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杭州名优茶机采品种筛选初步研究

2016-12-07郑旭霞毛宇骁崔宏春余继忠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芽叶青峰机采

郑旭霞,敖 存,毛宇骁,崔宏春,余继忠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杭州名优茶机采品种筛选初步研究

郑旭霞,敖 存,毛宇骁,崔宏春,余继忠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4)

通过对青峰等7个茶树品种的芽叶特征、机采产量和机采后芽叶组成等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青峰和垂绿适宜机采。春茶新梢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及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机采新梢最下叶着生角度和机采芽叶完整率关系密切,参试品种中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15°以下着生角度的品种。

名优茶;机采;品种筛选

在名优茶生产中,茶叶采摘是一项用工多、成本高、季节性强的作业,采茶用工占全年茶园管理用工的50% ~60%,占管理费用的 45%左右[1]。机采能够极大地缓解采摘用工压力,但目前名优茶机采技术推广缓慢。一方面是因为目前的机采“一刀切”,无法选择性采摘;另一方面缺乏适合机采的茶树品种。名优茶机采,会产生较多破碎的芽叶,要使机采既可获取加工名优茶的原料,又使破碎芽叶少,这与茶树品种节间长度、叶片展叶角度有不小的关系[2-4]。目前,对机采适期仍采用茶树的物候期、鱼叶展期和结合田间试验来判定[5-9]。进行不同品种茶树新梢性状和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及机采产量的比较试验,旨在了解新梢芽叶性状与机采效果的关系并初步开展适宜机采品种的筛选,为名优茶机械采摘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2015年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茶叶研究所瓶窑基地进行,茶园地势平坦,地块较为一致。参试品种为福鼎大白茶、茂绿、青峰、迎霜、劲峰、翠峰、垂绿共7个。

1.2 处理设计

每个品种选取25m茶行作为1个小区,重复3次,试验区两旁设计保护行。于茶叶新梢1芽3叶比例达到20%~30%时进行机采。

试验地茶园实行1基3追的施肥方法,基肥于10月上旬施菜籽饼肥 3000kg·hm-2,复合肥750kg·hm-2,开沟施入。春茶追肥3月上旬施用,用尿素300kg·hm-2,复合肥450kg·hm-2。夏秋茶追肥分别为5月中旬和7月上旬施用,施尿素300kg·hm-2。催芽肥施下后马上进行树冠蓬面和边缘轻修剪。所有品种栽培管理措施都一致。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机采前芽叶组成。茶叶新梢1芽2叶达到10%~20%时开始观测发芽密度和单芽至1芽4叶嫩度芽叶数量及比例,隔天1次。在各品种小区中,在茶树树冠面随机选择0.11m2的区域,调查芽叶组成重复3次。

机采时1芽2叶和1芽3叶芽叶性状。调查新梢长度、新梢基梗长度、最下节间长度、最下叶着生角度等4个项目。每个小区随机挑选5个1芽2叶和1芽3叶新梢进行测定,重复3次。

机采后产量及芽叶机械组成。机采后随机抽取300g左右的机采鲜叶,调查测定完整单芽,1叶、2叶、3叶、4叶及大于4叶的个数及质量,老桩、杂质和单片、碎叶的重量,及各类芽叶质量占调查鲜叶总质量的百分数。每品种重复3次。

试验数据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机采前芽叶组成

表1表明,机采前春茶新梢发芽密度福鼎、翠峰、垂绿显著高于迎霜和劲峰。当达到机采标准时,迎霜单芽率最高;青峰单芽率最低。茂绿1芽1叶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青峰1芽2叶率最高。由此可见青峰、茂绿、垂绿的发芽整齐度较好,而迎霜较差。

表1 茶树不同品种春茶新梢机采前芽叶的组成情况

2.2 机采时新梢芽叶形态特征

表2表明,青峰和垂绿1芽2叶和1芽3叶的新梢长度、新梢基梗长度、最下节间长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品种;迎霜和翠峰1芽2叶新梢长度、最下节间长度,茂绿1芽3叶新梢长度、新梢基梗长度和最下节间长度明显低于其他品种。青峰、垂绿和翠峰新梢最下叶片着生角度明显大于其他品种,有近2倍。

表2 茶树不同品种春茶新梢芽叶的形态特征

2.3 机采后芽叶机械组成

表3表明,参试的7个茶树品种,机采产量较高的是垂绿、青峰、福鼎,分别为941.0,915.0和902.0kg·hm-2,显著高于迎霜,其产量仅为272.1kg·hm-2,这与迎霜的衰弱树势有较大关系。完整芽叶比例超过50%的品种分别为青峰、垂绿和翠峰,而迎霜最低,只有28.99%。机采的1芽1叶和1芽2叶芽叶是名优茶生产的主要原料,这2个级别的比例越高,越适合生产名优茶,青峰、垂绿、翠峰3个品种1芽1叶和2叶芽叶的比例高于其他品种,综合比较,适宜机采的品种从高到低分别为青峰、垂绿>福鼎、翠峰>茂绿、劲峰>迎霜。

表3 茶树不同品种春茶机采后茶叶的机械组成

结合表1和表2的数据可知,发芽密度越大,机采产量越高;发芽越整齐,完整芽叶率越高;机采芽叶最下叶着生角度越大,芽叶完整性越好。青峰、垂绿、翠峰3个品种的1芽2叶和1芽3叶最下叶的着生角度均极显著大于其他品种,其机采后的完整芽叶比例亦显著高于其他品种。这和骆耀平等[4]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过于向上生长的叶片在采茶机切割下更容易破碎,但最适合机采的芽叶最下叶的着生角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新梢基梗长度和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新梢基梗长度和最下节间长度越长,机采鲜叶的完整率越高。由于茶树新梢着生点不是均匀地分布在茶蓬表面,相当部分新梢着生点在采摘蓬面下1~2cm位置,所以较长的最下节间长度有利于机采切割后保持鲜叶的完整。

3 小结与讨论

茶树品种青峰和垂绿机采的产量和芽叶完整度最高,最适宜机采;参试品种适宜机采从高到低分别为青峰、垂绿>福鼎、翠峰>茂绿、劲峰>迎霜。

春茶新梢发芽密度和机采产量关系密切,发芽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发芽整齐度、新梢基梗长度和最下叶节间长度都和机采芽叶的完整性呈正相关。较大的芽叶最下叶着生角度有利于机采芽叶完整率的提高,参试品种中芽叶最下叶20°左右的着生角度其机采芽叶完整率显著高于 15°以下的品种,这可能是过于向上生长的叶片在采茶机切割下更容易破碎;但最适合机采的芽叶最下叶着生角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试验。

[1] 杨亚军.中国茶树栽培学 [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骆耀平,唐萌,蔡维秩,等.名优茶机采适期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8,28(1):9-13.

[3] 段学艺,胡华健,朱强,等.“福鼎大白茶”1芽2叶茶青机采适期研究 [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4):145-147.

[4] 骆耀平,宋婷婷,文东华,等.茶树新梢节间与展叶角度生长变化及对名优茶机采的影响 [J].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35(4):420-424.

[5] 林清菊,陈建华,陈常颂.福安市推广茶园机采技术的实践经验 [J].茶叶科学技术,2009(1):32-33.

[6] 王文建,邬龄盛,王振康,等.浅析安溪乌龙茶机械采摘技术 [J].茶叶科学技术,2010(1):27-28.

[7] 郑文佳,刘红梅.机采与手采的有机结合是茶叶采摘技术发展的必由之路 [J].茶叶科学技术,2007(4):22-23.

[8] 方华春.茶树新稍伸育和机采开采适期的关系 [J].广东茶叶,1995(3):8-11.

[9] 权启爱.我国茶叶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J].中国茶叶,2006,28(6):4-6.

(责任编辑:张才德)

S571.1

B

0528-9017(2016)05-0661-02

2016-03-12

浙江省茶树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科技专项 (2012C12905)

郑旭霞(1969—),女,高级农艺师,从事茶树育种与栽培工作,E-mail:teazxx@vip.sina.com。

文献著录格式:郑旭霞,敖存,毛宇骁,等.杭州名优茶机采品种筛选初步研究 [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5):661-663.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0515

猜你喜欢

芽叶青峰机采
‘巴山早’紫色芽叶红茶加工工艺研究及品质评价
茶树夏季紫化芽叶制作绿茶与红茶的主要内含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
应对茶园春季霜冻害的减灾新途径
——霜冻芽叶产品研发思路与实践
长腿鸟
神奇的平衡
群体种茶树紫色芽叶的信阳红茶适制性研究
当 我 们 一 起 走 过
无尽佛缘一青峰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早熟机采棉育种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