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和职业运动员“比高下”

2016-12-07杨渝平栾兆琳

大众健康 2016年10期
关键词:普通人运动员运动

杨渝平+栾兆琳

请普通的体育爱好者千万要放松心态,“认清形势”,不要经常拿自己和职业运动员“比较高下”。时刻记得:运动是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乐趣和健康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出门诊或者跟需要手术的患者在谈论病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患者说这样的话:“XX运动员不是也得的我这种病吗?!为什么他那么快就上场比赛了?”“XX运动员受伤后不是也没有休息,还在继续比赛吗?我为什么就非得休息?”“XX运动员受伤后就没有手术,我问什么需要手术呢”。

其实,病人有这样的疑问,是非常正常的。但我也告诉大家的一点是:千万不要总拿自己跟运动员比,因为普通人和运动员之间,尤其是职业运动员之间有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同样的疾病在这两个人群之间,处理的方式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同,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普通人不能仅靠主观感觉或者自己了解到的一点点运动员的治疗信息就套用在自己身上,这样不考虑客观实际的思维方式往往会给普通人带来非常不好的后果。

运动员和普通人的不同

简单给大家总结一下运动员(尤其是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包括半专业运动员)的区别,给不太了解相关情况的普通人提个醒!

首先,职业运动员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们是“职业”的,也就是需要以此为生的。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在一定程度上说他们别无选择。而普通人则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工作,运动只是一个娱乐方式或者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也就是说,面对伤病他们可以选择更合理的休息和治疗,他们在客观上也有条件这样做。

其次,职业运动员通过超出常人的高强度训练和比赛,可能会得到高额的回报,这经常是与他们的付出成正比的,所以他们为此付出一定程度的健康成本可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可能只有冒着这种风险,才能获得一般人得不到的成绩甚至是报酬。而普通人则不同,他们主要依靠自己的工作获得报酬,即使在运动方面获得非常好的成绩(当然只是在普通人群中,实际上跟运动员还是有本质差异的),也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额外的报酬。甚至可能会因为没有及时的接受合理的休息和治疗影响了健康,反而影响了正常工作,显然这是非常不理想的结果。

第三,职业运动员,尤其是中国的职业运动员,他们平日的主要生活就是训练和比赛,他们为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每天都在训练自己的肌肉力量、身体柔韧性、身体协调能力、平衡能力等等,同时,还不断承受着比赛、尤其是比赛成绩和收入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长此以往,他们会产生比普通人好的多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强健的身体条件,而普通人显然是很难达到这种“状态”的。所以,在运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普通人显然更容易受到运动损伤的侵袭。

第四,职业运动员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比赛,以及相关运动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会对自身的解剖结构、功能状态以及伤病防治常识有相当的了解,在运动损伤的预防方面,他们显然会比普通人有经验的多。

第五,职业运动员身后通常都有一个强大的医疗、康复团队给予身体和精神方面的支持。中国职业运动员通常都有自己的队医团队,几乎每天都会得到比较好的康复、放松、理疗等治疗,必要时体育医院甚至是综合大医院的运动医学甚至是其它相应科室的专家都会给他们提供及时的、有效的医疗帮助。这显然是普通人所不可能具备的条件。

医生说

综上所述,普通人和职业运动员在运动条件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就会造成同样的运动损伤在这两个人群中所选用的治疗方式很可能会有所不同。请普通的体育爱好者千万要放松心态,“认清形势”,不要经常拿自己和职业运动员“比较高下”。时刻记得:运动是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乐趣和健康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千万不要“本末倒置”。

普通人该如何控制运动量

通过以上的解析,大家都可以明确一点,那就是普通人跟运动员对运动的目的和要求是明显不同的,说的通俗点,最大的不同点就是运动员一般需要以运动作为养活自己的主要方式,而普通人对运动则是额外的需求。所以,运动员和普通人对运动量的控制是有非常大的不同的。那该如何控制运动量呢?简言之,就是几天进行一次比较好?每次多长时间比较好呢?

普通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工作,在业余时间才能进行体育运动。如果运动地过少甚至不运动,可能会造成健康状况的下降,而如果运动地过多,又可能引起工作时精力不足,疲劳甚至困倦,降低工作效率,显然也不是好事。

根据人体运动能力的积累和疲劳消除的原理,一般2~3天进行一次强度适中的有效运动是比较合适的。也就是说,一般1周可以进行2~3次就可以。那什么是有效运动呢?运动员通常会用运动后心率等标准来衡量,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每次都很方便去测量心率甚至是其它指标,所以,可以把疲劳感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指标。因为,只有达到一定的疲劳,我们的运动系统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当然,疲劳程度也不能过大,否则恢复时间太长,会影响其后1~2天的精力,同时也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所以,大家可以根据一段时间的体会,来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时间计划,把握好量,使运动真正起到最佳的作用。

杨渝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在读。专业:运动创伤的治疗和康复,微创关节镜手术。兼任创伤急救与多发伤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运动医疗会诊专家、国际运动医学协会ISAKOS国际会员等职。

猜你喜欢

普通人运动员运动
普通人的梦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向这些普通人致敬
普通人拜登
不正经运动范
运动员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Mac 30周年
思维擂台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