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在路上”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6-12-08马宇彤

小康 2016年33期
关键词:大节后悔药专题片

文|马宇彤

“永远在路上”带给我们的启示

文|马宇彤

世上没有后悔药,小节不拘、大节难保,《永远在路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了一时之欲遭人唾弃与一身清白无愧天地之间,仅仅隔着私字一闪念

小中大学真“证”毕业,先坐机关,后做传媒,人间冷暖,入眼入心。

10月17日开播的由中央纪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8集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如石击水,至今涟漪不止,这部专题片里曝光的77名贪腐官员,从副国级到副股级,级别跨度之大、贪腐数额之大、恶劣影响之大、人生反差之大均属空前。

《永远在路上》充分展示了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赫赫成果,特别是对多个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的深刻剖析,具有极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

回顾这77名贪腐官员的腐败之路,共同之处便是倒在了“欲”和“逾”上,无限膨胀的“欲”望导致了心态失衡、三观尽毁、视法如戏,而一旦“逾”矩,便再无归途,所以,《永远在路上》的启示其实并不深奥,也许就是那两句被贪官们在侥幸和幻想中遗忘的大白话。

第一句,世上没有后悔药。

“我应该接受组织和法律的处罚,因为,人生都是现场直播,没有办法重来,而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亘古不变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面对采访镜头时的泣诉哽咽令人一震,他说:“走到这一步,这一生的追求真的是南辕北辙。错在我自己,我真的是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更对不起那些跟着我把工作当事业追求、当学问去研究的成都的干部群众,我是要影响他们的价值观的。我干的这些事情,这算什么?按照通常的退休年龄,这将近一生了,居然因自己的错误这样收场,何其悲哀!”

然而,伸手必被捉,法律不相信眼泪。如果这些眼泪流在伸手之前甚至伸手之初,还能亡羊补牢,当大错已铸、大罪加身时,那些或真正发自肺腑或作秀惯性使然的忏悔只能作为警醒后人的镜鉴,而这些历史的罪人已经没有未来。身居高位的他们,坐在主席台上曾经十遍百遍地重复那些反腐倡廉的慷慨激昂之语。很多贪官被双规时,都会冒出“早知道会有今天”这样一句话,可见当初伸手时,他们明镜似的明白这是触线之举,但是为什么就是难以收手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被无尽的贪欲激起了恶胆,被失控的权力冲走了敬畏,在空虚追求感官享受的歧途上越陷越深,直至难以自拔。

第二句,小节不拘,大节难保。

交什么朋友,有什么格调;进什么圈子,有什么品位。官员尤其如此,任何人都不要高估自己的定力。《永远在路上》披露的细节触目惊心,那些手眼通天的“老虎”和“苍蝇”,或以每年百万之巨支付厨师和服务员工资,或以低于市场价千万元购得旺地地产,或将年份茅台酒装进矿泉水瓶掩人耳目,他们在交代最初受贿的内心纠结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起点,就是结交了与其分管领域有利益交集的商人,然后在一点点尝到权力寻租带来的巨大快感中,膨胀着内心,纵容着虚荣,及至撕下了党性、人性的最后一道面纱。

在小节问题上,文火慢炖的力量极其可怕。贪官们以名誉、自由乃至生命为代价的涕泪教训一次次印证着这个道理。小节不拘,大节难保;等到觉察,已不可逆。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极力打造的从严治党环境,无不在强化着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约机制,不敢腐是底线敬畏,不能腐是制度保障,而不想腐才是明心悟性的大境界、权为民用的大情怀,同时也是家和人安的大保证。这也许就是《永远在路上》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为了一时之欲遭人唾弃与一身清白无愧天地之间,仅仅隔着私字一闪念。

猜你喜欢

大节后悔药专题片
USTER 自调匀整并条机上粗节和大节的控制
后悔药,当然有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大节段钢箱梁吊装施工技术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冻卵——女性的后悔药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后悔药 当然有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
后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