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特《房间》中的语言魅力

2016-12-08孙沂汀

散文百家 2016年4期
关键词:伯特罗丝品特

侯 静 孙沂汀 李 来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



品特《房间》中的语言魅力

侯 静1,2孙沂汀2李 来2

1.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外语系

哈罗德·品特(1930-2008)是一名戏剧语言大师,其戏剧中的语言一直广受评论界所关注。本文通过对他的第一部戏剧《房间》中语言的分析,探究品特戏剧语言的魅力,即语言经常是充满威胁的,回避掩饰的,甚至沉默也别具深意。

哈罗德·品特;《房间》;语言魅力

哈罗德·品特(1930-2008)被称为继萧伯纳之后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其戏剧被称为“语言剧”。200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也对品特戏剧中的语言给予了高度评价:“脱口而出的对话里带刺,简短的话语可以伤人,半句话就能把人打垮,而沉默不语则预示着灾难降临。”[1]《房间》虽为品特的开山之作,但在语言上已经彰显出“品特式的”独特魅力。在这部戏剧中,人物在语言中敌意地栖居,他们利用语言威胁他人、掩饰事实。他们剪裁着语言,将日常生活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在戏剧中。

一、充满威胁的语言

品特早期戏剧中人物的对话充斥着威胁。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曾指出:“这些戏剧的字里行间充满了难以名状的威胁性,令人心烦意乱、痛苦万分。”[1]这些威胁性的语言极具震慑力,其营造的紧张氛围甚至远远超出了人物的行为,增加了戏剧的张力。

对于女主人公罗丝来说,寒冷的冬夜住在温暖、明亮的房间里是幸福而安全的。房间不仅为罗丝提供了容身之所,也使她拥有了一个女主人的身份。屋主基德的“突然”来访给罗丝带来了威胁。首先,基德觉得房间中的旧摇椅是罗丝夫妇租住之前就有的,基德问罗丝“你来的时候,它在这吗?”,“我可以发誓,我以前见过它。”但罗丝却说这把椅子是她带来的。随后,罗丝问基德他之前的卧室在哪里,他却说“以前这儿是我的卧室。”这时的罗丝倍感惊讶。尽管基德只是说这个房间曾经是他的卧室,并没有让罗丝搬离这个房间,但是这些话似乎已经对她构成了威胁。在之后的交谈中,基德告诉罗丝,这个房间是“这幢房子里最好的房间”。而罗丝又从他口中得知“我现在是收支平衡”、“我想住哪就住哪儿”。他的回答无疑为罗丝在房间的居住权造成了更直接的威胁。作为房东,他也许是之前遇到了财务困难才使出租了自己的卧室,而此时基德的回答虽然看似只是无意的闲聊,却在给在意房间的罗丝愈发不安。

对她来说,真正地威胁是来自地下室里住的那个人。在本剧开始,罗丝就对地下室住的人倍感好奇。不论是与伯特、基德还是桑兹夫妇的谈话中,她都会紧张地询问地下室是否有人住或关于那个人的情况。尽管她极力克制自己的情感,但是她还是不能掩饰内心的恐惧。当基德再次进入了房间告诉她地下室的人想见她。罗丝表示不认识那个人,也不想去见那个人。此时的基德一反之前的态度说道:“我知道他会干什么……他会趁赫德先生在这儿的时候上来,趁你丈夫在这儿的时候。”虽然基德并没有对罗丝采取任何行动上的举动,但是他的话显然已经对罗丝形成了足够的震慑力,对她构成了威胁。

二、沉默的语言

品特还是一位善于使用沉默的大师。当代英国著名的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斯林曾对他笔下的沉默作出高度的评价:“品特的沉默是戏剧的高潮,是风暴的中心,是紧张的内核,是人物一切行动构建的起点。”[4]沉默的出现打破了语言的节奏,使得一些隐藏在语言面具之下的真实暴露出来。可以说,沉默是一种最为接近真实的表达方式。品特认为沉默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说话,另一种是滔滔不绝”。[5]《房间》中,这两种沉默在罗丝夫妇的身上体现明显。

从本剧一开始,罗丝便在一边忙碌地为即将外出的丈夫准备着晚餐,一边是滔滔不绝地与他谈话:她好奇谁住在地下室里,并为搬入这个温暖的房间倍感庆幸和满意;夜幕降临,屋外寒冷,路面结冰,充满着不可知的威胁,她劝丈夫留在家里改天出车;建议丈夫出行前换上穿上厚运动服;赞许搬入这个房间是多么明智的决定......纵然罗丝滔滔不绝地表达着对伯特的各种关爱和支持,但是伯特却始终一言不发。罗丝的滔滔不绝与伯特的沉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而,罗丝并没有试图放弃与丈夫的交流,她不断地转换话题去吸引伯特的注意,不断地停顿希望伯特参与进来,但这些尝试都只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尽管屡屡得不到回应,但是她似乎也乐于将她的声音弥散到整个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弥散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罗丝正是用其絮絮叨叨的语言来强调她这个家庭中的女主人身份,强调家里如果缺少她会一团糟。从罗丝的话语中可知,外面是寒冷的、黑暗的、危机四伏的,而房间里则是温暖的、明亮的、安全的。房间不仅能为罗丝驱散寒冷,还能驱散危险。因此,罗丝害怕被赶出房间,因此这滔滔不绝地话语其实是罗丝内心恐惧感和不安的表现,是她在用语言来捍卫这个温暖的房间的占有权和她女主人的身份。伯特却与罗丝截然不同。无论罗丝说什么、做什么,伯特始终坐在桌旁、看着杂志、享受着罗丝为他提供的饭食。他的沉默无疑是对罗丝话语权的直接否定和蔑视。他虽然没有任何言语,但是罗丝的话却一直在围绕着他所展开,他的沉默显然比罗丝的话语更加掷地有声,这种截然不同的言说方式也暗示了伯特在家中的重要地位。

品特正是采用“沉默”将不能言说之事展示给读者,为读者留出开放性的解读空间。在品特的笔下,沉默不是无意义的表达或者不发言,而是一种语言表述的最高境界,是在让人物在无声中发声,让语言脱去伪装,让真实原形毕露。

与其说《房间》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如说是对日常语言淋漓尽致地的展示。品特以敏锐的洞察力将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展现到戏剧中,并加入了自己对语言的理解。在他看来,生活的语言往往是充满威胁的,是躲闪掩饰的,甚至沉默中都别具深意。在他笔下,语言已经不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而是被当作威胁他人或者遮蔽秘密的武器。在语言的表层之下,读者更多看到的是人物的一种焦虑、冷漠、不信任的生存状态。

注释:

[]戏剧《房间》剧本全部引自:[英]哈罗德·品特.送菜升降机[M].华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05-137.

[1]帕尔·沃斯特堡.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M].//华明.送菜升降机.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1.

[2]蔡薇.简论品特的威胁喜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1):125.

猜你喜欢

伯特罗丝品特
呆伯特
马来电话了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马来电话了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伯特的困惑
你的鞋子上有洞吗
斑马去哪儿
罗丝小姐的戒指
飞翔吧,罗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