞赛”、趣说民俗等活动。同时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的变化,在对待朋友、对待父母、对待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道德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全面深刻地认识好传统文化、领悟经典国学之根本,教学中才能使学生不断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提高综合素养,进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每一个语文人应尽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