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忆外公

2016-12-08柯金寿

湛江文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扫墓生产队米饭

※ 柯金寿

忆外公

※ 柯金寿

秋凉时节,叶落归根。中秋将至,“每逢佳节倍思亲” ,自然地,我又忆起了我的外公。

外公姓林,贫农出身,身材较高,黑黑瘦瘦,忠厚善良,勤俭朴素。从我懂事开始,他的工作一直都是给生产队放牛。外公的身世很悲苦,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我母亲为姐,在姨妈出世不久时,外婆就离世了。外公既当父又当母把两个女儿拉扯大。女儿出嫁后,外公便孑然一身了。

外公与我家虽然同住一条村庄,相距不远,但是我家是地主出身,是从外村逼迁过来的,阶级的鸿沟不可逾越,因而,外公是不敢公开来探望我家的。孩提时,我家的处境极端凄惨,生活十分窘迫,经常都是靠采摘野菜充饥。在我的家里,是没有猪肉米饭这些词语的。在我的记忆中,第一次吃上米饭和猪肉是在外公家里。一个漆黑的晚上,外公摸黑来到我家,叫我和哥弟三人到他家去。外公用一条黄麻骨,点燃后熄去明火,然后不停的摆动着,让麻骨在风中发出红光。我们借着这微弱的红光,沿着坑坑洼洼的村巷探步而去。到外公家后,他掩上门,给我三兄弟毎人一平碗的米饭和两小块肥猪肉,吃完后,又趁着夜色偷偷摸摸的送我们回来。

后来,阶级隔阂逐步缩小了,亲情也得以回归了,外公就经常来看望我们兄妹了。由于外公的工作是给生产队放牛,中午时,他可以回家休息。因而,外公每天都来帮我家煲中午饭(稀粥)。那时,小小年纪的我也常常跟随外公在火房里,帮他烧火或传递柴草等。这时候,外公给我讲了很多谜语和故事,如石崇王恺斗富、吴刚伐桂、牛郎织女等,听得津津有味。他还说每年八月十五日夜晚,月亮的桂树会落一块叶子下来,谁人拾到,若把桂叶放在有一粒米的缸里,第二天就有满缸的米,把桂叶放在有一分钱的口袋里,第二天就有满袋的钱。那时候,我们多么盼望中秋节的到来啊!中秋当晚,我们就目不转睛的注视着月亮,希望桂叶能落到自已的身上呢。

在火房里,外公还用柴枝在地板上教我学会了很多字和诗,如他将描红字帖上的“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写成藏头诗来教给我:上天日月照星辰,大路关山有故人,人生第一敬父母,孔将孝顺记在心,……。这些诗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呢。

外公还教给我一首合字诗:

言身寸谢子瓜孤,禾火心愁竹付符。

立木见親门口问,西示风飘古月胡。

我知道这首不算是真正的诗,它没有诗的意境,纯粹是文字游戏。但是,它确确实实的在我心中存活着,至今已经有四十多年了,且记忆犹新。并使我对感谢、孤独、愁苦、嘱咐、亲恩、问话、飘零这些词语特别敏感。也许这首诗已浓缩了外公的一生了吧!不知怎的,每当我想起这首诗时,就想起了外公凄苦的人生,禁不住泪眼汪汪。

外公善于编织各种竹器,如粪箕、箩筐、筲箕、篮子、鸡笼、竹笪等等,但大多是给我家使用的,偶尔也送一些给其他亲戚或乡邻。有一次,他破竹削篾时,不小心刺伤了一只眼,因无钱医治,导致失明。那时,我正读小学,学校设在大队(今称村委会)所驻的村庄,离家较远。在大队办公处有一间药店,上学时,外公给我两角钱(一天的劳动价值),让我到药店去买杞子和防党给他治眼疾,虽吃了几次,但效果甚微,最终还是失明了。然而,为了挣工分,外公依然不休息,继续为生产队放牛。

文革结束后,政策放宽了,农村的风俗习惯也恢复了。每年的清明节,我们的兄弟姐妹都跟外公一起去给外婆扫墓,拜祭外婆。外公对我们兄弟说:我见到你们大家去为外婆扫墓,我心里很安慰,有没有儿子又有什么要紧呢。从这些话里,他显然是认为我们日后也为他扫墓,没有后顾之忧了。

1981年,我还在读高中。一个星期日下午,由于要回学校,我提早就做好了晚饭。那天,我家买了猪肉,吃饭后,我盛了半碗猪肉送给外公,来到他家门口时,见外公在床上睡觉,于是我把猪肉放在灶台上,跟外公交谈了几句,便回学校了。谁知,这次谈话竟成了生离死别。四天之后,噩耗传来,外公病逝了。他的灵魂已随风飘去,飘到五湖,飘向西天了。当时,我没有回家参加外公的葬礼,待到星期六,我从学校步行回家,回到离村约一公里的路段时,看见路上丢着纸钱,我确信这是外公出殡的去路,于是,我沿着这纸钱路寻去,一直找到外公的新坟。

30多年来,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去给外公外婆扫墓,从不间断过,也许,外公已在九泉之下含笑了吧!

岁月沧桑,斗转星移,虽则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况且,外公的音容笑貌也常常光临我的梦境,令我顿生慰藉。然而,老屋寥落,物是人非,月圆之时,伊人已逝,我的心情又是无比的惆怅。

猜你喜欢

扫墓生产队米饭
塬上千阳(外一篇)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脸上种米饭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称称米饭再吃饭
一碗米饭最浪漫
清明小记
把好豆种换给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