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案摄影大师
2016-12-07陈颖
文/陈颖
凶案摄影大师
文/陈颖
手拿相机的摄影大师维加
深夜,他不知疲倦地奔走在街头,一旦发生凶杀、火灾和车祸,他比警察和消防员更早赶到。他在5000多个凶案现场留下足迹。他的闪光灯撕开夜幕,让一切赤裸裸地呈现,造就无数震撼心灵的经典之作。他就是摄影史上的传奇——凶案摄影大师维加。
穷孩子的摄影梦
维加10岁时和家人从奥地利来到美国纽约。作为穷人家的孩子,维加在美国没念完中学便辍学打工,什么活儿都干。一天,有个街头摄影师给他拍了张照片。这次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他被摄影这门手艺深深吸引,决心以后就干这行。不久以后,他买了台二手相机,租了匹小马当道具。周末,孩子们都换上漂亮衣服,他便带着相机,牵着马,走街串巷,给小孩儿拍照。等照片洗出来之后,他再挨家挨户到孩子家推销,25美分一张,50美分三张。但因为马吃得太多,提高了成本,这生意很快就做不下去了。
维加18岁起便离家独立谋生,头无片瓦的他有时只能在公园长椅上过夜。但他一直没放弃摄影梦。24岁时,在外闯荡多年的维加进入顶好新闻照片社,成了一名暗房技术员。只有别的摄影师忙不过来,或深更半夜突发火灾,维加才会被叫去顶替拍照。但他一直很自信,认定自己是天生的摄影师。几年过去,他逐渐由替补荣升主力,越来越多地接到拍摄任务。但他仍不满意,不愿做“新闻机器”上的“零件”,一心想拍真正属于他的照片。1935年,维加离开这家后来并入合众国际新闻社的机构,成了一名自由摄影师。
“谋杀公司”专职摄影师
从工作多年的照片社离职,已近不惑之年的维加失去了经济保障。回忆过去,维加说:“我没等别人给我工作,而是自己创造工作机会。我做的事很简单,换成别人也能做,不过就是走进曼哈顿警察总部,只要有电报传来,便上前查看。我的打算是按照电报内容,赶到案发现场,拍下照片,再卖给报纸。头两年,我纯属无证经营,什么工作证件都没有。”他就这样厚着脸皮赖在警察局寻找新闻线索,把拍到的照片发给《每日新闻》《太阳报》《世界电讯报》等多家报纸。渐渐地跟编辑混熟之后,他才搞到一张记者证。
在维加眼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纽约有太多世态值得用镜头记录。那时,纽约黑帮横行,正是“谋杀公司”的黄金年代。“谋杀公司”是媒体送给控制大批杀手的犯罪集团的称号。当时实际控制这家“公司”的是黑帮头子莱普克,他的犯罪生涯后来被改编成多部影视剧。他手下的杀手们每周领固定薪水,每完成一件谋杀任务则奖励1000至5000美元。莱普克从全美各地帮派“大佬”手上接谋杀订单。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家名叫“午夜玫瑰”的糖果店是“谋杀公司”的秘密总部。受命于莱普克和公司“执行董事”的杀手们用碎冰锥、绳索和枪支等凶器制造血案。“谋杀公司”兴盛一时,但最终难逃倒闭厄运,大批杀手被送上了电椅。而在彻底垮台前,“谋杀公司”还曾杀人灭口,清除大批目击证人。
1935年到1945年,维加摄影最高产的十年,正好与“谋杀公司”的鼎盛时期重合。他拍摄了大量“谋杀公司”制造的惨案现场。甚至有人称他为“谋杀公司”的专职摄影师。
预见血案的“第六感”
为让照片卖出好价钱,维加必须和时间赛跑,赶在其他人之前到达,拿到独家照片。由于他经常比警察、消防员更早到达现场,往往案发后几分钟他便现身,似乎有神秘的预知能力。别人便送给他“维加”这个绰号,在英文中与“占卜板”发音相同。
他的照片证明他并非浪得虚名。比如他曾拍下一个醉汉躺在路边,随后起身过街,被一辆疾驰而过的车撞倒,最后牧师前来为他举行最后的仪式。整个过程都被维加的镜头记录下来。他还曾在一天凌晨跑到唐人街上到处拍照。别人都以为他疯了。可片刻过后,街上便火光冲天。因为煤气总管道起火,整条街都在塌陷。
当然,维加的名号并非来自一两次巧合,他有一些很“接地气”的秘诀。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曾于2012年举办维加摄影展,名为《谋杀是我的职业》。首席策展人布莱恩·沃利斯对维加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说,维加在拍摄之余,一直努力积攒人脉,交往“黑白”两道的人。要是警察局长的女儿开生日派对,维加会到场充当摄影师。他的回报是获得了警用电台的使用权,对此其他纽约记者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儿。而如果没和警官们一起喝酒聊天,那他就是在跟“谋杀公司”的黑帮分子打交道。
能跟黑帮分子打成一片并不奇怪。维加是在纽约东部的贫民区长大的,他自然很崇拜那些出人头地、闯出名堂的家伙,即便他们并非正派人士。“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些黑道中人往往死于非命。当他们中枪身亡后,维加总会尽力让这些人的“遗像”显得体面。为奖励维加,黑帮分子常常给他透露小道消息。有时候,谋杀尚未开始,大火还没点燃,维加就已经到达案发现场,这并不总是巧合。但不知情的人却以为他有未卜先知的“第六感”。
“门外汉”的艺术创作
天才出自勤奋,维加也不例外。他没受过专业摄影训练,不懂艺术史和摄影史,却让自己拍出的照片成为风格独特的艺术品。
维加躺在他的工作室里
维加在曼哈顿警察总部旁边租了房间,每天临近午夜便走进警察总部,看看有没有值得拍摄的事件。后来他不想再坐在那儿等待电报,便买了辆雪佛兰小汽车,并得到警方允许在车上安装了警用电台。他是唯一享此特殊待遇的新闻记者。
在维加的镜头下,目睹一名赌徒在街头遭到枪杀的看客
维加查看装进箱子被谋杀的受害者尸体
每天夜里,维加开着装了警用电台的车在城里转悠。后备厢里放着便携式暗房、备用相机、闪光灯等摄影装备,还有香烟、腊肠和换洗衣物。这是他的移动工作间。在他看来,电台就是他的生命线,相机是他的爱人,他的“阿拉丁神灯”。他把记录凶杀、火灾现场视为自己的使命。当警察、消防员赶到现场时,维加往往已经到达。他说,如果火灾发生后他比消防车晚到,他会感到丢脸。
维加的作品几乎都在夜间完成,而且清一色使用闪光灯,用汽车后备厢的暗房迅速洗出照片。这使他照片上那些深夜凶案现场有种特惨的即视感。
1943年,他的五张作品被坐落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生活》《时尚》等知名刊物向他抛出橄榄枝。1945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摄影集《赤裸的城市》。这本书收录了他的镜头下的纽约,这座大都市的美丽与丑恶在书中一览无余。他用镁光灯定格了城市最原生态的样子。他照片中的人有的甚至并不知道自己被拍了下来。对维加来说,摄影是生活这本大书中的一页,它必须坦诚、真实。维加说:“人生如此精彩,摄影师要做的只是等待,捕捉那些难忘瞬间,它们往往转眼即逝。”
聚焦黑暗中的人性之光
维加的照片能成为经典,不光因为摄影师善于把握时机,总能及时赶到凶案现场,更因为在死亡和黑暗面前,维加展现出不凡的眼界和独特的视角。
按维加的说法,他最得意的一张照片是这样拍成的。“有一天晚上9点,我起床工作。我开车来到王子街,有个家伙被杀死在一家小糖果店门口。在这个迷人的夏夜,周围全是忙碌的侦探。旁边五层楼的廉价公寓里,租房客们都挤在消防通道上张望着,这对他们来说是段能看热闹的惬意时光,有些小孩甚至在翻阅漫画。现场还有个摄影师。他在距尸体三米的地方拍了张‘标准照’,照片上就是死者躺在门口,此外别无他物。而我却退到30多米外,打开闪光灯,拍下了整个场景。那些挤在消防通道上的租客、尸体全被拍了进去。照片就起名叫‘谋杀案的看台’。这张照片后来为我赢得一枚镶钻石的金质奖章。”
维加总能发现黑暗瞬间的人性之光。有时,维加把他拍的火灾现场照片交给编辑,编辑马上就问:“着火的房子呢?”维加回答道:“房子起火全都一个样,你看,我拍的是被火灾殃及的住户。”但并非所有编辑都能理解他,因为他不拍火灾,而拍救死扶伤的消防员;不拍倒塌的建筑,而拍无家可归的灾民。有一次,维加赶到火灾现场。警方发现有人在大火中丧生,一个女人和她女儿绝望地看着着火的廉价公寓,她的另一个女儿和婴儿没能逃离火海。维加拍下了这悲惨的一幕。对他来说,这绝望的面孔代表了贫民区的一切。他在照片的说明中写道:“我哭着拍下了这张照片。”维加说:“当你开始发现自己和镜头中的人紧密相连,当你跟他们有一样的情感时,你就走上了摄影的正道。”
维加镜头下的谋杀案现场和看客
拍摄“有温度”的照片
维加的照片总是耐人寻味,触动着观看者的心弦。在他的照片上,即便是冰冷的凶案现场,也能让你感受到“温度”。僵冷的尸体旁停着婴儿车、警察扶起赶来后晕倒的死者妻子、提着箱子的路人低头瞥向白布包裹的遗体,这些景象都被维加抓拍了下来。他更感兴趣的似乎是人们的反应,而非犯罪本身。他最经典的照片上往往是孩子和邻居们面对凶案时惊诧的脸庞。维加说,“我是个很敏感、很文艺、讨厌血腥的人,却注定要天天跟谋杀打交道。”也许正是这种反差,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摄影风格。
他总会为自己的拍摄注入情感,他希望把情感传递给观看者。有一次,他去拍一个被遗弃的孩子。警方希望父母在看到报纸上孩子的照片后,能感到内疚,把孩子领回去。维加正准备拍下孩子笑眯眯的模样,旁边的护士却用针戳了孩子一下,然后对维加说:“拍下来,这样才能打动孩子她妈。”幸运的是,孩子最终被父母领回去了。
维加有时会拍摄囚犯,面对这样的拍摄对象,维加也并不冷漠。有个因抢劫珠宝店被捕的女囚犯被关在曼哈顿警察总部的地下室。她见到维加拿相机走来,马上遮住了脸。维加说:“我来不是拍照,我只想聊聊天。”女囚犯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我凭什么让你拍我,让亲朋好友都看到我这副模样。”维加劝道,别急,女士,你是希望报纸上登出一张标准的囚犯照,还是让我给你拍一张漂亮的艺术照。最终他通过平等坦诚的交流让女囚犯摘下了“面具”。
尽管目击和记录过无数丑恶与灾难,维加依然显得很害羞,甚至有些神经质,似乎他一生都在拍摄婴儿和伴娘。很多编辑认为,维加拍摄凶案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出于他对纽约城市的眷恋,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的热爱,他爱他照片里那些并不优雅的贫民,那些夏天躺在消防过道上乘凉的孩子。无论何时,维加都把自己视为他镜头里纽约平民中的一员。
在职业生涯后期,维加曾到好莱坞发展,给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当过剧照师,给玛丽莲·梦露拍过照片,为多部电影制作特效镜头。但人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维加的凶案摄影。他一生留下的上万张照片重塑了美国人对暴力犯罪的认知。这些照片被收藏在纽约国际摄影中心。近年来,维加摄影展在世界多地引起轰动。他的传奇故事为多部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灵感。2014年,根据维加的经历改编的电影《夜行者》上映,受到广泛好评,并获得奥斯卡奖提名。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维加,他被公认为摄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