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故乡情·英雄义
——新编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创作谈

2016-12-07龚孝雄上海沪剧院

艺海(剧本创作) 2016年3期
关键词:湘剧创作

■ 龚孝雄 上海沪剧院

故乡情·英雄义
——新编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创作谈

■ 龚孝雄 上海沪剧院

我出生在湖南桂阳县, 1992年从湖南艺校湘剧科毕业后,曾经在桂阳湘剧团工作一年,是个地地道道的桂阳人。

在桂阳,赵子龙红了2000多年,至今仍流传着很多关于赵子龙取桂阳、治桂阳的故事,也留下了如子龙井、赵公祠等不少关于“赵子龙与桂阳”的文化遗迹,甚至还涌现出了如赵子龙糊子酒、赵子龙白酒、赵子龙辣椒坛子肉、赵子龙甜姜等商业品牌。可以说,“赵子龙”已经融化在了桂阳人的生活和市井文化中。

桂阳城西南,芙蓉峰挺拔矗立。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赵子龙取桂阳曾屯兵此处。石壁上,留有唐代摩崖石刻“赵云屯兵处”。乾隆三十六年,在芙蓉峰曾发现石碑,上面刻有《芙蓉峰谒赵常山祠》。据《桂阳县志》记载,自唐宋以来,芙蓉峰上的“赵公祠”兴兴衰衰,最后一次建成是1938年,叫“子龙庙”。庙宇坐西朝东,供有两米高的子龙塑像,庙的内外墙面和南北坡地有数十块石碑。距桂阳城北约四十公里的桥市乡也有赵公庙。庙宇虽小,但保存得比较完整,内有碑刻二首:“将军自昔守斯土,簇簇踞兵如踞虎。胆略须同黄马修,义仁却与关长伍;蓉山遗垒著千秋,梅水抱关流千古。昭烈到今寸土无,子龙犹有一祠守”。桂阳城东南,有两个村子叫上擂、下擂。相传也是因为当年赵子龙常组织将士民众进行擂台比武设了上擂台、下擂台而得名。上擂村西南有条大路直通广东连州,大路上有个“拐子亭”。相传三国时这个地方是强盗拐子、土匪恶霸的集结地,专门抢劫南来北往于桂阳郡城的商贾客户,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赵子龙令将士将那些害群之马剿灭于拐子亭,从此桂阳城乡安宁,农商繁茂。城郊的诸葛庵,相传也是当年赵子龙在桂阳做太守时,军师诸葛亮巡游鹿峰山,下山后经过此地,见古木苍天,流水潺潺,便席地而坐,奏琴吟诗,后人始建诸葛庵以资纪念……

在桂阳,象这样的传说还有很多。我就是听着这些“英雄传说”,看着这些“英雄遗迹”长大的。在我的“江湖”里,对“白袍将军”赵子龙的认知,除了《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给予我的信息外,更多的还是故乡在儿时留给我的“英雄传奇”,是村里的老人们在月下乘凉时海阔天空的“故事会话”。所以,当桂阳湘剧团2014年找到我,希望我能为母团写一部关于“赵子龙取桂阳”的戏文时,我便决定要写一个不同于其它文艺作品里的赵子龙形象,一个桂阳人世代相传的“大义英雄”。于是,便有了现在这样的剧本呈现,有了赵子龙“一心只为老百姓”的千秋义举。

新编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根据《三国演义》中“赵子龙计取桂阳”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关张马黄赵传”的有关情节改编创作。讲述赤壁大战后,刘备麾下名将赵云,奉命攻取荆南桂阳郡,与桂阳太守赵范斗智斗勇,在面对天灾干旱,缺水无粮、百姓生存困难之际,以民生为计,不兴杀戮,挖井修渠引水赈灾,大情大义赢得民心,最终不战而成功取下桂阳的故事。这部作品的创作,首先是向经典的致敬。《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和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包括赵云。《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是历史小说,是对历史真实的艺术创造。其中的52回《诸葛亮智辞鲁肃 赵子龙计取桂阳》生动地讲述了赵子龙不为利益所动、不为色诱、智勇双全“取桂阳”的故事。因原作中情节较为单薄,新剧才结合桂阳的民间传说,适当增加合理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艺术化的再创造。

这部戏的创作,同时也是向“传统”致敬。从文本创作开始,主创团队就定了“演剧种、演程式、演行当”的创作追求,希望用现代戏剧节奏和舞台视角传达,以湘剧传统的表演程式和演剧规范,演一个“给现代人看的赵子龙取桂阳故事”。这样的设定和追求,基于桂阳湘剧的古典剧种文化属性。桂阳湘剧是湘剧的“南支”,与衡阳湘剧同宗,有别于长沙湘剧,流行于湘南东部、南部十七个县、市毗邻的赣南西部、广西东北部地区及湘南入粤要道的广东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桂阳湘剧发源于明代,至清朝中叶已逐渐形成为多声腔的剧种,兼唱高腔、低牌子、昆曲、乱弹四种声腔,传统剧目不少出自宋末南戏、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有完整的表演体系。桂阳湘剧的演剧体系与京、昆接近,但不及京、昆的严谨、规矩。既有丰富的程式,又能突破程式,既有角色分行,又不受行当局限。从生活出发,能塑造出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

传统艺术走到今天,在继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创排符合剧种特色和表演风格的新戏,以延续艺术生命,培植新观众,拓展新市场。在这个新戏的故事里,赵子龙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智、勇、忠、义、理”等性情和“家国至上”、“以民为本”的思想都是值得弘扬的传统美德。我们希望全剧通过赵云在“取桂阳”事件的起伏波折,塑造他有勇有谋、有情有义、心怀百姓的人物形象,并透视“以民为本”的戏剧主题;我们希望把这个戏做成老百姓爱看、喜欢看、看得懂的“剧团吃饭戏”,能经常在基层演出。因为,我的乡亲们深爱着赵子龙,他们愿意在戏台上看到亲切的故事、亲切的人物。

【责任编辑:李薇薇】

猜你喜欢

湘剧创作
咱也过回『创作』瘾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如诗如画》创作谈
湘伢湘妹子,学湘剧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一墙之隔》创作谈
湘剧传统剧目资料库建设探析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