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16-12-07温传凤
温传凤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信息技术课件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教学信息技术历史兴趣
一、多媒体课件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声音、影视资料等素材,“把本不能再现的历史现象‘真实的或‘近似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如讲《美国内战》一课,可以运用历史影像导入新课,在新课导入阶段,放映由计算机拷贝剪辑的《南北乱世情》片断,使学生视、听觉进入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的历史时空中,“亲身体验”南北战争爆发前的美国黑人奴隶的悲惨生活及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从情感体验中引发学生对黑人奴隶制的憎恶,从理性上认识黑人奴隶制已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得出南北战争必然要爆发的结论。历史现象的动态再现,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历史课所讲述的内容都是过去发生的,如何把枯燥的历史学习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是老师一直比较棘手的问题。现代信息技术轻而易举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我在执教“西藏和平解放”这一节时,我针对当前西藏拉萨发生的3·14事件,随即发动学生结合所学所知畅谈自己的看法。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他们交流之后,我利用网络资源把有关西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以及中央对对西藏地区实施有效管辖并逐步加强的文字资料、历史图片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势必遭到人民的反对。从而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针对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随时通过计算机去查阅,如执教《甲午中日战争》时,我通过网络查找了古代、近代、现代及当今中日关系的大量资料并从中进行筛选,对本节课的导课环节进行精心备课。上课之初,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和温家宝的“融冰之旅”图片及相关视频资料,由当今的中日关系追溯中国近代时期中日关系的风风雨雨,进而点明课题,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资料的查找我对中日关系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真正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成长。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是一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而网络恰恰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例如,执教《洋务运动》时,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登陆网站,收集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相关资料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围绕“如何评价这些历史人物”为主题,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写出一篇历史小论文以培养学生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微机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登陆网站查询了大量信息,同时通过课堂及自习时间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或是直接求助老师的指导。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了历史上真实的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理解他们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同时又了解他们作为封建统治的维护者而沦为镇压农民运动的刽子手,进而学会结合历史环境评价历史人物,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大为提高。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所教所学的内容已经成为过去,而时间则不可能倒退,让我们重新经历它。因此,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更为真实和完整的历史场景非常重要。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决定了直观性和形象性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初中生由于受自身知识面、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经历的局限,要求他们凭借想象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是很不容易的。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在教学中展示文物图片、文献资料、历史地图、历史现象的模拟动画以及历史纪录片等多种信息,把不可再现的历史现象重新直观、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棘手的事物简单化、平板的形象立体丰满化,缩短时空的距离,使学生在学习中见其人、睹其物、闻其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极大地优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但是,信息技术作为历史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一定要摆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立足于教学实际,真正实现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优势组合,从而推动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