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出乎《三国》 入于人情
——长篇小说《关云长》的写法

2016-12-08

扬子江评论 2016年3期
关键词:关羽三国诸葛亮

郭 帅



出乎《三国》 入于人情
——长篇小说《关云长》的写法

郭 帅

读《三国演义》,就是读那几个人。有两个人,作者写得满,后人读得更满。一个是诸葛亮,他没有说过一句平常话,也没有做过一件平常事,连死了,也要再胜上司马懿一筹。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关云长。说“我们的关云长”,是因为读《三国》的人,大都在第一回就参加了桃园结义,感情贴着刘关张,尤其是关云长。两军对阵,两将单挑,我们的云长无一不爽,唯一的败,就是麦城,就是死。《三国》没有大写云长被杀,只言“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写麦城之败,其实伏笔埋得深远,细节也写得足,余波扬得更长,罗贯中却在高潮处潦草一笔,想来是折算了文字,来照顾我们这些用情的读者。新电视剧《三国》,对于原著最大的反动,就是改写了云长之死,改为自杀。这么一改,让我们的云长,让那个无可匹敌的战神,死于自己之手——这应是最好的离场。深浅合适,改得漂亮。

可惜的是,很多写三国人物的作者,都倚着《三国》来写。很多读者,也都倚着《三国》来读。写来写去,读来读去,逃不出一部《三国》的“影响的焦虑”。柳江南、张隼的长篇小说《关云长》,正是这样一部有意识突破《三国》的笼罩,又成功地突破了《三国》的笼罩的作品。《关云长》的勇气,《关云长》的手法,《关云长》的特色,可圈可点,都是近年来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的重要收获。

《关云长》的总体特点,就是把关羽当做人来写,把关羽写成“人”,让关羽从人性中透出神性,让读者从人性中看到神性。

那是需要英雄并造就了英雄的时代,在折戟沉沙的历史中,关羽也本是一夫之雄。然而三国群英,单单只有关羽成了神,成了如今的武神、忠神、义神,乃至财神。罗贯中写关羽,也是处处喊“关公”,随处显灵——他是把关羽当神来写的。

既然把人当神来写,就只能越写越高,免得露出人的怯。有道是“关公不睁眼,睁眼便杀人”,整部《三国》,只安排关羽开怀笑了一次,即65回,诸葛亮为阻止关羽入川与马超比武,千里传信,贬了马超,夸了关羽,关羽这才自绰其髯而大笑,不再作议。关羽提出入川比武,其实大有醉翁之意。诸葛亮的谬夸,虽有马屁之嫌,但很奏效,把关羽重新摁在了荆州。关羽这一笑,表面上是胜了马超又威慑了诸葛,却实在是他日后败走麦城的第一个伏笔,也就是他的自傲,他的自矜,和他的不自足。所以说,这一笑,是人的笑,看似是一闲笔,却令关公露出了人格缺陷,把他送上了由神到人的下坡路。

而《关云长》的写法恰恰是反《三国》之道而行,由人写起。关羽有很多称呼,刘备叫二弟,张飞喊二哥,众人称关公关大将军,皇帝呼曰美髯公。而曹操见了关羽,总是一句“云长别来无恙否”。曹操所叫的“云长”,叫的是关羽的字,为的是亲切。所以这部小说取名《关云长》而非《关羽》,正在于一个亲切,把关羽还原为关云长,还原为一个令人感到切近人情的人,而非一尊神。

《关云长》设计关云长的出场,拒绝大开大合,也没有刻意营造戏剧性,着眼于“平常”二字。虽然关云长的时代遍地狼烟,虽然关云长此人一身故事,但是小说独辟蹊径,设置了一个“社火表演”的开场。

一部小说,或者一出戏,主角如何亮相是极为重要的。小说安排童年的关云长在社火表演中亮相,让他脸上涂着各色油彩,踩着几丈高的高跷玩闹,把他的一片童真童趣表现出来了。小说以这种方式交代关云长的前史,没有演绎,也没有神灵效验,就是从一个孩童写起,从一个市井烟火气的场面写起,这是作者有意识地在为业已神化的关云长去魅。

小说对童年关云长家庭内外人员的角色设置,也颇为精心。他的父母以做豆腐为生,小云长因此学会了做豆腐。他的师傅以打铁为生,小云长因此学会了打铁。豆腐与铁器,一柔一刚,关云长皆习得熟练。家庭教育,给了关云长以柔和平静。拜师学艺,关云长学到了春秋大义。小说将他的师傅胡戎,设置为一个熟读《春秋》大隐于山的铁匠,很有深意。于师傅而言,教云长打铁,正是将他打成一块百折不挠的好铁。于徒弟而言,学习打铁,正是将自己淬炼为一块好铁。假如师傅和徒弟中,有一个不认真,那打出的都不是好铁。所以小说拉长了篇幅写关云长学习打铁的过程,隐喻的正是写他的成长的历程。以后的关云长,如何的铁骨,又如何的柔情,都能在他的童年中找到根源。小说这么写,是在写一个活生生的人,而非天生神力的英雄。

即使写云长之勇,小说也是把他当做“人”来写,笔力节制。《三国》中,关羽正式确立英雄的身份,始于“温酒斩华雄”,可谓封神之战。而在《关云长》中,华雄却为孙坚所杀,也并没有《三国》般浓墨重彩,而是一句“孙坚率领本部人马进至泗水关,第一仗,斩杀了董卓手下名将华雄”,便略过去了。关羽归顺曹操时,以复制的方式诛颜良、杀文丑,如天神而下,轻松地摧毁了袁绍的将帅系统。在《关云长》中,颜良被徐晃一刀斩杀,关云长只杀了文丑,而且杀得颇为费劲。《三国》中,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何等神勇。《关云长》中,云长过了五关,但未斩一将。《三国》每写到两军对垒,只要关羽出战,基本的模式,是对方被斩于青龙偃月刀或力战不敌,关羽率军掩杀,或者大败敌方,或中了诱敌之计。总之,关羽在两将对阵中基本没有败绩。而在《关云长》中,即使对方是一个小小的将领,关云长杀起来都不显轻松。刮骨疗伤一段,《三国》中关羽与马良饮酒对弈,竟能赢棋。《关云长》中,关云长不仅没有对弈,而且“额头冒起了一片汗”。这些情节的处理,似乎都遵循一个宗旨,那就是弱化关云长的神勇,或者说将他写得勇而不神。将领是人,战神却是神。这种处理的意图,也是将关云长当做一个血肉之躯的将领来刻画,而非将其渲染为摧枯拉朽的战神。

《关云长》有意将关羽当“人”来写,却并非为了将他矮化,而是赋予他正常的人格和社会属性,这突出表现在对关云长的身份塑造上。

对比《三国》的关羽,《关云长》的关羽,刻意将他的“勇”削夺了几分,同时,又将他的“智”提升了几分,可称作“抑勇扬智”的写法。《关云长》为了凸显关云长之智,使用了多种手法。关云长的智谋有其来源,在拜师学艺阶段,他的师傅胡戎已经教给他兵法。《关云长》中,云长所经历的大部分战役,计谋都自出机杼。

以正面描写来表现云长的智谋,在“独援赤壁”一章。《三国》写赤壁之战,几乎没有关于赤壁后方的文字。但在《关云长》中,情形相反,几乎没有关于赤壁之战的正面描写。曹操与孙刘在赤壁鏖战,在后方的江陵一带,战事也是惨烈。为了给赤壁之战做好后援,曹仁领兵十万,攻打云长的一万兵马。关云长为了支援一线作战,以一敌十,打了一场阻击战。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云长》中,关云长只要面对曹军,无战不胜,这已经成了小说的一个规律。江陵之战也是如此。关云长先后用了四种计谋,瓦解了曹仁的四种不同的战术进攻。曹操得知后亲自率兵攻打,也被关云长挫败。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战役中,云长不仅骁勇善战,更是运筹帷幄,这样的关云长,岂是曹仁之辈所能敌?

小说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烘托云长之智。《关云长》中,刘关张面对外人时,角色功能分明。一般而言,是刘备先表态,声明大义,最后做出决策。关云长乘间补充,或以提示,或以反驳。张飞,则基本一个插科打诨的无厘头。当遇到了刘备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关云长对此则时时能化险为夷。比如这一事:为报杀父之仇,曹操亲率大军讨伐陶谦,迎刘关张之面而来。刘备以言辞说之,企图言退曹操。

刘备听了,觉得难以辩驳,一时语塞,竟然答不出话来。

关羽立刻说道:“兖州为奋武将军时,胸怀天下,匡扶朝廷,首倡大义,吾兄弟视为豪杰,天下亦感恩于汝。今为报私仇,杀戮百姓,残暴至极,与董卓何异?将军英名,恐毁于一旦。吾等此来,不仅为救徐州,亦为将军,若将军放下杀戮,撤军回到兖州,徐州生灵免于涂炭,天下将感恩将军,于将军未来计,岂不远甚于荼毒徐州乎?”

曹操沉默了一会儿,说道:“汝等虽属于迂腐之论,于乱世难以通行,亦颇有道理。曹某今日撤军,唯需警告陶谦,他日再有异动,曹某必灭尽徐州。”

云长一席话,说退了曹操,也说动了曹操。曹操为报父仇,冲冠一怒,徐州或可被屠城。而云长的话,切中了曹操的怒气,提醒了曹操的冲动,唤起了曹操的大局观,使他想到了身后,想到了身家清白。曹操善于猜忌,也善于自察,他这才暂时退兵。有了关云长一席话,徐州之围暂解,刘备才从陶谦手中接过了小沛,后来又接过了徐州。刘备的一席话,和曹操的一席话,完全是为云长的一席话做铺垫。在“固守大计”一章中,云长以一人舌战江东群将,把鲁肃、周瑜、黄盖一群人说得面红耳赤。像这样的场景,《关云长》中非常多,云长话锋机警锐利,几乎给人以巧舌如簧之感。

在《三国》中,真正能称得上巧舌如簧的,真正能称得上运筹帷幄的,只有诸葛亮一个人。关羽之智,应该排不进前十位。《关云长》写云长之智,假如迎着诸葛亮写,迎着曹操写,都会使云长之智失色不少。《关云长》的作者深谙此点,采取了一些别样的叙事手法。

为了表现云长之智,小说明显地压抑和分割了诸葛亮的智慧。三顾茅庐,云长是去过的。隆中之对的恢弘战略,云长也是亲耳听过的。火烧博望坡的封神之战,云长是亲自参与的。《关云长》中,这些事情都被改写一新。比如诸葛亮出山一事,《三国》写得云山雾罩,做足了功夫又吊足了胃口,且看《关云长》的处理:

刘备老来得子,大喜过望。从来往的宾客中,得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的传言,与关羽商议一阵,准备了一份厚重的礼物,兄弟三人一起前去南阳请孔明。

三人一连去了三回,终于见到孔明。此人果然名不虚传,分析完天下大势以后,断言:“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刘备一听,视诸葛亮为奇才,把他带回樊城,拜为军师。

寥寥几笔,便把三顾茅庐和隆中之对合起来写尽了。《三国》却把这两件事摊开写,一下子让人明白:前后三十年,千百风流人物,尽在诸葛亮的盘算中,在诸葛的大略里,所有人都仿佛棋子死人一般。所以《关云长》对诸葛出山是收起来写,不仅收起来写,而且缩起来写,可谓是“未见其人,先削其势”。在诸葛出山之前,作者已经安排了郭常和关定两个隐士,先行邂逅了云长,先行道出了天下三分、抗曹联孙、西蜀定邦等战略。这样的笔法,就大大冲淡了隆中之对的洞察性,削弱了诸葛智慧的超越性。

写云长之智,有时也移花接木,将《三国》中诸葛的计谋,安在关云长身上。比如“草船借箭”,很久之前,关云长已经用来赚取曹操的攻城大军了。当诸葛亮再拿出来对付曹操的水军,已不觉新鲜,只是使人感到云长与孔明真乃英雄所见略同矣。如火烧博望坡一战,直接的指挥变成了关云长,诸葛亮则一无所见。

写云长之智,有时也借鉴《三国》中的诸葛之智的写法。比如诸葛造木牛流马和诸葛连弩,往往使人惊奇。惊奇的不仅是器具的精良,还有诸葛在军事天才之外对于器具物理的精通。《关云长》写经营荆州,也写到了云长如何考察山川,如何填湖造陆,如何建筑城郭,如何打造器械。尤其写到他对于农业的认识。他和诸葛亮一起发现了可以充当军粮的疙瘩菜。“疙瘩菜”虽然比不上木牛流马精巧,但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显示了发现者的智慧与别才。

弱化云长的神勇,则必然要突出其他将领的神勇。突出云长的智慧,必然要弱化诸葛的智慧。这是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主观的叙事意图,在于刻画一个全新的关云长的形象,使他摆脱《三国》的定型,使他不再是那个一往无前的战神,而是一个临敌有勇、退敌有计、治军有方、安邦有策的武将,智勇双全,攻守平衡,既有将才,更有帅才。很显然,这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军事政治家的理想典型。在这个方面上,可能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现实希望。客观上,对于诸葛亮的形象的塑造,尤其安排云长压抑和分割他的智谋,也使诸葛亮实现了一个转型,即从《三国》中那个若仙若妖的军师,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军事战略家。在这个方面,也可能寄托了作者的某些现实希望。一个是武圣,一个是智圣,作者没有把他们神圣化,而是有意识地将他们人格化,将他们职业化,使他们走下圣坛,变得可触可感可亲可近。

的确,关云长的形象,生出了更多的人间情怀,他的爱恨情仇,他的嬉笑怒骂,都出于一个常人的本心本性。

《关云长》集中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云长的家庭生活、爱情经历,以及父子之情、知己之谊,反倒是在《三国》中大书特书的兄弟怡怡,被压抑了几分。小说写关云长与曹操的知己之谊,是全书最大的亮点,也是小说最精彩的一笔。

曹操之爱关羽,《三国》也做了许多文章。《三国》的做法,主要为了突出关羽的忠义。《关云长》的做法,却是为了突出云长的人情,也顺带突出了曹操的人情。云长暂时降曹之后,曹操为他做了很多事,甚至很多具体的事:

一到许都,曹操立刻拨出一座环境优雅的庭院给关羽,并亲自带着他相度一番。在关羽面前,敞开了一个雅致的空间,里面草木葱郁,亭台楼阁,煞是幽静,一堵围墙,虽把庭院分隔成前后两个部分,但丝毫不伤及整体的美感。

“中间原来没有围墙,念及云长与二位嫂嫂和夏侯氏居住在一块,多有不便,曹某提前命令军士修筑而成,后院可住女眷,云长自住外宅。如何?”曹操说道:“丞相考虑周全,吾感激不尽。”关羽说道。

这一堵围墙,隔开了云长和二嫂嫂,拉近了曹操和云长的心。其实细想之下,这也是曹操的一计:假如让云长和刘备的两位哭哭啼啼的夫人住在一起,云长则时时刻刻想着寻找刘备,拉拢云长就更加困难。在云长而言,与二嫂嫂住在一起,说不清道不明;而不住在一起,则更加说不清道不明。近则不逊远则怨,云长应该为这件事苦恼过。曹操命人修的这一堵围墙,修得真是恰到好处,修到了云长的心坎上,修得足见曹操的良苦用心。与金银侯爵的赏赐比起来,这一堵围墙,应该是曹操对云长最有力的一次情感攻势。所以,

关羽说道:“丞相其实不必如此费心,只要得到兄长消息,吾即当离去。”

曹操一愣,瞬息之间,呵呵一笑,说:“云长有云长之志,曹某有曹某心愿。岂能因云长定会离去而不尽心耶。”关羽百感交集,沉默不语。

这是多么辛酸残酷的一笔!曹操的这一愣,曹操的这一句,把他对云长的痴痴的欣赏与怜爱,把他的无怨无悔,坦露得彻彻底底。曹操把事情做到这个份儿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云长再怎么狠心,也只有“百感交集,沉默不语”了。小说屡次写到曹操攻击刘备的原因,只是希望杀掉刘备,一夺关羽之心。云长也是心知肚明,他到死都相信孙刘联盟是个笑话,且曹孙之间,他更倾向于曹操。或许,诸葛亮之所以令云长守门户荆州,就是看到曹操与关羽的人情,不会相攻。而关羽素来鄙视江东人物,即使孙刘联盟,关羽也能对这个盟友时刻严防——两相调和,关羽实在是守荆州的不二人选。《关云长》把《三国》中曹操与关羽的这条线揪出来,写成了面,前前后后连成了片,是小说的妙笔所在。

小说在关云长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诸多灵光闪现的细节,把他的情感的微妙复杂,高效地表露出来。小说写道,云长毅然辞别了曹操。曹操又追上他相送,忽想到他过关困难,便撕下衣裳写了血书,云长这才未斩一将过了五关,一路畅行无阻地见到了张飞和赵云。饶是云长按捺了曹操的知己之情,他的两位嫂嫂却不是省油的灯,早都看在眼里。所以,见到赵云时,两位嫂嫂话里有话:

甘夫人说道:“皇叔与二弟常言子龙英勇无敌,秉性耿直,能得子龙实言,吾心已安。”说完,她果决地一回身,在夏侯夫人搀扶下,与糜夫人缓缓向后院走去。

关羽、张飞望着二位嫂嫂的背影,心头涌起酸酸的感觉。

甘夫人这女人说话,最是厉害。子龙英勇无敌,子龙秉性耿直,子龙实话实说,子龙令人心安——让关张心里怎么想?张飞心酸,关羽则应该心痛了。甘夫人嘴上说子龙,但接话的并不是子龙,小说马上转写关羽张飞的表情,也是神来的一笔,信息量极大。

当终于安定下来之后,云长娶了二房胡夫人。小说将他们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写得甚是甜蜜,甚至安排了二人接吻的情节。然而,当云长与结发妻子的儿子关平,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云长时,云长的内心,不全是天伦之乐,而是有许多愧疚——对于关平,更对于为了寻夫而死去的结发妻子。小说写云长无法释怀,他想去找关平谈心,在深夜前后去了两次,两次踌躇不安,见关平已经睡下,便悻悻而归。试想一下,找人谈天,却在深夜前去,只能说明,这个人把一些人事,藏得多么深。

当然,小说写到了云长的败死,却无出《三国》的设计——这是聪明的。《三国》中的关羽之死,就是一出性格与人情的悲剧。《关云长》力表云长的人情,所以并未大改,仍然能严丝合缝,前后连贯。

——这就是常常耽于人情的“我们的云长”。纵是《三国》中不可一世的英雄豪杰,小说也并不写他的神,不写他的圣,不写他的灵,而是直写他的勇,他的智,他的情。尤其在“情”字上着笔,写出了一个有体温的云长,一个有血肉的云长,一个会流泪的云长,一个傲慢也能认错的云长。在寻常处发其幽情,在平静中索其隐秘,《关云长》笔笔出乎《三国》之外,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关云长。

纵观整部小说,其叙事意图,不在与《三国》一较高下以炫奇,也不倚着《三国》拾牙慧以求巧,而是为其独立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品格所张目。在当代书写历史题材小说,其难度,正在于如何实现艺术与思想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既要求作家突破前作营造的想象力定势,又要求作家辟出新的审美内涵与意义空间。一破与一立,缺一即不可谓为成功的历史小说。柳江南、张隼的《关云长》,深入驳杂离乱的三国时空腹地,按图索骥,抽丝剥茧,显示了把握与整合复杂历史信息的艺术功力。同时,面对《三国演义》这一经典文本,以厚重扎实而不失精致微妙的叙事技巧,举重若轻,显示了拿捏人物性格命运的灵活手腕与艺术胆识,终为文坛贡献了一个新的历史人物形象。如此一个关云长,仿佛更经得起人们的笑谈了!

曹操呵斥道:“曹某全家,得无生灵乎?彼罔顾生灵,杀吾全家,吾岂能不以此报之?玄德此言,乃虚妄之论,亦出于虚伪。汝若真心拯救百姓,无须带兵上战场,告知徐州军民,归顺曹某,献陶谦人头于吾,方为至理。”

作者简介※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关羽三国诸葛亮
“关羽”去世
诸葛亮喂鸡求学
华容道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三国乱谈(1)
关羽大意失荆州
版三国之回到过去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