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留真

2016-12-07■宋

雨花 2016年13期
关键词:宋先生画派金陵

■宋 江



大道留真

■宋 江

2015年7月4日,我去杭州参加“西泠春拍”,看中几件拍品,有海派陆俨少、谢稚柳,新金陵画派钱松喦、宋文治等,宋玉麟老师建议我:价格合适就拿。

当我拍下其中三件画作,宋老师追问:价格如何?我说:要不我来当面汇报?他连发六个得意洋洋的“表情”。

暴风雨中,驱车300公里,直奔紫金山南麓宋家。老师一张一张仔细鉴赏。15分钟后,老师面露喜色,夸奖我:“老宋,这是近几年你参加拍卖会,拍到东西质量最高的一次!是真的!而且都是老先生们早期精品!老爷子这张非常完整,七十年代的经典作品,陆老这一张画得太好了!真的太好了!”

我收藏书画,源于宋玉麟先生。2005年,开始收藏宋玉麟“细笔山水”。宋老师在1984年37岁时就任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是“新金陵画派”重要的传承人。2006年,他从省美术馆调回省画院任院长!众所周知,省画院是新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新金陵画派”发源地!重回画院,为人厚道、做事认真的他忙得不亦乐乎!往往要等上一年半载,才能收到他一张两三平尺的小画。起初,我收藏书画,只收熟识的书画家,比如宋玉麟、言恭达作品,且收而不藏,重在艺术交流。对书画的喜爱,使我和一些大收藏家加深了友谊,开阔了艺术视野。

收藏除了眼力、财力、魄力,还要机缘。收藏,首先要自己真正喜欢;其次,收藏的机会永远存在;再次,要向有经验的收藏家鉴赏家讨教。宋老师和我都主张“人文收藏”,不太关注所谓的市场热点,坚决反对画家炒作自己,深陷市场。

宋老师秉承新金陵画派“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追求,却又没“背上创新的包袱”,坚持“人文回归传统”,淡定从容,创作了一批“新古典主义”色彩的细笔山水,精美静雅,我很喜欢!2007年,我预订一张4尺整纸的“细笔山水”,宋院长实在没空完成,遂建议我收藏省画院在职书画家作品,夸奖薛亮、胡宁娜、徐乐乐、喻慧等中青年画家画得好!也建议我关注李金国、詹勇、徐钢等70后画家!这些年我集中收藏江苏省国画院在职画家作品,计100多件,慢慢形成了收藏特色。

宋老师是德艺双馨的大艺术家,却始终保持“谦谦君子、冰清玉洁”(范小青语),君子风范,朴实无华。

记得我第一次携夫人登门拜访时,宋老师聊着聊着,起身说:“老宋,你夫人第一次来我家,我请你们看看我的宝贝!”

当他打开画柜,我惊呆了!仿佛走进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那些鼎鼎大名的大师,以风格各异精彩绝伦的笔墨,一一呈现,要用怎样的心力,才能做这样系统化的收藏?

可能有人会说:宋院长是书画世家,宋老留下的宝贝足以让他传承为大藏家。可据我所知,文治先生的确留下不少现当代名家大师作品,但宋老师五十年来的收藏,已超越其父(只是他从未提超越)!宋老爱好广泛,美食、戏曲方面造诣很深;而宋老师则爱好专一,惟有收藏!足见收藏之魅力。

宋老师收藏的主攻方向是海派和新金陵画派,海派收藏传承其父,重点是陆俨少先生精品,以及谢稚柳、朱屺瞻等大家作品。新金陵画派收藏则是独创!林散之、钱松喦等大师广受市场热捧,与宋老师的推崇不无关系。一些“新金陵画派”遗珠,即除“傅钱亚宋魏”之外的其他老先生,宋老师也非常关注!记得2010年,我策划在常州博物馆举办“江苏省国画院院藏珍品展”,宋院长亲自挑选的展品中,就有不为大众熟知的余彤甫、张晋等,画得同样精彩!这些都潜移默化影响我收藏的方向。

2014年,“新金陵画派”诸老中最后一位在世画家——叶矩吾先生病重,宋老师十分关切,收藏了叶老一批书画精品,表达对老先生的敬重,我也跟着收了一批。2015年5月28日,叶老仙逝,作为张大千先生弟子,又经傅抱石先生引荐,1957年进江苏省国画院,被誉为“江苏小写意花鸟画第一人”,叶老的画自然具有较高收藏价值!可远离市场的他,画价卖不过一些青年画家,价格不等于价值,也是当今书画市场的异象。收藏需要慧眼,更需要静心!收藏价值往往是以时间换空间。

我收藏书画重在传承,注重人文,一开始自娱自乐,藏品有一定规模后,欲与同好分享。当我流露出想办美术馆的想法时,宋老师再三问我:目的是什么?他告知我,国内大多数民营美术馆是纯投入,不赚钱!画廊生存也很困难。见我态度坚决,又转而全力支持,应允担任常州食砚之斋美术馆的首席艺术顾问,帮助我们把握收藏大方向,鉴定书画,分文不取。

宋先生的爱好,除了收藏,就只有茶了!每次登门,宋先生总是亲自开门,引我进客厅,烧水,沏茶,聊天。常常是聊着聊着忘了时间,待我起身道别,一晃两三小时过去了!这才想起新收到的“宝贝”,匆匆去书房找来,沾在墙上或铺在地板上,邀我细细品鉴,边鉴赏边给我讲解。难得捡到一次“漏”,便孩童般得意洋洋:“怎么样?不错吧?”

有两次书画拍卖,我看走眼,买进假画,他拎起电话就打给相熟的拍卖公司老总,帮我协调退货或调换,真就是真,假就是假,中间没有其他,宋老师为人虽然随和,艺术上却极为顶真。“第一要真,第二要精”,这是他谆谆教诲的收藏之道。

拍卖市场对宋老师的书画鉴定标准普遍反映是:严苛!不说活络话,不肯和稀泥!而我以为,这才是一个大艺术家大鉴赏家应有的高贵品质。书画市场鱼龙混杂,书画作品真假难辨,书画创作急功近利,这是当代书画界的顽疾,因此,令书画爱好者徘徊门外,望而却步,阻碍了书画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真!是书画艺术的门槛;精!是书画艺术的标准;雅!是书画艺术的境界;美!是所有艺术门类共同的特征。收藏始终要坚守“真精雅美”,绝不妥协!

宋玉麟的从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父亲宋文治是他的启蒙老师,而陆俨少则是他艺术人生的第一贵人,也是艺术探索路上对他影响最为深远的导师。但他从未以陆老弟子自居,宋先生对艺术圈拉帮结派的现象是排斥的,主张转益多师,他从未开门收徒,与同道亦师亦友,平等相待。

宋先生大学期间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作为热血青年,能在滚滚“红流”中不被裹胁,不随大流,潜心艺术,专注学画,定力超常!这是他成名成家、执掌江苏美术机构的性格基础,也是他开宗创派、成就宋氏“细笔山水”风貌的人生积淀。少年老成,青年勤奋,中年炼达,如今,举手投足皆文章!

沪上四年的西画学习经历,使宋先生对中国画造型和色彩的创新,超越前人,所以,他的画比传统中国画,装饰性、趣味性更强,视觉传达更具现代美感,很好地传承并发扬了“新金陵画派”之“时代变了,笔墨不得不变”的精神。他在艺术追求方面,义无反顾地向传统深处折返!逆流而上,淡定从容!其实是对创新的逆反!负负得正,殊途同归。今天的宋玉麟书画,有谁能否定是正宗的传统国画?那笔墨线条的功力、造型布局的讲究、光影色彩的精妙、古意盎然的诗境,当代有几人能及?

有一次,我和书法家陈海良聊天,狂傲的海良边聊边翻阅宋先生的“大红袍画册”,惊呼“找到了!找到了!”

找到什么?找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正脉,从明清至宋元,历代宗师的艺术“大道”都真真切切地在宋玉麟“细笔山水”中传承下来,若隐若现,闪耀着艺术之光芒,弥漫着人文之气息。

宋先生个性沉静内敛,是标准的“宅男”!除了必要的公务活动,大多数时候“宅”在家,看书画画,不擅应酬,不跑码头,更不喜欢炒作。曾问过先生:画这么多精美的山山水水,一定走过很多地方吧?他淡定地来一句:“胸中自有千壑,何必行万里路?”从他的画可看出,具象的某地山水较少,意象的古意新韵较多,除了诗,还有远方。世界这么大,有空就去看看!

曾经看到一张宋院长带队外出采风的老照片,40多岁的他赤膊上阵,嘴上叼着烟,手持画板写生,一股英姿勃发豪情满怀之气,这便是他“偶尔露峥嵘”的另一面了!

近几年炒作得非常厉害的所谓“文人画”或“新水墨”,笔者很不以为然,不少中年画家连文人都不算,顶多是个画匠、技术人员,何来“文人画”?而有些青年画家连笔墨线条的基本规律都没掌握,何来“新水墨”?充其量是纷浮世象和急功近利心态之沉渣泛起,波涛汹涌!退潮后,空空如也。

随着书画市场降温,2015年7月南京某拍卖会,罕见地出现宋玉麟、周京新2002年、2003年创作的精品流拍!我拿着图录请宋老师鉴定真伪,他肯定是真品后说:京新画得好!

言下之意,周先生的作品更值得珍藏。宋老师总是这样谦和,爱护晚辈,尊重同行,他和周先生年龄相差一轮,虽为两任画院院长、美协主席,并无师承关系。但只要提及周先生,宋老师总是赞赏有加,周先生提到宋老师,也是推崇备至,这就是文人相重!“大道留真”,留下的是真诚、真实、真心。

对于中青年画家,他经常告诫我:可以关注市场,但不能被市场左右!现在书画市场比较乱,泡沫很多,有的画家善于自我炒作,有的机构像炒股一样炒画家,这都不利于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书画市场,也不利于画家成长,艺术进步!

师母丁老师虽也年过花甲,却年轻活泼得像二十来岁的小姑娘,酷爱我们常州大麻糕,每次我拎着几盒新鲜出炉的麻糕登门,丁老师总是欢呼雀跃:早点来喽!早点来喽!

幸福美满的家庭,不断精进的事业,丰富厚实的收藏,这才是真正的成功人士!

猜你喜欢

宋先生画派金陵
《唐多令》詞調首見宋先生考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长安画派应有时代尊严
长安画派去掉“枷锁”
长安画派“冷场”了?
海水为什么不能喝?
沁人心脾的冰红茶
《张祜 题金陵渡》
立体画派
违背诚信月薪5万元工作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