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讲模式下的和谐教学
2016-12-06纪传武
纪传武
学讲计划实施以来,教师遵循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有收获也有疑虑。反思过去的教育得失,拾掇起新的教育理念,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慎重地走好每一步。因为教育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它关乎一代人的成长,别的实验允许失败,从头再来,可是教育的对象是人,如果出现失误, 对于这一代人来讲,是无可挽回的。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有大胆创新的魄力,还要有沉着冷静的理智,去面对这次改革。教育观念、师生情感、教学教法等,对于构建和谐教学都有重要的影响。
一、教学中必须摒弃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观念,这是实施和谐教学的根本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曾一度叫响,其实至今仍然也不过时。 教学过程实质上正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互动过程,而目前课堂充其量也只能算“讲堂”。试回顾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接受式的教育,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就成了被动的“接受器”,心智处于压抑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试想,这样的教育,师生地位如此的不和谐,学生又有什么创新可言?
教学观念转变的核心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心中要有学生,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始终定位在学生身上。因此,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就必须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摆正教师的自身位置,只有真正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姿态出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
二、教学中必须创设情境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这是实施和谐教学的关键
素质教育就是要具体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这是没有错的。那么,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而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这些问题摆在面前,亟待解决,作为一线的教育者必须客观冷静的思考。教学的实质就是“教”与“学”的互动,两者的纽带是情感。因此,作为课堂主导者的教师,更要善于使自己的情感波及到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距离缩短,心心相印,产生共鸣,从而达到“燃烧自己”激发学生的目的,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自觉转变,从而获得最大的学习原动力。
著名学者斯宾塞认为,学生处于良好的愉悦情感下,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课堂学习,而且有利于他们走出课堂自由自觉地研究再学习。可见,师生之间如能真正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教师把自己视为与学生一起在求知道路上的朋友,那么学生便会充分调集各种感官以其良好的求知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在教学运作过程之中,要使师生融为一体,就得在关爱上功夫。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组织有效的教学,首先必须是和谐的。”有道是“亲其师,信其道”,一般的学生都有“向师性”,他们也乐于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沟通,他们都有这个心理需求。
三、教学中必须转变教育教学的方法,这是实施和谐教学的一个重要措施
凡事都有一个方法问题,方法对头,事半功倍,教育也不例外。教学中教师观念虽有所改变,但是最终还要落实到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法,最终如能真正适应于学生,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法。“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教学宗旨和终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的“教”来启发学生的“学”,从而使学生“自得之”,最终把“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宝库。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妙在开窍。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尽快切入新的知识领域。因此,教师应力求做到“举一”的点拨,并最终使学生达到探究的“反三”,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深入。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一部分知识点出来,而把大片的知识“空白”留给学生,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合作”讨论,研究学习,最终达到“自己读书,不待教师教”的教学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自己去充实自己,自己去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