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废墟》创作谈

2016-12-07李昕

大家 2016年3期
关键词:李昕王朔卡夫卡

∥李昕



《废墟》创作谈

∥李昕

这次《废墟》在《大家》杂志的发表,对我的意义非常大。可能有些人觉得我以下的话,有点装逼范,我是想说:我写小说,并非为了万众瞩目,为了什么所谓的名气(因为大家都知道写作这事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所以这里就不聊“利”了)。我是为了更多的人能看到它,看到这个小说。写到这,我必须要提到在我文学生涯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王朔。

我本人虽毕业于中文系,但直到上了大学,都没对文学产生多么深刻的兴趣。这个情况延续到有一天偶然看到了王朔,并仔细地读了他的一个小说,这篇小说就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我知道它在王朔所有的作品中,绝对算不上最好的,但它对当年的我影响很大。

那时我刚从学校毕业,初入世界,特别困惑和迷茫。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也是种种看不惯吧。烦恼、莫名其妙的苦闷,各种情绪甚至痛苦,统统随之而来,觉得没人可以说话、可以交流,非常孤独。直到我看到王朔,看到他的这个小说,我觉得这个小说里的一个女孩子,跟我完全一模一样。当时真是太震撼了,基本看一次哭一次,直到今天,书里的有些情节依旧记得一清二楚。

从这次特别的阅读体验开始,我获得的远不仅是感动,还对文学产生了真正的信仰。它能让你发现,你在这世界上无论如何绝不是孤身一人,它给予我的温暖和慰藉,甚至从那时延续到了今天。

我想在这所谓的世界上,恐怕人人都逃脱不了孤独吧,它也是我们所有人的人生主旋律,但文学可以缓解它。换句话说:你可以通过你的创作帮助到别人,这是我所认为的文学的最大价值。(有人认为是悲悯心。)

至于写得好与坏,是否超越前人,说实话我完全不关心,也没兴趣。我只关心我写出的句子(小说也好诗也好),能让天涯海角的一个陌生人——任何一个陌生人,偶然读到后,有那么一刻也会心生温暖,就像王朔当年带给我的一样。能做到这点,我已完全知足了。

在我的创作中,使命感之类的宏观大论,各种以追求“超越”为目的的文学理论,都是我所摒弃和蔑视的。《废墟》这篇小说就是以此为理念产生的。我只写我自己的现实,我也只能写我自己的现实。有人说这有点像卡夫卡,我听了很开心。在各种时代,卡夫卡的小说都是有效的,都可以开枝散叶般让人想到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一个男人,一个作家,他的名字叫卡夫卡;他和你一样,孤独地在这世界活过。

责任编辑:陈鹏 马可

猜你喜欢

李昕王朔卡夫卡
《卡夫卡传》
Characteristics of a kHz helium atmospheric pressure plasma jet interacting with two kinds of targets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王朔曾是全托孩子
赶集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Explosive Network in the Shaped Charge Warhead
又一个李昕
如果王朔遇上韩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