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2016-12-07李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8期

李丹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方法 40例无偿献血自愿者, 分别采集40例自愿者的CPDA保存液保存的全血200 ml, 分为6份, 1份在采血后立即给予离心分离血浆, 快速冰冻, 作为对照组, 其余5份分别在保存4、8、12、24、48 h后进行离心分离血浆, 迅速冰冻, 分别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和实验5组。六组血浆在-30℃的条件下保存1个月后,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其凝血因子Ⅴ(FⅤ)、凝血因子VⅢ(FVⅢ)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实验4组FVⅢ水平为(90.5±23.4), 低于对照组的(145.1±4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5组的FV和FVⅢ水平分别为(60.7±15.3)、(67.7±20.3), 低于对照组的(108.4±26.6)、(145.1±4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采血后无法按规定对血浆进行分离处理时, 在8~12 h内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可代替新鲜冰冻血浆(FFP)使用。

【关键词】 血浆分离时间;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新鲜冰冻血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91

对于FFP的血浆分离时间, 美国血库协会规定需在采血后的6~8 h完成, 并且立即给予冰冻处理[1]。但是目前, 从我国的无偿献血现状来看, 尚且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因为我国的无偿献血采血时间主要集中在节假期以及每日下午下班后的时间段, 因此, 由无偿献血采集而来的血液无法在6~8 h内进行血浆分离而快速冰冻制成FFP[2]。因此, 积极地对超出规定时间内分离的血浆中的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水平进行研究, 当FFP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时, 可采取比较合适的普通冰冻血浆进代替。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来本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的40例自愿者作为本次研究血液提供者, 年龄21~47岁, 平均年龄(31.2±6.4)岁。分别采集40例自愿者的CPDA保存液保存的全血200 ml, 将200 ml全血分为6份, 1份于采血后立即在(4±2)℃的温度下, 以3000 r/min的离心速度离心处理10 min, 分离血浆, 并将血浆在-50℃下快速冰冻, 然后保存在-30℃的条件下, 作为对照组, 其余5份血液在采血后均保存于(4±2)℃温度下, 分别在保存4、8、12、24、48 h后对其进行离心处理, 分离血浆并迅速冰冻, 保存, 具体处理方式与对照组相同, 分别作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实验4组和实验5组。

1. 2 研究方法 六组血浆在-30℃的条件下保存1个月时间后, 分别置于37℃的水浴箱中进行解冻处理, 并且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六组血浆样本的FV、FVⅢ凝血因子水平进行检测[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相同的保存条件下, 对照组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的FV和FV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实验4组的F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FV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实验5组的FV和FV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FFP指的是在采血后6~8 h之内, 在4℃条件下离心分离出的并经快速冰冻处理的血浆。而普通冰冻血浆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一是采血后保存时间>6~8 h的全血中分离出来的血浆, 二是全血有效期以内分离出来的血浆, 三是保质期>1年的FFP转为普通冰冻血浆[4]。对于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来说, 二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其不稳定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 且其中最主要的就是FV和FVⅢ因子的活性水平[5]。

鉴于目前我国采血的具体情况, 导致其无法满足采血后在6~8 h对血浆进行分离、冰冻处理, 因此导致采血所得血浆多数被制成了普通冰冻血浆, 但是临床上对于FFP的需求量一直较大。在这样的矛盾情况下, 只有对超出6~8 h时间获得的血浆中不稳定因子水平进行研究分析, 才能够在临床治疗中采取合理的普通冰冻血浆来代替FFP。

本次研究中结果显示, 在相同的保存条件下, 对照组与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的FV和FV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实验4组的F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与FV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实验5组的FV和FVⅢ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当采血后无法按规定对血浆进行分离处理时, 在8~12 h内分离的普通冰冻血浆可代替FFP使用。

参考文献

[1] 邱艳, 赵海燕, 许秀兰, 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469-2001 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2-10.

[2] 温秀明, 彭及良, 韦庆文. 血浆分离时间对不稳定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 12(8):91-93.

[3] 聂咏梅, 廖剑锋, 付涌水, 等. 不同保存温度对血浆部分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实用医技杂志, 2005, 21(9):881.

[4] 杨江存, 李凤琴, 李芒会, 等. 机采血小板悬液在保存过程中凝血因子Ⅷ、Ⅸ生物活性的变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06, 14(1):162-164.

[5] 赵宏祥, 葛健民, 郭乃洲, 等. 温度和时间对Ⅴ、Ⅷ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6, 21(1):55-56.

[收稿日期: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