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原创武侠小说(1980-1999)研究述评
2016-12-08金常德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金常德(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大陆原创武侠小说(1980-1999)研究述评
金常德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摘要:相对于民国武侠小说研究、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研究、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研究,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是当前武侠小说研究被淡忘的领域,致使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残缺不整。梳理30余年来对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概况,提出加强对这个作为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重要发展时段研究的命题。关键词: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研究缺位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金常德.大陆原创武侠小说(1980-1999)研究述评[J].克拉玛依学刊,2016(1):73-79.
发端于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至今已历百年,大致的发展历程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民国武侠小说创作蓬勃兴盛;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空前繁荣;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在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创作总体走向式微之际,大陆武侠小说创作开始起步并走向相对的繁荣;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异军突起,“武侠文学走进‘大陆主体’时代”[1]。上述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共同构成了前后衔接的完整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目前,民国武侠小说、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和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研究的三大热点研究领域,研究成果非常丰富,唯独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为行文简洁,以下根据实际简称为“八九十年代”或“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相当薄弱,特别是近年来在某种意义上看近乎空白,使得对百年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的研究在整体分布上出现了严重失衡。所以,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应当成为武侠小说研究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研究概述
本文所称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是相对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而言的一个权宜性指称。八十年代初,在大陆自1949年开始历经30余年创作与出版禁区的武侠小说逐渐解禁,其突出表现就是梁羽生、金庸、古龙、卧龙生等港台新派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先后传入大陆,一时形成出版与阅读热潮。这一热潮直接激发了大陆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热情,使得大陆武侠小说创作开始起步并迅速形成热潮,越来越多的作者加入武侠小说创作的行列,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者超过百人,出版的原创武侠小说图书数百种,发表在期刊上的中短篇原创武侠小说则无法准确统计,因此,说大陆武侠小说创作呈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并不为过。作为一种复兴的文学品类,在相对短暂的时段内产生如此众多的作家与作品,对于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这股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与出版热潮引起了同时期一些研究者的关注。
最早对八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作出比较全面评述的是王海林。王海林于1988年10月出版的《中国武侠小说史略》是大陆第一部武侠小说史著作。作者在书中将大陆八十年代的武侠、武林小说称为中国武侠小说史上的第五次浪潮,“这次浪潮的兴起,既不能看作是港、台第四次浪潮的重合,也不能看作是它的赓续,而应该也只能看作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出现的第五次浪潮”[2]206。作者从“中国武侠小说第五次浪潮兴起的原因”“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武侠、武林小说概貌”“部分重要作品评介”3个方面,介绍、分析、评述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作者多方面分析了八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热潮兴起的原因,然后基于当时的创作实际,对大陆“武侠小说”“武林小说”的称谓作了辨析和“正名”,并简要分析了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以中篇为主的原因,进而从“题材范围大大扩展”“主题的开掘更有深度”“美学上有新的追求、艺术表现更加多样化”3个方面比较详尽地论述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与古代武侠小说、民国旧派武侠小说、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区别。作者概括指出了这一时期大陆武侠小说创作还存在着许多缺陷、不足及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作者最后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全方位多层次的文艺百花园中,它不失为引人注目的一花。”[2]223作者从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角度具体分析了王占君的《白衣侠女》、檀林的《燕子吕三》、柳溪的《大盗“燕子”李三传奇》、冯育楠的《津门大侠霍元甲》、聂云岚的《玉娇龙》、冯骥才的《神鞭》等6部作品。可以说,王海林是较早对八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作出比较全面、比较系统研究与评论的人,对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作了比较充分的肯定。当然,该书完稿于1986年1月,不能完全代表整个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全貌。但无论如何,该书的写作与出版对于研究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具有开拓之功。
接下来,罗立群于1990年11月出版《中国武侠小说史》,该书在“兴旺发达的当代武侠小说”之“大陆武侠小说的发展情况”部分,简要介绍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认为“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市场的需求,大陆的武侠小说创作逐渐风行,作家和作品层出不穷,且仍有继续增长的趋势”[3]343。作者指出,从创作队伍来看,大陆武侠小说作家青年新手多、无名小卒多;从作品来看,大陆绝大多数武侠小说未能摆脱旧武侠小说的窠臼,还停留在对传统武侠小说的模仿上,甚至还没有超出《三侠五义》的水平。作者肯定了大陆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较优秀的作品,“注重主题的深化”“寓意的寄兴”“情节的布局”“时代环境的渲染”“民风民情的表述”、“生活体验的感受”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3]344作者通过与港台、海外作品的比较,认为“大陆武侠小说在意境追求上是低层次的,哲理意蕴是浅薄的,作品的涵盖内容是“狭小的、呈单色调的”“比之港台及海外武侠小说均有一段距离”。[3]344-345作者从转变观念、提高创作队伍质量和文艺理论界应重视评论、研究工作3个方面提出了大陆武侠小说创作水平要提高的建议。书中评介了冯育楠、残墨、赵西玉的几部重要作品。书后附中国武侠小说书目,其中当代部分收录了作者收集的1988年底前大陆武侠小说作家与作品名录。2008年7月,罗立群的新版《中国武侠小说史》出版,专辟一章“生机无限的大陆新派武侠小说”,将大陆武侠小说复兴分为“1980年至9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至2007年底”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大体相当于本文所述时段。罗立群认为,自八十年代初兴起的大陆武侠小说热的深层原因在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的时候,随着海外武侠小说的涌入,沉睡多年的武侠梦幻和热情立即被唤醒,武侠热潮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4]345。但是,新版书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评价与1990年版基本一致。
1992年6月,陈墨出版《新武侠二十家》,他在该书的“小引”部分提到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80年代以后,有不少大陆作家争相仿效,开始创作武侠小说……大陆武侠小说作家作品的成就,仍达不到台、港武侠小说的一流水平。只是就武侠小说的繁荣而言,大陆作家作品当然不能忽视。”[5]3陈墨在该书中评介了20位港台及海外武侠小说作家,但没有评介一位大陆武侠小说作家。回过头来审视30余年特别是近20年来的武侠小说研究,那一时期大陆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
1992年至1994年,有几部武侠小说辞典陆续问世。1992年8月,胡文彬主编的《中国武侠小说辞典》出版,该辞典在“作品编”选录了中国武侠小说共724部,其中当代大陆作品109部,除简介作品版本情况外,主要叙述小说的故事梗概。由王海林执笔了当代大陆部分的概述,认为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武侠小说创作的开创、形成期,主要观点与作者所著《中国武侠小说史略》一致,着重肯定了其取得的新成就和优势。在“人物编”选录了中国武侠小说人物共469人,其中当代大陆77人,主要叙述人物的家世生平、武功渊源、门派及其在小说中的地位、作用和结局;在“文献编”辑录了41位当代大陆武侠小说作者、研究者小传,并在“未著录中国武侠小说书目”中收录当代大陆作品近百部。在辞典“前言”部分,编者对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作了宏观评价,并对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前景给予了乐观美好的期望:“从总体上看,大陆武侠小说创作水平还没有达到港台武侠小说的高度……但从武侠小说发展的前景来看,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终究会赶上并超过港台及海外,因为大陆武侠小说家具有港台及海外作家难以具备的优势。”[6]6-71993年3月,刘新风、陈墨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出版,该辞典对每一部具体的作品采用了列出作品版本、介绍作品梗概、对作品进行鉴赏的形式,其中包括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品。刘新风在《前言——五四以来武侠小说发展概述及我们的感言》中评价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我们的这些成果……即使与不薄己俗的台湾武侠小说相比,也显得相距甚远,无颜自处。”[7]21作者概括指出了这一时期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流弊的两个原因——作家的心态和修养问题。另外,宁宗一主编的《中国武侠小说鉴赏辞典》与温子健主编的《武侠小说鉴赏大典》分别于1992年2月和1994年1月出版,都涉及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或作品。
1994年4月,曹正文出版《中国侠文化史》,该书有专章“大陆武侠小说与武侠评论”,从3个方面分析了大陆当代武侠小说热的原因,并作了“大陆武侠小说作家面面观的评析”,概括了大陆当代武侠小说的内容类型,简要地评析了冯育楠、宋梧刚、残墨等作家的部分作品,总体指出“大陆当代武侠小说家的作品,应该说无论从质量到数量,都没有超出民国武侠小说家的总体水平,其艺术素养与写作技巧更无法与港台武侠名家相比”[8]255,作者也对新武侠小说的高潮将会在大陆掀起充满期待,并辑录了八十年代大陆当代武侠小说创作书目。
1995年5月,王先霈、於可训主编的《8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出版,该书站在中国通俗文学的整体视野下,对八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设专节作了阐述,概括了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发端,指出这一时期武侠小说与传统武侠小说的不同,大多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对爱国主义的歌颂是一个突出主题,并从创作题材来源角度对这一时期武侠小说作了分类,作出了“80年代的武侠小说尊重中国读者的审美习惯,在艺术上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小说的传统精神”的评价,也简要指出了存在的弊病。[9]182-186该书在“八十年代通俗文学作家”部分用较大篇幅介绍和评价了冯育楠、欧阳平、宋梧刚等作家的武侠小说创作,附录了八十年代大陆主要通俗文学作品目录索引,其中包括大量的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存目。
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对于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或评价,主要集中在上述这些武侠小说史类著作或武侠小说辞典类书籍中的相关表述上;报刊上也发表过数量较少的研究文章。作为八十年代大陆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的冯育楠发表了《略论近年武侠小说在中国之盛行》,该文是作者参加香港中国武侠小说学术讨论的发言整理稿,结合八十年代大陆兴起的“武侠热”现象,从社会原因、历史渊源、民族审美习惯等方面分析了武侠小说广受欢迎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创作阐述了赋予武侠小说以新的内涵,即作者在创作《津门大侠霍元甲》之前定的3条标准,“一是通俗而不庸俗,二是传奇而不荒诞,三是加强文学色彩,尽力做到在这传奇人物身上赋予他人的本性。”作者“希望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武侠小说,能有一个新的发展,新的境界,更富有新的生命力,在文学之林内占有其应有的地位。”[10]62冯育楠还发表了《港台与大陆通俗文学窥见》,从观念差距的角度概括指出了大陆原创武侠小说逊于港台的原因。
同样作为八十年代大陆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的宋梧刚发表了《中国武侠文学史论纲》,将八十年代以来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称为“新时期武侠文学”,并予以高度肯定,认为“新时期武侠文学的复兴,是一种全面复兴与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形成了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武侠文学的繁荣”[11]61-62。该文是作者根据自己参与武侠文学创作与研究的感受写就的,在文中作者为大陆武侠小说创作鼓与呼,并充满信心。当然,也许是由于“史纲”的原因,文中所述都是概略性的。
作为长篇小说研究专家的林为进于1988年12月在《文艺报》发表了《徘徊于历史与想象之间》,对大陆八十年代兴起的原创武侠小说现状作了中肯的评述。林为进认为,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的思维方式、认知视角甚至包括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途径及条件基本决定了他们在创作中遵循反映论的文学观,以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为依据,依靠扎实细致的资料工作,致使作品过分地趋实,抑制了武侠小说自身的长处,不利于深广地探索人性。同时,大陆武侠小说过分重视教喻功能、认识功能,把所谓意义理解得过分具体和表现之直接,导致把主观意义和其他的东西相割裂。作者认为,大陆武侠小说真正的突破与创新,有待于更年轻一代作者的涌现和成熟。[12]
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对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或评价就基本没有了。检索近年来的武侠小说研究文献,无论宏观审视研究,还是微观细化研究,针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相关研究论文基本空缺,这段风起云涌的大陆武侠小说创作阶段被今天的研究者日益淡忘。
二、研究评价
综观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
首先,研究界没有真正将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纳入整个武侠小说研究体系,而是进行了有意或无意的忽视甚至舍弃。据目前的研究资料,对于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研究,从研究行为的时段上看,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较为重视,无论是当时出版的武侠小说史类著作,还是武侠小说辞典类书籍,基本上都关注到了八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热潮及其中的优秀作品,特别是王海林的《中国武侠小说史略》第一次比较全面地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可能与研究者身处当时大陆武侠小说创作与出版热潮而无法回避眼前的事实有关。但是,九十年代中后期至今近20年时间,研究界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基本上采取了不予关注的态度,致使近20年来相关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一些新近出版的著作或发表的论文即使提到这段历史,大多是一语带过。从研究内容的时段上看,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是对八十年代的作家和作品给予了相对较多的关注,而且这些研究成果基本上都产生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对于八十年代末及九十年代的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特别是“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短暂而又辉煌的黄金年代”[13]197的研究更是鲜有人问津。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武侠小说研究呈现新一波热潮,唯独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总是略略言之甚至避而不谈,导致一批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和为数众多的作品,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作家和作品被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所遗忘,甚至被人为地遮蔽。例如,创作和出版了近40部武侠小说的熊沐,创作和出版了江湖四部系列的独孤残红,都是九十年代大陆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却被研究界一直忽略。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中,熊沐、独孤残红、周郎、陈天下都出版了个人武侠小说作品集,其他优秀武侠小说作家也可以列出一长串清单,许多作家都有着自己鲜明的艺术追求,创作的作品水平总体上并不逊色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并呈现了港台新派武侠小说所没有的某些特色,足以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上写上一笔。即使像“衍金庸派作品”现象,从武侠小说发展的流变来看,其实都应该进入研究视野。正是众多的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创作了数量可观且不乏优秀的作品,客观上推动了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复兴、发展乃至相对的繁荣,对于后来的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的勃兴也不无铺垫作用。所以,对于推动百年中国现代武侠小说发展客观上作出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观成果的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研究的残缺是不应该的。
其次,在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作家及作品的研究上,既有成果宏观概括多、微观研究少。现在所能见到的关于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相对系统的研究成果主要产生并集中于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研究成果基本是宏观概括性的研究多,微观探究性的研究少。既有的少量微观性探究往往是就某部作品而写的优劣评析,如王克增的《〈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启示》,对冯育楠这部作品的成功作了充分肯定,认为作品“忠实地刻划了时代,反映了历史”“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有着特定时代、历史色彩的活的人物”,恰当运用了“武侠技击”活动这一“生活中具有特殊色彩的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在结构布局、表现手法、语言文字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艺术构思,运用了娴熟洗练的写作技巧,取得了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通俗小说创作有益的启示。[14]100-102再如首届中华武侠小说大奖获奖作品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以获奖作品形式集中出版时,每部作品后都附有专家对作品优劣得失的解读,包括陈墨的《〈一剑平江湖〉·跋》(沧浪客作品《一剑平江湖》)、卜健的《鸳鸯三十六,死便逐情埋——周郎〈鸳鸯血〉谈片》(周郎作品《鸳鸯血》)、刘国辉的《天下神偷,武林大侠——读〈金帖侠盗〉有感》(巍琦作品《金帖侠盗》)、周传家的《〈销魂一指令〉简评》(独孤残红作品《销魂一指令》)。目前,很难见到严格意义上的针对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的系统专论,尚未见到一篇专门研究这一时段作家或作品的专业论文(或学位论文)。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与研究观念上的重港台、轻大陆有关,许多研究者认为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没有多少值得研究的价值,进而没有用心关注和充分掌握基础资料,自然也就没有更多阅读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具体作品,对这段相对辉煌的武侠小说创作阶段性发展史就多了一些主观上的草率判断。
再次,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总体评价不高,在某种意义上说甚至是由于研究者主观存在偏见导致的结果,使这一时段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应有价值被人为遮蔽。如前述及的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产生的研究成果中,总体上认为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没有达到港台武侠小说的水平,当前一些研究论文或专著中更是多以“成就并不大”之类的概括一笔带过。如肖显惠在《新世纪武侠小说创作的流行与循环》的开篇简要谈及了八九十年代的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直言“其成就并不大”“八十年代有影响力的主要有聂云岚《玉娇龙》、欧阳忠《武当山传奇》、冯育楠《津门大侠霍元甲》、柳溪《燕子李三传奇》、檀林《燕子吕三》等,这时期的武侠创作差不多以冯骥才的《神鞭》为收束。而九十年代仅有青莲子(田雁宁)《威龙邪凤记》和《青猿白虎功》、沧浪客《一剑平江湖》、张宝瑞《京都武林长卷》六部、戊戟《传奇》系列等称雄一时,这批作家的马舸于2001年出版的《以待天倾》几乎代表了这类武侠作品的最后辉煌。”[15]138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评价结果?笔者认为这与当前研究者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存在偏见有关。这个问题涉及评价参照标准的问题,研究者往往拿港台优秀武侠小说作家的作品甚至像金庸、古龙这样大家的作品,作为参照标准来评价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这种评价参照标准是不合适的,也是不科学的,对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更是不公平的。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环境等与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创作繁荣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环境有着天壤之别,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不可忽视的开展客观研究的前提。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是武侠小说在大陆彻底断绝30年后,受港台新派武侠小说进入大陆形成出版与阅读热潮的启发而开始创作的,整体创作起点低或作者功底弱是客观事实,但是,这不成能为漠视这段历史的原因,而且随着更多作家和作品的涌现,再用创作起点低或作者功底弱来评介似乎就不客观了,甚至是苛求了。而且,在八十年代社会大环境对武侠小说还存在着非常鲜明的争议,各种质疑和否定武侠小说的观念或做法其实都对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产生消极影响,“一些有志于从事通俗文学事业的作家写起来缩手缩脚,随时要预防来自各方面的质疑。”[16]81因此,不能简单地以当时大陆武侠小说作家缺乏底蕴作为说辞。所以,忽视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繁荣以至成就斐然的社会背景和创作环境等因素,简单甚至草率地用“港台标准”来要求八九十年代的大陆武侠小说作家显然有失公允,也不利于武侠小说的创作与研究。就如林保淳先生在谈到“金学”效应之“排挤现象”时所说的:“事实上,近代武侠小说的盛况,金庸尽管曾贡献过心力,然而,毕竟还是五百多位作家四千多部作品的心血共同缔建的,其中古龙、梁羽生姑不具论,也不乏如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等作品质素颇有可观的作家;即或大多数的作品水平乏善可陈……而这些乏善可陈的作品,正是通俗文学理论的胚胎……金庸效应排斥了大多数的作家和作品,无论就武侠小说的研究或未来的开创而言,显然都是一种伤害。”[17]4-5林先生虽然是就港台武侠小说而言的,但比照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在研究上的境遇,何尝不无启示意义。从目前许多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上看,是不是也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着对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的“排挤现象”呢?
下面两则对于八九十年代大陆武侠小说创作的认识应该给当前的武侠小说研究以启迪甚至反思。刘卓认为:“大陆作家虽然在武侠长篇创作上略逊一筹,但中篇武侠小说却也写得身手不凡,且产量颇丰。不少作品的武侠风与江湖味乃至文笔之雅美都未必在港台作家以下。这一空缺的填补也许正是大陆作家一种优势的选择与发挥。”[18]301余慧明认为:“内地原创武侠小说不乏佳作,许多大陆武侠作家作品的质量已经超过港台地区二流武侠作家,……内地原创作品的光芒一直为港台名家名作所掩盖。”[19]当前武侠小说研究应当对于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给予应有的尊重与关注。如果将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进行综合梳理和系统研究,相信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会以更加客观与丰盈的面貌呈现于中国文学之林。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应该记住更多也许成就有限、但其实也不应该让其人为缺位的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作家与作品。
三、结语
梳理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从民国武侠小说到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再到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是无法绕过去的,如果由于研究者主观情绪主导的所谓的“成就不高”而绕过这段客观存在的武侠小说创作相对繁荣的时段,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一定是不完整的。众所周知,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繁荣期主要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在香港金庸于1972年封笔、梁羽生于1984年封笔,在台湾古龙于1985年英年早逝,其他武侠小说作家的创作旺盛期也基本结束。八十年代以来,只有温瑞安、黄易等有数的几人在支撑大局,港台新派武侠小说已不复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盛况,而恰恰此时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大陆武侠小说创作呈现了一种风起云涌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中后期,作家人数众多,作品数量可观,质量亦非全都平庸。所以说,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这条线索上,八九十年代大陆原创武侠小说前接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港台新派武侠小说的空前繁盛,后续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异军突起,从这个意义上讲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应该在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百年发展史上写上浓重的一笔,研究界应该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
参考文献:
[1]吴越.新生代武侠文学“登堂入室”[N].文汇报,2014-2-13(6).
[2]王海林.中国武侠小说史略[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8.
[3]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0.
[4]罗立群.中国武侠小说史[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8.
[5]陈墨.新武侠二十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6]胡文彬.中国武侠小说辞典[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
[7]刘新风,陈墨,等.中国现代武侠小说鉴赏辞典[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8]曹正文.中国侠文化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
[9]王先霈,於可训.80年代中国通俗文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10]冯育楠.略论近年武侠小说在中国之盛行[J].文学自由谈,1988(4).
[11]宋梧刚.中国武侠文学史论纲[J].益阳师专学报,1996(4).
[12]林为进.徘徊于历史与想象之间[N].文艺报,1988-12-3(4).
[13]阳朔.十万雄师斩阎罗[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14]王克增.《津门大侠霍元甲》的启示[J].当代作家评论,1990(6).
[15]肖显惠.新世纪武侠小说创作的流行与循环[J].社会科学家,2011(1).
[16]冯育楠.港台与大陆通俗文学窥见[J].文学自由谈,1991(2).
[17]林保淳.解构金庸[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8.
[18]刘卓.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A]//刘卓.武侠小说选萃[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1.
[19]余慧明.武侠小说二十年回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21(7).
作者简介:金常德,辽宁广播电视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秘书教育、应用写作。
收稿日期:2015-09-22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6.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