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2016-12-07连志华苑高兴高彦杰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24期
关键词:竞争力

连志华 苑高兴 高彦杰

[提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廊坊借助区位优势,通过多元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孵化出一批具有产业前景、行业竞争力的文化主导产业,形成与时俱进的文化产业体系,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本文从当前廊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透视廊坊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进而提出提升廊坊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文化市场

基金项目:2016年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令性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廊坊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16020);课题组成员:连志华、苑高兴、高彦杰、李影食、宋明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4日

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首都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启动建设,不仅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也为京津冀文化产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化产业作为融文化和经济于一体的特殊产业,是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巨大的行业,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和扩大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京津冀地缘相接,文脉相承,在文化产业方面有着广泛合作空间。独特的区位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为廊坊借力发展、跨界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廊坊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已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但在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保持较快增长,社会认同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市场运营链条不够完善、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文化产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等问题。为此,如何抓住当前新的历史机遇,立足廊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升廊坊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成为廊坊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廊坊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制度保障日趋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廊坊加大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廊坊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规划》、《廊坊市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和《廊坊市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了文化产业体制的转型和文化产业项目更好地落地实施。

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截至目前,全市拥有较大规模的文化项目达167个,文化产业园区8个,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7家。其中,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25项,总投资900多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利税368亿元,带动就业8万余人。

近年来,廊坊借助“互联网+”助推消费升级,大力完善城乡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改善文化消费条件,提高了大众文化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在廊坊市区,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均实现免费进入,建立了河北省首家“文化同行”——廊坊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

(二)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廊坊坚持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对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任务进行了科学分析和部署,确定了“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产业格局。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方面,立足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重点规划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了河北·廊坊国家印装产业园区、“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区、中国扇子文化产业园区、大城红木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省部合作、部委授牌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式发展模式成为了全市文化产业聚集和转型升级的主载体,也是廊坊实现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强有力的助推器。

廊坊市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实行差异化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县一业”的错位竞争格局。如香河县充分开发本地特色文化资源,立足自身优势,构建了以家具城、影视城、天下第一城为龙头的县域文化产业新格局,成就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香河模式”。大厂县充分发挥民间手工艺人、工艺美术大师的作用,鼓励挖掘、保护和发展中华老字号等民间特色传统技艺,着力发展景泰蓝、花丝镶嵌、骨雕等制作技艺,其中景泰蓝、花丝镶嵌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逐步形成。从产业结构来看,廊坊文化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其中包装印刷业和文化娱乐业尤为发达。从规模情况来看,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182个,产业园区8个,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6家,拥有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数量在全省名列前茅。从所有制结构来看,呈现出民营企业主导的发展格局。

近几年,除了政府投资,还有企业、社会、个体等投资主体投身文化产业,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大产业资金的来源和数量。如大城县已形成古典家具产业、古玩交易市场等多个行业门类的文化产业单位1,000多家,而红木文化产业园区集聚生产销售公司20余家、注册个体工商户130多户;美国微软公司在大厂县建设的微软游戏创新中心,截至目前,已有百度等40余家极具发展潜力的开发企业入驻,成功研发了20余款游戏产品;集文化、娱乐、休闲、商务为一体,由河北省、文化部合作的“梦廊坊”文化产业园区,计划总投资200亿元,建成投产将成为世界级的文化休闲商务区。

二、廊坊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突出问题

(一)现代文化产业政策扶持的精准度。廊坊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强化产业发展引导,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壁垒,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最优化。但随着业态融合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相应的融资方式、金融政策和人才管理等尚未完全配套,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特别是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扶持的专项资金去向、使用效率、市民满意程度、管理成效等方面缺乏系统的运行监管机制。如对廊坊市文化公园、廊坊市人民公园、九天休闲谷文化展示中心等一大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投入运营后,其绩效评价机制、监管体系等都有待完善。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分类扶持政策,提高政策调控的精准度,进而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显得尤为必要。

(二)现代文化产业服务平台的搭建。自2013年廊坊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以来,全市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来发展,积极培育市民科技文化、传媒文化和公共文化。将全市现有公共文化资源进行信息采集、分类、整理和数字化存储,搭建了“文化同行”平台。2015年10月上线以来,推出预约活动100多项,注册用户5万人,点击量超过160万。但从文化产业供给侧链条的角度来看,仍存在着总体规模较小、共享程度较低等问题。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就是缺少由当地政府主导能够整合和优化各种文化资源,并且能够降低文化产业交易成本的公共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已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的背景下,不断健全完善包括投融资服务、信息发布、技术支撑等功能在内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迫在眉睫。

(三)现代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推动。近年来,廊坊文化产业发展迅猛,不断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积极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工艺美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安次区积极利用本地印装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建设国家级印装产业园,吸引文化企业进园、进区,推动文化要素集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大城县对传统的红木家具市场进行“升级工程”,投资80亿元建设集研发、制作、展销、体验于一体的红木文化产业新城,使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但文化产业在融入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态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瓶颈制约,例如产业融合深度不足,文化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较低,到目前为止仍没有超过20%,且融合领域多为旅游、休闲、餐饮、农业、体育等,而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业融合较少。因此,如何更深层地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三、廊坊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一)创新文化产业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对文化产业最大的推动不仅仅是靠制定产业政策,更重要的是需要市场的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化产品投放于市场,市场产生的内生动力比政策的推动力要强大。因此,政府一方面要强化文化产业的市场意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准入程序。优化企业生态系统,注重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扶持小微文化创意企业,推动大、中、小微文化企业协调发展,从而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另一方面创新政府投入模式,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营销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品与服务,切实解决文化产业融资的瓶颈。可通过盘活现有文化设施资源,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园建设,完善包括大众健身、娱乐休闲等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政府应科学规划有限的财政资金给予合理分配、有效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对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等不容易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文化艺术门类(如大厂的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要把政策推动型的发展转向法律保障型发展;对从事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等高增长值业务的文化企业可提供政府融资、担保等措施。通过多层次构建文化市场和资本市场,完善文化产业市场运作体系,加大市场监管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法治化,才能真正提升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二)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提升现代文化产业软实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是创意,依托的是人才,人才资源是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资源。廊坊已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形成的良好文化建设生态,应面向社会引进人才,通过营造良好的创作创业环境,设立基金奖励、股权激励和荣誉鼓励等方式把京津两市的人才优势“吸”到廊坊来。并通过构建引进文创人才动态监督管理机制,打造人才良性流转平台,遏制无序竞争。

探索政府机构、专业院校、科研院所、文化企业建立人才共同培养培训机制,进一步推进政府、高校、企业在产、学、研等多方位的协同合作。充分利用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等当地的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和优质教学资源,实施文化与科技人才提升计划,为增强文化创造力和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优化文化产业服务平台,促进现代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廊坊市建立的“文化同行”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平台,促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为了更好地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包括文化创意设计人员、多媒体工作者和企业家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参与者,共同参与成立“廊坊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旨在促进文化、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项目中,形成良好的人才集聚优势。通过运用个性化服务等手段,为文化产业提供项目策划、评价和咨询等服务,对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何培育竞争优势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觉。

完善政府与协会、企业等协同合作机制,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产业公共服务资源共享的数字化网络平台。由政府主导整合全市文化产业研究力量和资源,围绕廊坊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理论和现实的研判、信息收集、统计分析等构建产业信息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文化消费需求、产业融合效应等,不仅为推进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搭建对外宣传、交流与合作平台,而且为制定廊坊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建构“文化+”产业体系,增强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现代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应放在产业的产品质量以及品牌的提升上,文化产业发展的数量、规模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是文化内涵。由于自然条件、经济基础、文化需求等要素的不同导致了廊坊文化资源的区域性差异。依托特色文化,突出精品、打造精品是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如安次区第什里应借风筝特色产业,挖掘文化内涵深度,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精心打造“本土文化品牌”,以此来推动“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贸易”等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互联网+”时代驱动下,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创新空间愈来愈无边界,行业经验较少,需要不断去探索和创新。仅单纯依靠扩大产业规模带动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企业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在这个新的“文化+”生态链中找准自己的定位,突出文化与科技、金融、休闲、旅游、体育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比如,一些传统文化行业如不及时进行技术、生产方式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断拓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改造文化产品创作、生产、销售和开发等新路径,就有可能步入衰退期。因此,在保持文化产业项目本身特点和核心技艺的前提下,赋予产业文化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华伟,赵金龙.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助推城市高端发展[N].河北日报,2015.1.9.8.

[2]郭伟.“互联网+文化创意”激发文化产业创造活力[N].廊坊日报,2016.1.11.3.

[3]赵玉梅,李素枝.廊坊市县域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及扶持机制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10.

[4]李秋云,刘秀峰.河北廊坊:文化自觉的当代构建与引领[N].中国文化报,2016.4.15.4.

[5]邓文君,温雯.法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分析[J].学术研究,2016.1.

猜你喜欢

竞争力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在校大学生兼职对培养就业竞争力的影响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供应链助力直企打造非核心竞争力
未来电视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开拓进取 提升设计院核心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化社会责任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