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如何搞好人才工程建设
2016-12-06赵利剑
赵利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党和人民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使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吸引过来、凝聚起来,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以“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的实际行动,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要有识才的慧眼。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纳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识别人才,是用好人才的前提和基础,是领导者必备的工作能力。要有识才的本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当好人才的“考试官”,练就辨才的基本功。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人才不要求全责备,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人才。要拓宽视野,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识别人才。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对群众的感情、对待名利的态度以及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要坚持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线识别人才。
二要有爱才的诚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求之不易,只有爱护人才、珍惜人才、关心人才,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利用人才,让人才更好地发挥光和热。要做到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经常给予关心指导和帮助,为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创造条件、铺路搭桥。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人才,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地安排他们接受锻炼。对那些干实事、讲真话、有成绩的人要主动为其撑腰壮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真心扑下身子,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把他们当亲人、当朋友,真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把感情上的温暖化作巨大的精神动力。要建立人才关爱长效机制。把对人才的关爱工作纳入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年度党建目标考核范围。同时,对人才也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做到既惜才爱才,又护才育才。
三要有用才的胆识。公正合理地使用人才,不仅是一个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思想观念问题。领导干部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使用人才必须放手大胆”的用人观点。要敢于冒风险,敢于负责任,具有敢用人才的胆识和气魄。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稳怕乱等陈旧的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选人用人。要不唯年龄看本领、不唯资历看能力,不唯文凭看水平。对那些真正有开拓创新精神、想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要敢于大胆破格提拔,敢于给实职、压重担,敢于放到关键岗位上,让他们大胆工作,大胆实践。要有宽广的胸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善于为人才的成长搭台子、架梯子。要树立埋没和耽误人才也是过错的思想,千方百计寻人才,合理安排用人才。要知人善任,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四要有容才的雅量。“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领导干部要自觉涵养容才雅量,围绕中心大局,着眼事业发展,以宏大的格局凝聚人才,招揽人才。一是容人之长。要敢于用比自己强的人。面对自己所用的人才在很多方面比自己突出,某些领域的见识、能力和威望甚至超过了自己,是忌妒打击还是点赞支持,考量的正是领导干部的胸襟和远见。二是容人之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优秀的人才绝不是一个什么都精通的天才或全才,只有善于识别人才,因才适用,才能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领导干部对人才的短处有所包容,不求全责备、不以偏概全。以苛求眼光选人,以狭隘心态度人,以固化模式用人,必然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和浪费。三是容人之异,敢于用和自己意见不同、看法有分歧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阅历、专长、性格、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特别是在前沿领域学习成长的各类人才,一般都比较有个性,想法或做法往往标新立异,在普通人看来显得“另类”。作为领导干部,对这类人才要包容,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五要有聚才的良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千千万万的优秀人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聚才工作,在当好“伯乐”的同时,还要拓宽渠道,改进方式,采取多种有效方法,吸引和团结不同类型的优秀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一是要靠正确的用人导向聚才。真正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优胜劣汰,努力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一种谋大事业、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真抓实干、以有为求有位的良好风气和导向,形成群贤毕至、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二是要靠科学的用人机制聚才。改革选人方式,建立公平竞争的选拔机制,实行公开招选、竞争上岗,把竞争机制引入到人才建设之中,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在竞争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三是要靠优良的环境和待遇聚才。要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常怀爱才、惜才、揽才之心,按照“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为人才创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使他们聚得来、留得住,安心、安身、安业,从而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责编 / 傅建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