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问题浅析
2016-12-07尹丽丽
尹丽丽
摘要:本文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作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发展状况及信贷资产现状,分析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形成的主要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从清收已形成的不良贷款、防范新增不良贷款两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9-0090-02
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及信贷资产现状
(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概况
目前,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农村商业银行11个、农村合作银行6个、农村信用合作联社71个、营业网点2821个(约为全省金融机构网点的一半)、共有2.6万多名职工服务于全省广大城乡客户。从对当地的经济支持力度来看,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虽然只有全省金融机构的15%,但是发放的农业贷款高达全省的九成,下岗再就业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有八成,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六成,个私经济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也有三成,在支持江西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积极作用。
(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状况
改革以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根据自身特色创新推出一系列信贷产品,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文明信用农户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下岗再就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民住房贷款等,极大地促进了信贷业务的发展。从贷款余额的发展趋势来看,如图1所示,自2007年末至2012年末,各项贷款余额逐年增加,从611.72亿元快速增加到1894.05亿元。
如图2所示,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率自2007年以来已经明显降低。但是,从具体数据来看,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依然十分高。根据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发布的历年发展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59.1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3.12%。所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仍然需要进一步化解不良贷款以改善信贷资产质量。
二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成因
(一)农信社内部原因
1.基层信贷人员素质低。基层信贷人员素质对信用社信贷风险管理是否失效有着直接影响。信贷人员不仅要具备必要的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金融基础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过硬的素质。目前,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共有员工2.6万余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70%,近年来农信社招聘大学生8000余人,本科或以上学历人员比例有所增加,但仍只有30%左右。由于知识结构缺陷和业务能力问题,不能正确分析和应对贷款风险。
2.信贷管理制度低效。目前,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所设网点共有2821个(达到全省金融机构网点的一半),几乎遍及全省各个乡镇,贷款客户多达260多万户,约有全省总户数的20%,其范围覆盖全省一半以上的家庭和企业。农信社网点分布广,因此不易管理、监控,审计也无法及时到位。
3.信贷流程管理不足。目前,从流程角度信贷管理可分为贷前决策、贷中跟踪管理和贷后总结评价三个阶段。在贷款业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是贷款业务至关重要。江西省农村信用社有些信贷人员因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警惕性低,使得贷前调查和贷款审查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未详细了解借款人、担保人的相关信息;未严格审查贷款相关材料是否真实合法;未进一步核对存在缺陷的资料。
(二)借款人原因
1.借款人不诚信。借款人不诚信主要包括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与借款人恶意欺诈。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是为了提高企业的资信状况,以取得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贷款。借款人恶意欺诈是指借款人利用各种手段达到向金融机构借款的目的,并且所获贷款不是用于其主营业务的行业,或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挪用贷款,这种欺诈行为主要是企业以合法经营为由,骗取信用社贷款。此类因主观恶意欺骗而形成的不良贷款风险非常大,几乎没有收回的可能性。
2.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一是借款人不合理的财务结构安排。一些借款人的财务管理能力相对薄弱,债务的更新时间没有衔接,为了用拖欠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常在扩大业务时有意留缺口。二是借款人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能力缺乏。现如今市场行情变幻莫测,要想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市场份额需时刻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情况的变化。三是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管理层因缺少正确的经营理念目光短浅而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忽视企业长远利益、或为了满足股东的利益需求而不考虑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都可能加大贷款的风险程度,极易造成不良贷款。
3.借款人信用观念淡薄。有的借款人为了自身利益,在贷款时故意用劣质资产作为担保物或者直接用来抵偿贷款,导致信用社信贷资金质量较差。对于江西省农村信用社,其贷款服务对象多半是农民,相对而言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信用观念淡薄,极易产生道德风险。因缺乏法律意识或法制观念不强,不能清楚认识到违约的风险及后果,常常不利于贷款的正常收回。此外,有的贷款到期后借款人不按期还本付息,而继续贷款用来偿还旧贷款。
三、解决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建议
(一)化解已形成的不良贷款
1.加大清收的力度。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要充分重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将不良贷款的清收处置工作放到农信社经营管理中更为重要的位置。为了加大清收力度,农村信用社从上到下都应抽调优秀的工作人员并集中起来成立专门的不良贷款清收小组,统一规划与安排清收方面的工作。实行对不良贷款实行专业化清收,不仅可以解决基层信用社人员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降低清收成本、提高清收效率。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信贷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贷款收得回。一方面可以把清收不良贷款与信贷人员工资相挂钩,且作为信贷员业绩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奖优罚劣来激励信贷人员,根据贡献大小对那些在盘活清收不良贷款工作方面的有功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那些与新增不良资产有关的责任人员,应给予行政处罚,主要包括降职、减薪、停职等方面,从而充分调动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在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方面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信贷资产质量的有效提高。
(二)防范新来不良贷款
1.提高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农村信用社信贷工作人员作为信贷活动的直接开展者,对贷款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不断提升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尽量争取成功防范于事前,从源头上遏制风险。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尽可能引进一批具较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人才,为农信社信贷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充实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信贷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在贷款过程中坚决执行严格的贷款“三查”制度。
2.建立健全信贷问责制。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信贷工作人员对于信用社各项规范操流程的规定都应严格遵守,实行严格的信贷处理机制。同时,明确岗位职责,使客户经理定期审查自己的贷款,及时了解和密切注视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及相关的担保资产情况。每发放一笔贷款经办人员都必须事先签订一份贷款第一责任人责任书以落实风险责任,若贷款到期没能收回转变成不良贷款,要执行严格的问责制,其第一责任人或相关责任人员应受到责任追究。
3.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规范的金融市场秩序的建立需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作为保障。长期以来,农村的信用环境相对不理想,层出不穷的个人、企业逃废债现象,已严重阻碍了金融企业的正常发展。在加大征信知识宣传,提高贷户信用意识和还款观念的同时,农信社需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
四、结语
不良贷款问题制约着江西省农村信用社的健康发展,是一个无法忽视的严峻问题。充分认识当前的贷款管理形式,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积极预防和清收不良贷款已刻不容缓。但同时需意识到清收与防范不良贷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过程,必须结合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自身特点和所处经济环境的特殊性等进行综合分析,一步一步解决问题。从多方面加大力度,借助内外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化解业已形成的不良贷款,同时防范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从根本上维护资金安全和保证农村信用社的稳健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文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