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2016-12-06王飞云
王飞云
当前幼儿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运用新课程理念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而幼儿的身心健康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毋容置疑,课程游戏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兴味盎然、心情愉悦地参与各种活动,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的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在活动中实施课程游戏化寓教于乐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呢?
一、正确区分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的关系
如果说课程活动中游戏无所不在,这必然犯了倾向性错误,但在课程活动中相机穿插游戏提高教育效果却是很有必要的。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把活动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而游戏主要出现于健康和艺术活动中,游戏的作用在其他领域被严重忽视。游戏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被隔离,枯燥乏味的课堂泯灭了幼儿好奇的天性,影响了幼儿的活跃精神和善于发现的潜能,而且将知识、能力和实践分割开,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而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如果把游戏与教育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把教育活动游戏化,不但能提高幼儿的多项思维,更可以调动幼儿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思考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展现出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只有更充分地了解与认识游戏与教育活动游戏化二者的联系,才能把游戏更充分、更合理、更巧妙地运用到实践课程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大力倡导课程游戏化的今天,要在每个活动领域中灵活运用游戏,弘扬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当然,也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选择要适用,游戏的时机要适时,游戏的内容要经常更新并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的游戏,才能充分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和意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时机与内容的挖掘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们的实际年龄,高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不去探究幼儿游戏中的心理需求;也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于是就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从中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情感的演变等情况,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这样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游戏内容。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游戏计划,并在教育活动中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导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课程游戏实施的时机选择恰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教育效果。课程游戏实施的时机,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需要而定,不能生硬地插入。为游戏而游戏的生硬插入,会使幼儿活动的兴趣大打折扣,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这个环节不可或缺。比如,从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的环境,并注重环境的暗示性,材料提供要经常更新,尽可能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可以大胆设想,将生活知识游戏化而融合于教育过程中,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挖掘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师幼同乐教师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身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同时还是幼儿的朋友,是幼儿游戏的玩伴。这样才能拉近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需求信息来确定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行为和思维吸引进来。游戏是美丽的梦想,是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兴味盎然的活动,教师的正确调动引导能够让幼儿全身心地放松并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游戏化的语言,有可能让更多的幼儿懂得交流,愿意合作,乐于说话。最重要的是,幼儿不会觉得那是为了学习而游戏,他们会很开心地认为那是在快乐游戏而愉悦地在游戏中学习。
总之,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有很多,关键是幼儿教师要在平时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去有意注意,去不断探索,这样课程游戏化在教育过程中的效果必将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