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推进司法公开的思考
2016-12-06谭宁李华苏亚强
谭宁 李华 苏亚强
一、坚持实施六项司法内容公开的基本原则。实现司法公开,就要通过司法流程公开平台的建设,对案件的立案、庭审、调解、宣判等过程依法向相关者和社会公众进行公开,有效扩大司法公开的范围,拓宽司法公开的渠道,提高司法的民主水平,规范各种司法行为,真正促进司法公正。因此,公安和检察机关首先要做到立案的公开。案件一旦正式立案,就要把立案的条件、立案的流程以及诉讼费用的标准和风险提示等信息完整、快速、有效地向社会各界和当事人公开。
其次,审判机关要做到庭审的公开。要对案件庭审的过程进行有序的开放,实施有效的管理,通过人民陪审员和相关当事人等的旁听以及媒体的报道,使便于公开的庭审进程公之于众,提高公众和媒体知情监督的便捷度。
再次,执行机关要进行执行的公开,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等法律禁止公开的信息外,其他所有的信息包括司法执行的依据、标准、规范、程序和执行全过程等细节都要向社会和当事人进行公开。要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平台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司法机关所采取的执行措施的透明度,有效实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增进公众对司法执行工作的理解,同时也为当事人随时了解和查询案件执行进展情况提供方便。
第四,要进行听证的公开,在审判或执行的过程中,要为相关人员对涉及当事人或者案外人重大权益的案件进行听证创造便利条件。
第五,要做到文书的公开,对当事人的诉辩意见和立案、审判等环节中证据采信的理由、事实的认定、适用法律的推理与解释过程,要对相关人员和社会进行公布。必要时要通过裁判文书公开平台的建设,进行裁判文书上网工作的推动,以进一步提高裁判文书的质量,强化裁判说理,有效提高司法工作者的司法技能和业务素养,使公众对裁判文书的理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增强司法裁判的权威性。
第六,要做到审务的公开,要让公众对法院工作的方针政策、各种规范性文件和审判指导意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要把非涉密司法统计的数据、相关分析报告以及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重要的研究成果、重大的活动部署等向公众公开。
二、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依法实施主动公开、应申请公开和相关机构的开放。司法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触摸电子屏、微博、微信等形式将相关信息进行公示。对当事人或相关人员提出公开信息申请的,要依法按照程序将相关信息分批、分期逐步地进行公开。为了方便当事人和公众进行参观和咨询,司法部门的相关机构要对公众和社会进行开放。只有通过主动公开、应申请公开和相关机构的开放,才能从“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转变为“想让我们公开什么我们就应当依法公开什么”,才能从被动公开转变为主动公开,从选择性公开转变为全面公开,从形式公开转变为实质性的公开。
三、以现代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大司法公开的力度和效度。要充分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高新通讯技术,完善硬件设备,建立数字化法庭,实现法庭的网络全覆盖,推动司法数据即时生成,进行资源共享互通,进一步加强司法机关的信息化建设。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撑作用试点进行网上办案,有效监督和管理相关的司法活动,有效实现司法公开范围的扩大、司法公开渠道的拓宽和司法公开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形成内部公开透明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司法公开走上依靠科技支撑的“快车道”。
四、虚心接受舆论监督。司法活动要在法律法规、党和国家政策以及工作性质允许的基础上,借助媒体的传播功能,大力推进司法公开。要通过司法宣传能力的提高、司法宣传力度的强化和司法宣传制度的健全、完善,把执法办案、司法公开和新闻宣传工作三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严格贯彻落实新闻发布会制度、媒体记者采访接待制度,制定翔实完备的新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弘扬司法正义的主旋律,传递司法公正的正能量,积极营造良好的司法公开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搭建司法公开的良性互动平台。
五、完善各种考核机制,强化司法公开的措施保障。党政主管领导要端正态度,强化对司法公开的思想重视,严格督促落实工作责任,把各项任务进行科学合理地分解,健全和完善考核评价和督促检查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推进举报投诉机制,把岗位目标考核体系和业绩考评体系统一起来,切实进行有效的督促检查,做到奖惩严明,责任明确。
同时,要强化人大、政协等专门机构对各种司法活动的监督。司法部门必须积极主动地向人大报告工作,对人大代表的建言献策和关注的案件要认真对待,对人大常委会转交的群众来信要高度重视,对政协委员的提案要认真处理和回复,自觉接受当事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大力拓宽各种监督渠道,充分调动各种监督力量,切实把司法公开落到实处。
打造高素质的司法队伍,推动司法公开能力建设。相关闭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强化司法队伍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积极鼓励司法人员进行学历进修、业务进修和道德锤炼,全面提高司法人员在庭审方面的驾驭能力,在裁判文书方面的制作能力,在与媒体打交道的应变能力和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正确引导媒体对司法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监督和报道,切实提高司法人员的职业修养和司法能力,有效提升司法的公信力,推动司法公开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