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基层微治理的探索及完善建议

2016-12-08◎郭

中国国情国力 2016年12期
关键词:网格化成都居民

◎郭

成都基层微治理的探索及完善建议

基层微治理的成都探索可以概括为“强化微治理意识,扩大微治理参与,构建微自治体系,做好微治理保障”。新形势下,仍须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要求,在基层“网格化”与“网络化”互动、健全基层微治理体系和基层治理的精细化制度化层面进一步完善,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微治理;基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所以,推动和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精细化意义深远,而“微治理”是精细化治理的重要体现,成都实践值得关注。

成都基层微治理探索经验

成都基层微治理的探索立足于社区治理实际,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服务于广大基层民众,紧紧围绕“微”字做文章。

1.强化微治理意识

“微治理”内涵的重点在“微”字,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其一是治理手段上,借助微信、微博等微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治理提供保障和便利;其二是治理目标上,最大限度推动治理或服务向社区、院落、楼栋和单元覆盖,向每一户、每个人延伸,让社区居民足不出户、指头一点,就能轻松享受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成果。两者的前提是推进微治理意识的提升,做到“见微知著”,充分认识到推进基层社会的微治理是新时期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2.扩大微治理参与

微治理是社会治理的一种在实现路径上的精细化创新,仍旧且非常需要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所不同的是,微治理在参与面、参与度方面更为广泛和深入,如社区基金池的创立运行。成都青羊区石人北路社区建“社区基金池”。社区基金池作为需求对接的平台,将社区基金募集到的资金全部转入基金池中,再通过基金池开展需求对接工作。微治理是“三社互动”的重要载体与推动力,其瞄准社区建设中的小问题或微事件,由社区发动、社会组织参与和社会工作者协同发力。如成都成华区各社区居委会专门设立社区文化体育、人民调解、社区环境自治等社区工作专委会,鼓励专业社工领办或加盟社区专委会、社会组织,一年多来,成华区新增邻里互助、纠纷调处等院落社团314个。这些院落社团既是社区服务向细微处延伸,也是通过细微服务凝聚强化社区居民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3.构建微自治体系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成都成华区已经在全区103个社区、1152个院落逐步构建起“社区居委会-社区专委会-院落社会组织”为互动逻辑的微自治体系,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探究起来,成华区微自治体系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居民院落为自治基础平台,延伸层次和细化自治内容;二是以院落社会组织为自治协同主体,扩大参与和提高自治效能;三是以“五化(社区党建区域化、居委会专业化、群团组织枢纽化、驻区企业联合化、社会组织全域化)”为自治基本形态,全面深入和保障自治持续。以上三个方面特点很好地解决了过去社区居民自治过程中的“对居民需求发现不及时、社区问题解决不彻底、居民自治开展不规范”等问题,既调动了基层治理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4.做好微治理保障

基层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关键在于体制创新。所以,深入推进基层微治理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于科学定位基层政府与城乡社区职能角色,推进基层体制机制创新,最大限度为社区减轻负担,让社区的归社区、行政的归行政,保障社区发挥自身优势化解治理难题。围绕这一问题的探索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展开,成都市做法的最大特色在于将法定的社区职能定位具体化,以清单形式完善社区工作准入制度,为基层微治理提供有力地制度保障。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微治理水平,成都市金牛区下发文件,《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实施意见(试行)》为“81项”之外的工作进入社区制定了“准入审批制度”。对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划定边界,为社区工作确定81项工作清单。即除此81项之外,社区可以对政府说“不”。2015年9月,成都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出台《关于减轻城乡社区负担的十条措施》(简称“社区减负十条”)。“社区减负十条”包括科学调整村(社区)规模、深化新型城乡基层治理机制、建立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规范村(社区)活动用房及挂牌、提升村(社区)信息化水平、清理和精简村(社区)创建达标评比考核以及会议和台账、严格规范村(社区)印章使用管理、完善评价制度、增强城乡社区服务能力以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实施以后的村(社区)依法协助政府主要事项56条;城镇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12条,即城镇社区依法开展自治工作和协助政府事项为68条;村和涉农社区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13条,依法开展自治工作和协助政府事项为69条。村(社区)事项准入制度的完善是深化微治理的制度化保障,也是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与体现。

完善基层微治理的对策建议

新形势下,探索和实践基层微治理对于进一步激发居民自治意识、丰富社会自治内容、培育居民责任精神和创新基层治理形式等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仍须着力做好三方面工作,不断推动基层微治理向纵深发展。

1.注重“网格化”与“网络化”互动

从近年来的实践经验看,网格化管理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而言具有创新意义,但也存在诸如重属地管理轻属人管理、重条块控制轻系统治理、重事权下放轻资源整合以及管理成本过高等问题。而网络化治理在价值理念上鼓励多元参与、注重信任合作,在工具层面上能够有效整合治理资源、最大程度减少治理成本。所以,实践中应当在既有的网格化管理基础上优化治理方式,实现网格化管理与网络化治理的衔接互动,将有形管理与无形治理结合起来,具体应当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最大限度利企便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和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互联网+社区发展”的重要基础。如南京市泰山街道在居民居住区搭建“微社区”治理平台,服务半径0.5-1公里,服务人口1万-2万,可以办理低保申请等57项便民服务。

2.注重健全基层微治理体系

■花径风来 胡时芳/摄 

从纵向来看,基层微治理体系的完善亟须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与支持,从人、财、物、体制改革和制度设计等各个层面为微治理创造有利条件;从横向来看,基层微治理从多样化的“微问题”或“微心愿”出发,多种形式搭建“微平台”或开发“微项目”,多个层级健全“微机制”或采取“微行动”,多方助力发展“微组织”或激发“微参与”,积极构建基层微治理体系。所以,整体而言,健全基层微治理体系应当采取“上下联动”方式,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城乡社区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治理的法律制度规范,强化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及其相互关系的法治保障,保证基层微治理的正确方向;另一方面继续探索社区治理的实现形式和路径创新,广泛调动基层治理资源,挖掘和高效利用社会资本,激发基层治理主体活力,开创基层微治理的新局面。

3.注重精细化与制度化

一是在“网”字上下功夫。网络是基层微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充分发挥网络作用是必然要求。从发展趋势看,仍需要进一步挖掘网络资源,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健全网络使用规范。二是在“细”字上下功夫。基层微治理的要义在于瞄准基层治理细节,推动实现基层治理精细化。一方面要细化居民需求、仔细研究基层治理中的细节或漏洞,另一方面要细分治理主体、细化治理任务,保证基层治理资源的充分发挥。三是在“自”字上下功夫。让居民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是基层微治理的根本目的,微治理应当围绕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做足文章。如上海市红梅社区通过“有话大家说”微议事平台,先后讨论并完成了小区门禁系统安装工程、垃圾分类宣传实施和创城工作相关事务的落实等,逐步形成了“有问题大声说,有困难大胆讲,有意见大胆提,问题共同解决”的社区自治氛围。

综上所述,基层微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避免两个误区:一是重工具而轻价值,即过于注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投入和运用而忽略了基层治理的以民为本价值取向;二是忽视治理的系统性和联动性,仅仅围绕基层做文章难以推动微治理的深入和可持续发展,久而久之,“微治理”也终将成为一些地方的表面文章,只有上下联动、系统推进,基层微治理才能顺利推进并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成都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部)

C913

A

10.13561/j.cnki.zggqgl.2016.12.010 ■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网格化成都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关于推进农村网格化管理的路径探索
智慧社区视野下网格化社会服务客体研究
成都生活
诚诚&嘟嘟的成都生活
数看成都
河北发力网格化监管信息化
农村网格化建设专题
在成都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