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忠和布罗斯的燕麦情缘
2016-12-07吴星铎万晓璋
文/吴星铎 万晓璋
任长忠和布罗斯的燕麦情缘
文/吴星铎 万晓璋
2005年,任长忠(左)与布罗斯(右)一起考察中加燕麦合作研究项目
一个是中国燕麦专家,扎根中国,辗转世界各地,求学问经;一个是加拿大燕麦博士,视燕麦品种为自己的孩子,怀着送“龙种燕麦回故乡”的心愿,多次来到中国。因为燕麦,任长忠和布罗斯相识。“夏雨桑条绿,秋风麦穗黄”,麦穗上结出了累累果实时,两人的师生情谊也沉甸甸地挂在秋风里。
相识:跨越半个地球找到你
任长忠其实是偶然通过一份报纸认识到布罗斯的。
1998年2月1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的文章。任长忠一看,眼睛亮了。“我一直想探索吉林西部贫瘠土地的高效种植模式。燕麦具有抗旱、耐瘠薄的特点,这不正是我要找的农作物吗?”任长忠恰好也是从事麦类作物育种研究的,因此他对这样的品种“非常非常地感兴趣”。怀着一腔热情,任长忠找到了《人民日报》编辑部,一通电话打下来,却被浇了满头的冷水——采访燕麦博士布罗斯的记者不在北京而是在加拿大,联系很不方便。不过任长忠没有就此放弃,托了好多朋友辗转联系,甚至包括来自加拿大的著名演员大山,最后终于通过驻加使馆的帮助联系上了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布罗斯。
“布罗斯先生,您好,看了报道您的文章,我很高兴,加拿大渥太华和白城都在北纬45度,您是搞燕麦育种的,我是搞小麦育种的,也搞一些燕麦研究,所以,我对您的研究很感兴趣,我想请您来,看您是否方便。”任长忠说。
也许是因为都生活在北纬45度的土地上,也许是因为都从事育种研究,也许是被任长忠的热情与执着打动,1998年9月,布罗斯和妻子一起,跨越了半个地球的距离,来到中国,来到任长忠所在的白城,开始一起耕种两人的燕麦事业。
对布罗斯而言,这场跨越半个地球的见面,其实不是偶然,而是自己多年的心愿。
研究燕麦40余年,1996年布罗斯退休,时年66岁。
退休那天,研究所的同事们给了他一个惊喜。他们专门制作了一个写有“燕麦博士”的英文汽车牌照,赠送给他做纪念。布罗斯退而不休,天天开着那辆挂着“燕麦博士”牌照的汽车,去实验农场看望和照料他的“孩子们”。
“燕麦是400多年前从中国传到海外的,我培育的许多燕麦品种都含有中国燕麦的血缘,燕麦是我的‘孩子’,也是中国人民的‘孩子’,被我称为‘龙种燕麦’,我愿意把它们送回中国,协助当地农民脱贫和增加收入。我相信燕麦会更好地造福人类,也希望中加农业领域里的合作在未来会更好。”布罗斯说。
1997年,江泽民主席出访北美,布罗斯特意给江主席写信。在信中他说道:我愿意在不收取任何报酬的情况下,把我的燕麦品种送到气候条件与加拿大相似的中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帮助那里的人们种植燕麦。
这个心愿后来被《人民日报》社驻加拿大记者捕捉到了,这才有了那篇《燕麦博士和他的“孩子们”》的报道文章。
相知:两个中加家庭亲如一家
至今回忆起这段相见的历史,任长忠心里都还十分过意不去。“1998年布罗斯老两口来的时候,住的是我们单位的招待所,条件比较差,空调也没有,淋浴设施也很简单。到现在我都还觉得很惭愧,怎么能让老两口住在那么简陋的招待所。但他们没有任何不满和怨言。”
其实“怨言”还是有的——布罗斯埋怨任长忠为了招待好老两口,点了太多菜,太浪费。
“我当时就觉得第一次接待外宾,应该到外面去吃,总想多点些菜,吃完饭剩下的饭菜也是不打包就走。结果布罗斯就说了,你们有这么富裕吗?你们为什么点这么多菜,吃完剩下的也不打包?下次如果再点这么多菜,再浪费,我就不来了,不吃了。”
这个小插曲让两人的友谊更近了一步。在近20年的接触中,二人不仅是师徒,更是挚友。他们的友谊,也让两个中加家庭亲如一家。
在布罗斯办公室的一角,有这样两张照片。一张是布罗斯和任长忠在燕麦地上的合照,一张是布罗斯和任长忠全家人的合影。
1998年布罗斯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就受到任长忠岳父岳母的热情款待。虽然语言不通,但他们却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布罗斯每一次到白城,任长忠的岳父岳母、连襟、还有任长忠的妻子,都会为他搞一次家宴。
2000年的时候任长忠去加拿大学习一个月,吃住都是在布罗斯家。“我住在他女儿以前住的房间,他们拿我当自己的孩子看,上下班还会接送我。”
走的时候,任长忠因为想要带走的燕麦太多,拖鞋拿不走了,放在布罗斯家。结果2001年布罗斯到白城的时候居然还惦记着,帮任长忠带回了拖鞋。
2005年任长忠在加拿大做高级访问学者期间,两家人关系更加紧密了,每逢圣诞节、感恩节,布罗斯都要把任长忠全家接过去,和他的亲朋好友一起吃他妻子亲自烹饪的火鸡。布罗斯甚至还曾经为任长忠一家订好了在魁北克旅游一周的境内火车票。要知道,加拿大旅游线的火车票可是比飞机票还贵呀!任长忠的妻子坚持不要让布罗斯夫妇破费,委婉谢绝了,但布罗斯因此不理任长忠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由此可以看出老先生对任长忠一家的情谊。
2012年11月23日,布罗斯的妻子去世了,任长忠夫妇很悲伤。但考虑到女儿快要高考了,就瞒着女儿没说。结果高考前几天,朋友说漏了嘴。“因为布奶奶去世,我女儿哭了很久,哭得非常伤心,高考成绩也因此受了很大的影响。”
两家人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携手:燕麦回家,挑战不可能
我国的燕麦原本是以晚熟、中熟为主,早熟、极早熟品种很少。但是经过布罗斯与任长忠团队的合作,
现在国内已有多个极早熟和早熟品种,尤其是“两季双熟”燕麦,生长期在70天左右,填补了国内、国际上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发现和培育这一燕麦品种的过程可谓是九曲十八弯,是从无到有的转变。“我们做研究,任何事情都不要轻易说不。中国有句话叫一切皆有可能,我们这就是在变不可能为可能,是在‘挑战不可能’。”
起初,任长忠团队采取的方法是 “一粮两草模式”或“一饲两草模式”。即第一茬燕麦既能生产子实又能生产草,而第二茬燕麦由于是在夏季播种,短日照条件下,燕麦这种长日照植物是无法结出子实的,只能作草饲料。就在这时,奇迹出现了,偏偏有一些植株能够在秋季开花成熟。任长忠把这一发现告诉布罗斯。布罗斯听了直摇头:“这不可能。你一定是搞错了。”任长忠百思不得其解,但一直没有放弃研究,而且还选育出了4个两季都能成熟的新品种。
布罗斯来到白城,目睹了这一科学文献中从来不曾解释过的新发现,也很惊奇。突然有一天,他高兴地对任长忠说:“你这个品种一定含有一种特殊的东西,可能是含有光照不敏感基因。也就是说,燕麦原来对日照很敏感,现在它不敏感了,无论是长日照还是短日照它都能成熟。”在布罗斯的启发下,任长忠豁然开朗。在布罗斯的帮助下,任长忠在吉林省科技厅立项“光照不敏感基因的定位及克隆”课题,填补了国际空白。
“要是没有老师,我选育不出这些品种,也解释不出为什么燕麦可以两季成熟。”任长忠这样说,“老师常说,科学是无国界的,我们做科学研究,必须有广阔的胸怀,促进国际合作。”
也正是因为有了“合作就是一切”的理念,中国和加拿大的中加燕麦项目才能从一颗小种子,茁壮成长,最后结出累累硕果。
从最开始的引进,到示范、推广,也就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任长忠团队利用加拿大燕麦和中国燕麦进行杂交,选育出了上万份的杂交后代,到目前已经选育出了19个含有中加燕麦血缘的燕麦新品种,在中国17个省市区推广。
2004-2010年,国家农业部把中加燕麦合作项目列为“948”燕麦的重大项目;2007年被列为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燕麦专项;2008年列为国家燕麦产业技术体系;2011年至今一直列为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给予了大力支持。
由于中加合作关系的良好基础,后来加拿大、美国、瑞典、澳大利亚、芬兰等很多国家都到白城进行过合作交流。“他们都很了解布罗斯先生,也很敬佩他,也知道我是他的学生,在老师的名下我也沾了很多的光。”在布罗斯的引荐下,任长忠团队先后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燕麦研究交流与合作。
“这些都是老师给我创造的条件,我非常感谢老师。如果没有老师的支持,就没有我燕麦科研的今天!”
布罗斯向国内燕麦团队成员传授杂交授粉技术
共赢:互相成就的燕麦师徒
中加燕麦的合作,不仅满足了布罗斯多年的心愿,培育出了一批又一批品性优异、各有所长的燕麦种子,还培育出了优秀的燕麦育种团队,优秀的中方科研人员。
任长忠坦言道:“要是没有这个燕麦项目的平台,没有与老先生的合作,我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
的确,经过多年的科研工作,任长忠从一个无名的、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一步一步地成为我们国家燕麦产业学科的带头人,成为国家燕麦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
2007年,任长忠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吉林省授予他特等劳动模范荣誉,加拿大农业部授予他“中加农业科技合作杰出贡献奖”。2010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国际燕麦委员会委员、
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
布罗斯(右二)和任长忠(右一)在白城布罗斯青铜塑像前合影
20年过去了,在中加燕麦科研合作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任长忠团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19个品种作见证。而未来的发展方向,就是成果产业化。
日前,两国科学家商讨成立中加燕麦国际产业园,并在白城进行相关设施的建设,现在正在找有关部门规划。
“不但要把19个品种在盐碱地、沙化地等各种生态环境上实现种植,还要带来产业的创新。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让中加燕麦成果,这么好的品种惠及大众健康,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大众食品,让我们中国的广大消费者能够吃上燕麦、享受燕麦这种健康食品,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我老师的梦想。”任长忠说。
对布罗斯而言,自己的燕麦“孩子”在另一个国度生了根,无疑是对自己研究成果最好的展示。同时,接触了中国文化后,他也为自己心中多年的困惑找到了答案。
在布罗斯心里,燕麦是最完美的,但他一直无法找到一种语言来说明,燕麦为什么像人一样完美。他在中华文化中找到了。
“我了解了中国的道教文化,认识了太极图。太极图就是诠释燕麦最佳的图案——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燕麦是和谐的农作物。你看燕麦的各种营养成分非常匹配,它的作用有利于健康,除了满足饮食之外,它还能改善生态环境,所以燕麦是天人合一的。太极图天人合一,也是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然后就是顺应自然。”
2001年7月,布罗斯第三次来到吉林时,专程到位于长春市的吉林大学白求恩塑像前,瞻仰凭吊。他说:“一直以来吉林省是我最难忘的地方。白求恩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如此高的声誉,我将做第二个白求恩,为吉林省以及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11年后,白城也出现了一座布罗斯的青铜塑像,是对布罗斯崇敬的见证,是中加科技合作的见证,也是白求恩精神的见证。
为了感谢和表彰布罗斯对中国燕麦的付出,2003年中国政府授予布罗斯“友谊奖”,2014年又颁给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燕麦的沉甸甸的麦穗,是对这对中加燕麦师徒情谊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