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概况及“十三五”发展对策

2016-12-07李文金杨普香李道和

江西农业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十三五江西省江西

李文金,杨普香,李道和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3;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江西省茶产业发展概况及“十三五”发展对策

李文金1,杨普香1,李道和2

(1.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江西 南昌 330203;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 南昌 330045)

对“十二五”江西省茶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以2011年以来江西茶业发展现状为背景,分析总结了“十二五”江西省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茶产业;概况;特点;问题;对策;江西省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是江西的特色经济作物,“十二五”以来,江西茶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值大幅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1 江西茶产业发展特点

1.1 政府推动,扶持力度加大

为做大做强做优江西茶产业,2008年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2012年再次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对茶产业的政策支持,2015年围绕全省茶叶品牌整合这一系统工程,设立了茶叶品牌建设省级专项资金,每年支持1亿元用来建设区域品牌。各主要产茶县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扶持政策,通过多方努力,江西茶叶品牌整合工作呈现出省市县“三级联动”、产加销“三业互动”、政府企业媒体“三方驱动”的良好工作态势。

1.2 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稳步增长,茶园效益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得到稳步发展(表1),2015年,茶园总面积9.30万hm2,比2010年新增3.73万hm2,年均增长13.4%;其中开采茶园面积从2010年的4.31万hm2增加到2015年的6.88万hm2,年均增加0.51万hm2。茶叶总产量从2010年的2.98万t增加到2015年的5.07万t,年均增加0.42万t,茶园单产从2010年的689.55 kg/hm2提高到2015年的736.95 kg/hm2;其中名优茶产量从2010年的0.76万t增加到2015年的1.37万t,年平均增长16%,茶园名优茶单产从2010年的176.4 kg/hm2提高到2015年的199.05 kg/hm2。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茶园经济效益也得到明显提高(表1),2015年全省干毛茶总产值达到42.25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48.97%,单位面积茶园效益从2010年的39403.95元/hm2提高到2015年的61409.85元/hm2;其中2015年全省名优茶总产值30.02亿元,比2010年增加16.55亿元,年平均增长24.6%,单位面积茶园名优茶效益从2010年的31277.1元/hm2提高到2015年的43633.65元/hm2。

1.3 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发展态势良好,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是江西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2014年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主打绿色品牌。全省茶业坚持以突出本地特色为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现代农业科学种植加工技术为手段,不断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茶叶的发展。2015年全省无公害茶园面积达到5.87万hm2,绿色食品和有机茶认定面积达到2.45万hm2。

表1 2010~2015年江西省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情况[3-5]

1.4 茶叶品牌整合初见端倪,区域品牌价值显著提高

2007年,江西省政府提出了“整合江西茶叶品牌,大力推进江西茶产业发展”的构想,2015年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茶叶品牌整合的实施意见》,从全省700多个茶叶品牌中精选出“四绿一红”(狗牯脑茶、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浮梁茶、宁红茶)5个茶叶品牌,纳入江西茶叶省级重点整合品牌。

各设区市、县政府为加快推进茶叶产业发展,加快了区域茶叶品牌资源的整合步伐,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措施。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茶企的不断努力,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得到了显著提高。如:庐山云雾茶的品牌价值从2011年的10.23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6.62亿元;婺源绿茶的品牌价值从2011年的6.37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2.65亿元;浮梁茶的品牌价值从2011年的3.89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12.14亿元;宁红工夫的品牌价值从2011年的7.14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9.7亿元;2015年狗牯脑茶的品牌价值达到11.55亿元[1-2]。

1.5 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各产茶县树立了扶持龙头企业的工作思路,通过培育规模较大、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来带动区域茶叶经济的发展。在此工作思路的指引下,各茶叶主产区不仅出台了配套的产业扶持政策,而且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修水县引进了北京更香集团重组修水宁红集团,通过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提升生产加工能力,将宁红集团打造成一个集茶叶、茶饮料生产、茶叶技术研究、商业开发于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遂川县2012年引进江西吉贡茶业有限公司建成了占地17.33 hm2的茶产业文化园。婺源县引进深宝华城在县内投资建立了婺源聚芳永茶业有限公司。江西婺源大鄣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江西婺源鄣公山茶叶实业有限公司是全省绿茶出口的优势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均通过欧盟ECOCERT有机食品等质量认证标准,以自有品牌将所产茶叶推向欧美、日本、非洲等国际市场。

1.6 科技推广体系不断完善

为了增强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了科研、试验示范、推广和生产联动机制,解决了农业科技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江西省农业厅、财政厅联合启动了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在赣东北、赣西北、赣中和赣南四大茶区分别建立了综合试验推广站,承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的技术转移,开展综合集成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推广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人员在支持县(市、区)产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启动了江西省“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江西省科技特派团富民强县工程,在全省14个茶叶生产县派出了茶叶科技特派团,共派出科技人员93人。同时还建立了以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技术员,茶叶专业户、示范大户为主要培训对象的茶叶专业技术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1.7 休闲茶旅游拉开序幕

“四绿一红”是全省传统的茶叶品牌,具有集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茶文化底蕴。在南昌市周边打造以江西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区,在5个区域品牌优质产区,着手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茶文化休闲旅游点,着力打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科普教育、茶文化传播和茶休闲旅游、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做大做强江西茶文化创意产业。

2 江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企业规模小,发展不平衡

通过分析江西茶产业发展现状,发现其凸显的问题主要是产业规模过小[6],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场拓展能力和品牌升级打造能力仍然不强,深加工企业少。通过对全省代表性企业和合作社调研得知,企业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仅占25.4%,合作社主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仅占3.3%。不同区域、不同经营主体经营效益差距较大,品牌龙头企业平均单位面积产值较一般规模企业高50%以上,较茶农高1倍以上,发展不平衡。

2.2 茶企经营者文化层次偏低,缺乏核心技术人员

通过对全省茶叶主产县的调研可知,茶企总经理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占60.3%;茶业合作社理事长个人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的占80.6%。调查的茶企中技术人员10人以下的茶企占比为77.36%,13.21%的茶企缺乏中高级技术人员,36%的合作社没有中高级技术人员。

2.3 劳动力紧缺,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涨

江西茶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名优茶产业的发展,而劳动力资源又直接影响到名优茶产业的发展。春季采摘劳动力供应严重不足,采摘工资大幅增长,如遂川县汤湖镇采摘工的日均工资2011年仅65元,2015年上涨到120元,上涨了近1倍,茶叶采摘的雇工费用已占到茶叶总产值的41.6%,生产成本上涨过快,严重制约了江西名优茶的可持续发展。

2.4 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各个环节互助互补性差

“十二五”期间,江西省茶产业种植、加工环节得到了较快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而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渠道批发、终端零售环节发展较慢,导致产品与市场对接仍然不畅,市场难以拓展,虽然名优茶质量较优,但成本过高,市场开拓能力差,致使多年来名优茶销售仍以本地市场为主,产量和销量难以突破,与茶产业大发展的形势相比,江西茶产业的产能不能充分发挥,制约了茶产业的良性发展。

2.5 新生技术力量未能及时补充,技术人员断层严重

从现有省级研究所、市县科研所、县级茶叶主管部门、乡镇基层茶叶技术人员的现状来看,大多数都是20世纪90年代前参加工作的,年龄层次以20世纪60、70年代为主,除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近年不断引进新的人才以外,其他单位和部门基本未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员,因此,江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严重,年龄结构严重失调,新生力量明显不足。

2.6 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茶叶销售渠道较窄

全省茶叶生产形成了以绿茶为主的格局,绿茶总产量占比达到81.6%,而红茶只占15.7%左右。产品以初精制茶为主,精深加工产品缺失,产品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多元化消费群体的需求,销售渠道较窄。在当前全省乃至全国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供给不断增加的形势下,品牌缺乏知名度的江西茶叶销售难度进一步加大。目前,江西省茶叶企业与合作社的茶叶销售市场主要以产地销售为主,销售主要通过茶叶专卖店、茶叶展销会与超市这些渠道进行,通过对茶叶企业的调研发现,茶叶企业通过茶叶专卖店销售茶叶的占比达93.75%,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销售的占比很小,很多企业和合作社没有开辟电子商务渠道。

2.7 区域品牌尚未真正形成带动力,公共品牌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全省茶叶区域品牌经过近几年的升级打造,在国内部分市场虽然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由于其旗下的龙头企业市场开拓与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的竞争力仍很弱,市场占有率不高,制约了各区域品牌对当地茶产业发展带动能力的提升。

对于整个茶叶产业来说,茶叶从种植到消费者手中,存在众多的产业管理机构,而这些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机构之间存在重复管理现象,管理无序。从公共品牌来看,各地方区域公共品牌由各茶叶主产县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管理与投入,缺乏规范使用品牌的激励机制。

3 “十三五”江西茶产业发展对策

3.1 组建产业管理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由省农业厅牵头,联合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开发办等部门,从各单位选调相应人员,从省级茶叶科研机构抽调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四绿一红”5个区域品牌政府分管领导,共同组建全省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承担政府对全省茶产业的管理工作,协助政府做好产业的管理、规划、扶持、倡导和服务。

3.2 适度扩大规模,重点做强品牌

江西生态条件优越,茶叶自然品质优良,有发展茶产业的资源和空间,目前规模过小影响了江西茶叶在全国茶产业的地位。但面对目前的茶产业形势,从政府层面应该引导企业和茶农理性发展,适度扩大规模,行政上不能过多地干预企业和茶农新建茶园,更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扩规模。政府应将支持的重点转移到加工标准化、机械化方面,并将品牌做强做优做大。

3.3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助推茶产业发展

2015年3月中共中央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中国实现“一带一路”的远大战略发展规划,“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是中国茶走向世界的主渠道,是弘扬茶文化、振兴茶产业的天赐良机。从明代末期直到民国22年(1933年),江西茶叶对“一带一路”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由于茶叶的集散、贸易、加工,江西的河口和九江都积累了深厚的茶文化历史底蕴,借助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契机,要把江西茶叶对“一带一路”的历史贡献、历史底蕴挖掘出来,宣传出去,把江西茶与茶文化故事向世界讲出去,将“四绿一红”品牌打造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助推江西茶产业融入“一带一路”,提升江西茶叶品牌的魅力和形象。

3.4 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

3.4.1 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为平台,组建创新工程中心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试验站2008年启动建设,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2013年启动建设,通过几年的建设,江西茶产业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其他省相比,硬件和软件都有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应以省级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为基础,组建江西省茶产业创新研究工程中心,围绕制约江西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协助县(市)茶叶行业主管部门制订各区域品牌系列标准,完善区域特色产品生产的标准化体系,为政府监管提供技术依据,使江西茶叶生产过程规范化、标准化,确保产品质量,提升江西茶产品形象,为品牌打造提供技术支撑。

3.4.2 建立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完善科技服务体系 依托农业部实用人才培训中心的基础条件,建立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完善省、市(县)、镇(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建立茶叶生产过程可视化系统,搭建茶叶质量安全可追溯的云服务平台,形成指挥便利、监控严密的茶叶质量安全管理平台。由政府统一制订技术扶持方案,签订技术成果和服务的购买合同,明确购买内容、资金额度、科技人员职责和奖励政策。

3.5 建立激励机制,创新营销模式

3.5.1 整合物流基础设施,改善交易环境 一是加快产区批发市场功能的转型,从简单的茶叶集散中心向多功能中心转变。二是加快全国性品牌电商平台建设,建设公益性茶叶移动电商运营平台。三是扶持企业积极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渠道。四是整合和优化物流运送渠道,降低物流成本。五是实体渠道要调整功能定位,摒弃“高大上”的定位策略,尽可能体现服务普通消费者的特色。

3.5.2 打造“四绿一红”品牌基地,建立官方品牌旗舰店 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选择代表性茶园建立品牌产品生产基地,推广精准施肥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确保品牌基地茶叶质量安全;推广机械化管理、采摘和加工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引用“互联网+”实现茶叶生产全过程的可视化;在国内电商主流平台建立5个品牌销售的官方旗舰店,推介品牌基地生产的产品。

3.6 挖掘特色,突出茶文化及其内涵

3.6.1 以特色和文化为基础,做强休闲茶旅游 “四绿一红”是传统的茶叶品牌,具有悠久的集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茶文化底蕴[7-8]。在5个区域品牌的优质产区,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茶文化休闲旅游点,着力打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科普教育、茶文化传播和茶休闲旅游、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做大做强江西茶文化创意产业。

3.6.2 以绿色和健康为轴心,营造饮茶氛围 茶园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茶是健康之饮,以喝茶健康为主题,举办特色茶文化节;在省内主流媒体开辟专栏、专题综艺节目长期宣传“四绿一红”品牌,推动茶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将茶文化活动作为中小学劳动课的内容之一,引导全社会形成饮茶、爱茶、关心茶的良好氛围。

[1]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1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1(5):4-10.

[2] 浙江大学CARD农业品牌研究中心.2015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J].中国茶叶,2015(6):4-11.

[3] 李道和.江西省茶叶产业发展升级的调查与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6(1):13-17.

[4] 李文金,杨普香,双巧云.2012年度江西茶产业发展报告[J].现代园艺,2014(8):36-38.

[5] 刘秋华,杨载田.新形势下江西省茶叶发展策略研究[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5(3):38-43.

[6] 万红燕.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农业考古,2012(2):171-176.

[7] 李书学.江西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农业考古,2013(5):323-325.

[8] 邱春娇,罗省根,谢桂生,等.加快江西传统优势茶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现代园艺,2013(3):25-27.

(责任编辑:管珊红)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iangxi Provincial Tea Industry in 13th Five-year

LI Wen-jin1, YANG Pu-xiang1, LI Dao-he2

(1. Jiangxi Sericulture and Tea Research Institute, Nanchang 330203, China;2.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Jiangxi provincial tea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Taking the developmental situation of Jiangxi provincial tea industry since 2011 as the background, the article analyzed and summed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ial tea industry in the 12th Five-year,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al countermeasures of Jiangxi provincial tea industry in the 13th Five-year.

Tea industry; General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Problem; Countermeasure; Jiangxi province

2016-07-17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江西省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项。

李文金(1967—),男,江西吉水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栽培、加工技术及产业经济研究。

S571.1

A

1001-8581(2016)12-0119-04

猜你喜欢

十三五江西省江西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我爱江西奶奶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江西是个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