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2016-12-07王建华
王建华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写作教学中,应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践活动、个性化的习作指导为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十分必要。
关键词:文字表达实践能力个性化
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从生活学习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活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这样,才能有“妙笔生花”的效果。我认为,在写作教学中,具体应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践活动、个性化的习作指导为主,那么,如何在老师引导下,尤其在作文方面,使学生“诗”兴大发,“妙笔生花”呢?
一、以课文为载体,以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中心,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
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学生要把在阅读和听说中学到的语言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加以运用,先转化为个体的内部语言,才有可能向口头或书面表达转移。前一个转化主要依赖于阅读教学和听说训练,后一个迁移除了阅读教学中遣词造句训练外,主要依赖于作文教学训练。
(一)由易到难,分布到位
年级训练重点主要要求低年级说话,练习写话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句子连贯、通顺。中年级练习写片段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连贯。高年级练习成篇作文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要求。
1.重视词语教学。一年级教学以字词为主,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去积累词汇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的表达。练习组词,丰富词汇。根据字意,结合生活实际练习组词,这是学生们特别乐意做的事。一个“水”字,他们的组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热水、冷水、喝水、浇水,还有学生组成“纯净水”“水帘洞”。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创造能力得到了开发。
2.重视句子教学。重视句子教学是打好作文基础关键的一步。低年级语文就出现了很多造句练习。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用掌握的知识表达、创造新的生活。例如,用“一……就……”造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要让学生明白句子所描绘的两种行为,在生活中必须是做完前者立即做后者的。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很快造出:每天,妈妈一下班就做晚饭。放学后,我一回家就做作业。学生的思路打开了,造句的内容、角度就会丰富起来。
(二)以口语交际为载体,说写结合,在作文训练中扎实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1.要让学生产生倾诉的欲望。教师要把课堂氛围营造得宽松些,鼓励说真话,说想说的话。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后天培养的,所以,只要教师适当引导,给学生充分说话的机会,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2.要让学生找到热衷的话题。许多老师把口语交际仅仅当成口语来训练,都在搞几分钟的演讲,如果演讲完了就结束了,我认为还是半途而废。教师可以让他把话题探究下去或者把触角旁伸开去,整理思路,变成文字,对他的作文水平提高更有效果。我有一位学生酷爱足球,世界杯期间我让他在课前演讲中专讲观感,然后要求他写球星形象,写足球评论,这位惧怕写作的同学居然把英国名将贝克汉姆写得活灵活现。
(三)阅读写作相结合,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发展
阅读,是收集材料的重要来源。通过阅读,学生积累越来越多的材料,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看到的事物,学到许多生活中未曾学到的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丰富了语言;这些都是作文的必不可少的准备。
二、注重个性化作文指导,促进学生作文妙笔“开花”
(一)作前作中,相互结合
课堂作文时间很少,空间有限,学生习作心理准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的习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结果往往导致学生拿《优秀作文》之类书刊上的作品来套作或胡乱编写一通。为了让学生“有备而作”,我们常在写作的前几天让学生知道习作的要求,并加以指导。如作中,印发一些有关的阅读资料供学生阅读,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组织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这样在写作时,学生笔下流淌的就是奇思妙想的多彩生活,每一篇习作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同一个题目,往往不同的立意,表达不同的体验。
(二)差异设标,自愿参与
学生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及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最终发展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正视并尊重各种客观的差异是教育工作者应持的态度,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进行分层异步教学。
总之,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有序的、长期的训练过程。俗话说得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实践活动、个性化的习作指导,就像源头活水,为学生提供了不断更新变化的丰富的写作源泉,使习作变成了一种需要,一种乐趣。我相信在这种“活水”的浇灌之下,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回报,开出“妙笔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