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旅·草原·画者
——画家苏向军印象

2016-12-07耿广春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军旅工笔草原

文/耿广春

军旅·草原·画者
——画家苏向军印象

文/耿广春

黎明救援190cm×220cm

毋庸置疑,军旅美术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尤其是主题性创作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部队美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肩负着特殊使命,他们在强调发挥自身个性的同时,一直强调文化自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军队美术家已经成长为一个看似整齐划一,但却“和而不同”的有实力的创作群体。苏向军便是这创作群体中的一员。

有着30多年军龄的苏向军,对军旅美术创作必须始终坚持弘扬主旋律的优良传统有着深刻理解;军人的身份与经历,使得他对军旅生活星星点点都有着切身的体会。所以钟意于军事美术题材的创作,是其作品一个显著的特点。尤其是近几年,他的主要艺术实践活动大多是围绕着主题性美术创作而展开:2002年的《晨曦》、2004年的《草原之子》、2007年的《老兵》、2008年的《战友责任重》、2009年的《射雕》、2012年的《上尉的草原》及2014年的《黎明救援》等作品都曾多次入选全国全军美展。由此可以看出,苏向军潜心创作所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

从这些作品中,不难看出苏向军艺术上的追求以及绘画风格的变化。在表现主旋律、更新创作观念、开拓艺术语言、挖掘军事题材等各个层面所做的积极探索,他没有去表现宏大的事件与场景,而是常常选择了一个事件的环境场景中的一瞬间,抓住人物在这一瞬间的神态进行刻画。以一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探求着作品的内在精神与绘画语言的相互契合,构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张力;以一己存于当下的真切感受,引领着作品的时代性,而非以“内容和形式”或“造型加笔墨”之类的简单组合,作物理化的表达。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正在稳步地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和艺术个性,尽管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正在逐步形成。

苏向军30多年的军旅生活都在内蒙古大草原,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他作品的又一个特点——风情性。如《敖包山上的骑手》《老兵》《暮归》等,这类作品都有着空旷的意蕴,画面上出现的物象不多,都是草原上常见的马、人、远山、苍穹。在这里,向军有意识地过滤掉了那些客观的细节描写,而着力把握画面物象的原初意味,渲染出与大草原类似的博大、辽阔与静谧的境界。

阅读这类作品,可以理解苏向军所要表述的风情性特点,不是机械地再现浮于表层的生活现象和风土人情,而是将自己在大草原上的生活体验与感悟,借助于绘画的形式,努力表达出一种深层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这是一种对空廓苍茫的生存空间的感应和敬畏中产生的感情,这种感情属于大草原、属于大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在艺术表现上,苏向军在承继传统工笔画诸多表现技法的同时,多方尝试画面的简洁构图,讲求留白,常将不多的主体物象置于静谧辽阔的空间中,注重“晕染”手法的多重应用,尝试灰色调在画面中的体量关系,以寻求画面单纯而又丰富的感觉,增加了作品的厚重感。

需要说明的是,苏向军作品所呈现出来的军旅与风情两个特点,并不是割裂开的。事实上,这两个特点是复加的,常常共存于同一幅工笔人物画作品中,如《射雕》《老兵》等。

除了进行工笔人物画创作之外,苏向军还是一位极好的花鸟画家。说来有趣,我俩最初相识便是在中国美协首届中国画创作花鸟专业研修班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加深,我发现苏向军不但是花鸟画家,还是人物画家;不但擅长写意,工笔更是其得心应手表达情感的方式,可以说向军是位工写皆能、题材广泛的画家。

苏向军不善言谈,多数的公众场合中,向军是寡言的,多不与人辩论或陈述自己的观点;然而,往往会在某个关节点上,他的话却一语中的,令众人皆服。这说明,对于专业上的问题,他是经常思索的,而且有着自己清晰的见解。向军有着如此冷静、理性的思考习惯,并将思考结果付诸实践,长此以往,必然会使他的艺术创作发生质的变化。以此反观他的创作历程,阅读他的作品,是可以得到验证的。

因此,我有理由相信他的变化,我期待着。★

责任编辑:曹舒雅

猜你喜欢

军旅工笔草原
高原秋
军旅青春正步走
吴思颖工笔花鸟画作品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胸怀军旅梦
本期主题:军旅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曹娜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