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融合”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2016-12-07赵冰
赵冰
基于“四融合”的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赵冰
(黑龙江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针对现阶段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依托“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相融合,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融合,技能训练、经验积累同企业实际项目相融合及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培育同企业生产相融合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传统的精英化人才培养模式,培育符合现今工程发展潮流的未来工程师.
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能力;四融合;校企联合
目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重点课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1]中明确提出高校要与企业合作,进行多方面的融合,建立适应我国就业新形势的培养机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工科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始终重视教育的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其中最主要的一个趋势是强调“工科高校教育应从工程科学回归到工程实际”.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校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有着诸多有益的启示,首先,应紧扣现代工程特点,创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高校固有的任务性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创建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达到对不同层次的人才社会需求.其次,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促进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人才培养方面密切配合与相互促进.最后,高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场所,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环节,完善教师培养,以达到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的目的[2].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企业参与度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中型企业日益认识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纷纷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中.在参与调查的400家企业中,有81.06%的企业可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习基地,15.46%的企业与高校联合制定或直接参与了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3].但由于高校缺乏合作平台,企业经济投入、风险承担等原因,目前需要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建立企业与高校密切融合的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新模式.
1 “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高校和企业作为人才的供给方与需求方,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相互沟通,使得高校可以及时地修改课程体系与教学重点,协调课程之间的关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建设,技能训练、经验积累与企业实际项目及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培育同企业生产4个方面进行深度的融合.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要求相融合
高校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向社会输出人才,如果培养的毕业生得不到企业认可,不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则会缺乏竞争力,而高校则无法得到社会和学生的认可,严重影响高校的发展进程.电子信息专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很多,包括研究型、产品开发型、工程型及应用型等多种类型的企业和研究机构等,不同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高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工程中应进行充分的互动,高校需要将企业反馈回来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归纳总结,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培养模式调整的重要依据.
1.2 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融合
在师资方面,企业和高校具有不同的优势.企业一般都具有自己的培训机构,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再培训,培训机构的教师对企业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又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可以帮助毕业生尽快融入企业,适应工作岗位[4].高校教师的优势在于知识水平较高,对学科前沿情况熟悉,理论分析能力很强,但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年轻教师,对企业内部的需求很不了解.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内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参与到日常教学中,与专职教师共建专业课程体系,毕业设计也可由企业教师和高校教师共同指导.通过多种手段加强专兼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专业的建设.
1.3 技能训练、经验积累与企业实际项目相融合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教师都积极将科研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和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专业建设,但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的理论研究,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因此,高校应该发挥专业优势,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师生共同参与到研发工作中,使学生可以利用在校内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在帮助企业增强科研力量的同时达到锻炼学生技能训练、积累实践经验的目的[5].
1.4 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培育同企业生产相融合
我国高校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经验,根据自身硬件条件和学生规模建立了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形式多为开放实验室,采用软件仿真的形式.校外实训基地是由高校和企业共同建设的,通常比校内基地具有更大的规模,设备更加专业,采用企业的管理模式[6].两部分实训基地的实训项目应与企业的实际生产需求相一致,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企业的生产活动,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 基于“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改革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将课堂理论授课与课后实验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建立一个基于“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放式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见表1).充分强调校内外、课内外、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做到课内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外创新活动调动学生投身科研[7-8],从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表1 实践教育教学体系
新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共分为3个层次,基础层主要针对低年级的本科生,学生通过高数、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实验或校内实训基地的实践活动,初步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和实践技能,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基础课程的竞赛和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校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开扩思路,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明确学习目标.综合层主要针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提倡个性化学习.
电子信息专业课程群内课程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合理的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独立的实验变成知识融会贯通的、承前启后的实验[9-10].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的竞赛活动或是在校内参与校企共建项目的研究工作,在专兼职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形成初步的系统设计思想,锻炼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和成果发表等环节,学生可以选择校内的课题,也可以选择企业项目作为课题.研究与创新层主要针对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学生在校内可以自由组织创新团队,参加项目研发和高水平竞赛等.开设创新性、研究性实验,并随着课程的深入、后续课的引入及知识的不断扩充,某些实验项目可以向企业延伸,将课内教学内容带到课外实践活动中去,将高校教学和企业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在加强企业研发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育教学体系的3个层次是逐步递进的,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与企业的互动,增加了更多的开放实践活动,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
3 结论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在于创新素质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同质现象日趋严重,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变化,导致毕业生就业率下降的现象.要解决这种情况,高校惟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以社会需求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师队伍建设、技能培训方式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多个方面与企业进行深度的融合,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现今工程发展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郝传波,宋作忠,曹景萍.协同创新视域下高校“四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4):139-142
[3] 胡国英.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J].华东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116-120
[4] 苍娟.应用型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9):132-133
[5] 吴雄熊.论“校企共建型”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77-78
[6] 曾真,王为国,刘丽芳.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的互补性探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11):46-48
[7] 许景波,刘泊,王丽杰.基于创新训练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75-76
[8] 孙刚,段喜鑫,崔立伟.大学生“网络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科学,2016,7(1):133
[9] 祝向荣,黎阳,朱志刚,等.积极指导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学刊,2016(3):220-221
[10] 赵怡.项目教学在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中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5):115-117
Research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modes based the four integrations
ZHAO Bing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In view of the common probl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tudents lacking of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ability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t this present stage,proposes Four Integr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The so-called Four Integration is combining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goal with the enterprise requirements,making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complementary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bond with specialty construction,uniting skills training and experience with the enterprise actual projects,mixing 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construction and enterprise production.Based on this,can revise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and reform the traditional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to train future engineers adapting to the contemporary engineering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system;innovative ability;four integration;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1007-9831(2016)09-0072-04
TN0∶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9.021
2016-06-27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5B76)
赵冰(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从事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研究.E-mail:zb06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