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特点和认知解析

2016-12-06杨红石锓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插队语序宾语

杨红,石锓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可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特点和认知解析

杨红,石锓

(湖北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62)

汉语连动结构中动词性结构成分的语序通常是不能调换的,但有些连动结构中动词性结构成分的语序却可以调换,调换以后意思不发生改变。这类连动结构中的动词为没有时间界限的行动动词或阶段性状态动词,前后动词时间完全重叠,动作施事相同,动词后多带无指宾语以构成一个事件。在句法功能上可位于句中各类成分的位置,变换语序后常用来表达方式义,在表达效果上具有凸显背景的作用。

连动结构;动词;语序;认知

一、前言

连动结构是以时序原则为结构规则的结构形式。[1](p49)连动式最明显的特征,是动词之间的顺序永远对应于相应事件发生的时间次序。连动结构的前后项之间有先后之分或偏正之分,一般不能随意逆转。但同时有学者也注意到,有的连动结构中动词结构成分的语序是可以调换的,变换以后意思并没有发生改变。[2](p1)[3](p1)例如:

(1)今晚很热,开着门睡觉吧。

→今晚很热,睡觉开着门吧。

(2)他背着手站在大门口看了看外面的情形。

→他站在大门口背着手看了看外面的情形。

(3)她想摸一摸或试穿一下其中的一件连衣裙,甚至想换下旧的穿上新的出店门。

→她想摸一摸或试穿一下其中的一件连衣裙,甚至想穿上新的换下旧的出店门。

经过转换的这几个例句仍然成句,而且它们的意思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只是连动句中动词结构成分的顺序发生了变化,由V1 V2变成了V2 V1。

芮月英和农朗诗分别指出了连动结构的这一特殊现象,但他们都只提出了这一问题,而没有对这类连动结构做进一步的考察和分析,在例句的处理中还存在着将紧缩句当成连动句来处理的问题。如:

(4)对于乡邮递员呢?必须毫不犹豫地脱袜卷裤下河,有时,还要脱掉裤子过河,把邮包顶在头上送过去。[4](p2)

→对于乡邮递员呢?必须毫不犹豫地脱袜卷裤下河,有时,过河还要脱掉裤子,把邮包顶在头上送过去。

例(4)中“还要脱掉裤子过河”变换语序后为“过河还要脱掉裤子”,虽然成句,却是由紧缩标记

“还要”构成的表递进关系的紧缩句。

有些连动结构中的动词成分调换语序后也可以说,但意思发生了改变,如:等着吃;吃着等;学着玩;玩着学,这类连动结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本文主要讨论由两个动词结构组合而成的颠倒语序后语义不发生改变的连动结构。

二、可以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结构特点

(一)由“着”构成的连动结构。

上述A式在变换语序为B式后,意思没有发生改变,但有的语义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我们将在后面进行讨论。

(三)带宾语情况。

从前面对于这类连动结构的考察情况来看,由两个动词和“着”构成的这类连动结构,V1后往往带宾语,构成“V1着OV2”格式,如“开着门睡觉”、“望着我不说话”,V2既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骑着马上山”。如果由两个动词和“着”构成的这类连动结构中前后动词都不带宾语,则这类连动结构往往前后部分意义相同,肯定部分的意义是从正面,否定部分的意义是从反面说,如“瞒着不说”。[5](p4)

不由“着”构成的那一类连动结构中动词后面往往带宾语,以构成完整事件,如“撑船过河”、“上菜场买菜”、“换下旧的穿上新的”。即使像“去安徽插队落户”中的“插队”和“落户”也是由动宾结构经过词汇化凝固而成,往往具有特定的含义。

在带宾语的情况中,我们可以发现,如果带宾语的话,宾语多是无指宾语,如“门”、“马”、“手”、“菜场”等,多不具有示踪性,主要是为了满足叙事的需要,设定一个场景,而不是真正指什么。这种现象说明这类连动结构主要表现的是事件而不是动作行为本身。

通过与其他例句的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5)他开着门睡觉。→他睡觉开着门。

(6)他学着玩。→他玩着学。(两者意思不同)

(7)从楼梯上直接跪着滑下去了。(不能变换语序)

三、可以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语义特点

(一)语义类型。

从前后动词表达意义的关系来看,有这样几种类型:

第一,语义重复型连动结构。两部分意义相同或相近,互为补充:

穿上新的换下旧的换下旧的穿上新的

“瞒着”就是“不说”,“住口”就是“不讲”。它们的意义是相同的,颠倒语序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穿上新的”和“换下旧的”之间具有逻辑认知上的先后关系,是互为补充的关系,“穿上新的”之前必定要“换下旧的”,两者互换位置也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

第二,变换语序后表方式义的连动结构。

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由“着”构成的:

上例中A式既可以理解为先后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方式-目的关系,变换后相应的B式只表达方式-目的的关系而不表达先后的关系。如“去食堂吃饭”既可以理解为先去食堂再吃饭,也可以理解为目的是吃饭,方式是吃食堂,而不是下餐馆,而“吃饭去食堂”则只表达方式-目的的关系。“去内蒙古插队”既可以理解为先去内蒙古然后再插队,也可理解为到内蒙古的方式是下乡插队,变换以后相应的B式只表达方式义。

一类是由“着”构成的:

从变换前后的语义关系来看,A式中由“着”构成的连动结构既可以理解为表伴随发生的动作状态或者先后发生的语义关系,又可以理解为表方式-目的的语义关系,变换后相应的B式则只能理解为表方式的语义关系。如“开着门睡觉”表伴随发生的状态,而“睡觉开着门”则表方式。“骑着马上山”既可以理解为先后关系也可以理解为方式-目的关系,而“上山骑着马”则只表方式-目的的语义关系。当“着”可以选择性出现的时候,“着”的出现与否影响到连动式的语义诠释,如“上山骑马”只表先后关系,“骑马上山”既可以表先后关系也可以表方式-目的关系,当“着”出现的时候,该连动结构只会有一种语义诠释,即表达第二个动作的进行方式、工具或情境状态,如“骑着马上山”。

通过与其他例子的对比,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着”表伴随义、先后义的连动结构都不能颠倒语序:

含着泪告诉大家→*告诉大家含着泪

追着它打→*打着它追

留着剩菜喂狗→*喂狗留着剩菜

“含着泪告诉大家”表伴随义,“追着它打”表先后义,“留着喂狗”表目的义,均不能表方式义,变换语序后均不能成立。

(二)语义角色。

这类连动结构中前后动词的施事相同,如果前后动词的施事不同,则不能调换语序。

(8)十点多了准备回宿舍,早上七点半就到图书馆了,除了晚上吃饭去食堂不到一个小时以外,就一直在图书馆。

(9)刚出馆子,车子都暖好了,还打开车门被扶着进去,原来还有这样关心自己的老弟,刚踏进办公室不到一分钟,还准备了一杯中式咖啡,第一次喝过的感动牌咖啡奶茶。

(10)依然记得小时候,岁末在满大街弥漫着的节日气息里,被大人牵着走进“澡堂子”,在里面扑腾撒欢的情形——这是珍藏在我们很多人内心深处柔软而又温暖的记忆。

例(8)中“吃饭去食堂”调换语序为“去食堂吃饭”后也成句,“去食堂”和“吃饭”的施事相同,而例(9)中“扶着进去”,“扶着”的施事为“老弟”,“进去”的施事为“我”,不能颠倒语序为“进去扶着”。例(10)中“牵着走进‘澡堂子'”,“牵着”的施事为大人,“走进澡堂子”的施事为“我”,两者也不能颠倒语序。

四、可以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句法功能

(一)位于句子主语位置。

(11)我说,“别人都告诉我了,你认识她还跟她很熟,瞒着不说有什么意思?难道,咱们就这么耗下去?”

→我说,“别人都告诉我了,你认识她还跟她很熟,不说瞒着有什么意思?难道,咱们就这么耗下去?”

(二)位于句中谓语位置。

(12)他清楚地记得临睡前房门是锁好的,他不可能开着门睡觉。

→他清楚地记得临睡前房门是锁好的,他不可能睡觉开着门。

(三)位于句中宾语位置。

(13)在那个年代,中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意味着去乡下插队。

→在那个年代,中学毕业,就意味着失业,意味着插队去乡下。

(四)位于句中定语位置。

(14)谁还记得,2008年冬天那个捧着一束百合站在宿舍楼下的男生?

→谁还记得,2008年冬天那个站在宿舍楼下捧着一束百合的男生?

(五)位于句中补语位置。

(15)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很容易爱上老师,只要他不是长得太难看,不是老得要拄着拐杖走路,她很容易就把初恋投向他。

→情窦初开的少女,总是很容易爱上老师,只要他不是长得太难看,不是老得要走路拄着拐杖,她很容易就把初恋投向他。

(六)位于句中状语位置。

(16)他大笑着跳起来欢呼。

→他跳起来大笑着欢呼。

语法学界普遍认为“V1着V2”中“V1着”虽然在语义上处于次要地位,但在形式上它后面不能加表偏正关系的“地”。连动式中不同的VP在语义上

可能同等重要(接近并列,但有时间顺序),但也可能有重要性或前景性的区别,但那至多是程度之别,而不是质的差别,句法上,状语标记的有无造成了从属结构和连动式的根本区别。[6](p15)但高增霞发现“V1着V2”之间也可以有“地”,[7](p1)并举出如下用例:

(17)两个人一手端盘,一手端杯,沿着杯沿儿转着圈地汲溜着,不露齿地品着……

句中“沿着杯沿儿转着圈汲溜着”语序由V1V2V3变换为V2V1V3“转着圈沿着杯沿儿汲溜着”也成句,意思没有改变。但有意思的是,变换语序后如果带上“地”整个句子就显得不自然:

*两个人一手端盘,一手端杯,转着圈沿着杯沿儿地汲溜着,不露齿地品着……

而如果“地”位于“转着圈”之后,整个句子又显得自然通顺了:

(18)两个人一手端盘,一手端杯,转着圈地沿着杯沿儿汲溜着,不露齿地品着……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分析。但总体而言,“V1着V2”格式作为连动结构的边缘成员,很多时候已经接近于一个单动结构(偏正结构),我们认为特殊用例的出现并不能影响状语标记“地”区别从属结构和连动结构的判别作用。[7](p1)

五、可以颠倒的汉语连动结构的认知解析

(一)次序象似性动因。

戴浩一指出汉语词序中的时间排列基本上涉及两条有独立理据的原则——PTS(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和PTSC(The principle of temporal sequence),也就是时间顺序原则和时间范围原则。[8](p1)

在可颠倒语序而不改变意思的连动结构中,变换语序以前的A式通常都符合PTS原则,即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于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的状态的时间顺序。如“先撑船后过河”、“先上菜场后买菜”、“先骑马后上山”,在变换语序为B式后则符合PTSC原则,即如果句法单位X表示的概念状态在句法单位Y表示的概念状态的时间范围之中,那么语序是YX。“过河撑船”、“买菜上菜场”和“上山骑着马”分别指“过河的时候撑船”、“买菜的过程包含了去菜场的过程”、“上山的过程中骑着马”,“过河”、“买菜”和“上山”均为时间距离大的成分,“撑船”、“去菜场”、“骑马”均在前者所包含的时间之内,因而A式和B式的说法都能成立。

(二)动作的界限性与连动结构。

陈淑梅指出,时态标记“着”不能和有界限的动词一起出现,如完成动词、达成动词或单一性状态动词(指永久性质的状态)一同出现,如不能说“写着两封信”、“赢着比赛”、“老实着”,而可以与没有界限的行动动词或阶段性状态动词(指阶段性的状态)一同出现,如“织着毛衣”、“饿着肚子”。[9](p5)

在“V1着V2”这类连动结构中,当V1和V2是没有界限的行动动词或是阶段性状态动词,而且V1和V2在时间顺序上完全重叠时,时态标记“着”一定要出现,如“唱着歌跳舞”。当V1和V2在时间顺序上部分重叠时,“着”可以选择性出现,如既可以说“拿篮球去操场”,也可以说“拿着篮球去操场”。反之,如果连动结构中前后两个动作的时间顺序完全没有重叠的时候,时态标记“着”就不能出现,如“踹着门进入房间”就不能说。

在由“着”构成的可以颠倒的连动结构中,前后动词为没有时间界限的行动动词或者阶段性状态动词,且前后动作在时间顺序上完全重叠,如“开着门睡觉”、“拿着望远镜看戏”、“瞒着不说”、“饿着肚子跑了”。“开着门”的时间与“睡觉”的时间一致,时间完全重叠,“着”必须出现,“开着门睡觉”也可以说“睡觉开着门”,两种说法所不同的是侧重点不同。而“开着门睡觉”和“开门睡觉”意思则不再一样,前者表示伴随状态或方式,后者表示“先开门后睡觉”的连续动作。“拿着望远镜看戏”和“拿望远镜看戏”虽然都可以说,但“看戏拿着望远镜”可以说,表达的是一种方式义,强调两者时间上的重叠,而“拿望远镜看戏”表达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关系,不能颠倒语序为“看戏拿望远镜”。

(三)隐喻、前景-背景与连动结构。

隐喻是意义引申的一个重要机制,这个意义系统存在于三个不同的层面:概念层面、逻辑认识层面、言语行为层面。尽管连动式是对照概念领域中的时间先后顺序而形成的结构形式,但是人们并不仅仅用它来表达客观世界中时间上先后发生的几个动作行为,而是用来表达更为抽象的先后语义关系,例如逻辑先后顺序、认知方式上的先后顺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隐喻层面。[10](p5)

“换下旧的穿上新的出店门”可以变换语序为“穿上新的换下旧的出店门”,句子的语义不发生变化,正是因为人们在逻辑认识层面清楚事情的先后

顺序,因而两者说法都可以接受,所不同的是前者凸显“穿上新的”这一背景信息,而后者凸显“换下旧的”这一背景信息。

汉语一般把句子的焦点放在句尾,调换位置后强调点有所不同,比如“背着手站在院门口看了会儿过往的行人和飞驰而过的自行车”更突出的是“站在院门口”这个动作,虽然“背着手”和“站在院门口”在例句中都是背景信息,但在视觉图像中“站在院门口“的背景信息就更加凸显,而“背着手”的背景信息则相对模糊一些。可以颠倒的连动结构在变换语序以后,前景和背景信息往往发生了改变,如“开着门睡觉”的背景信息为“开着门”,前景信息为“睡觉”,而“睡觉开着门”的背景和前景信息则进行了互换。

值得注意的是,像“背着手站在院门口看了会儿过往的行人和飞驰而过的自行车”这类由V1V2V3三个动作组成的连动式,在变换为V2V1V3的语序后,依然符合动作的“背景+目标”顺序,动作的这一顺序是一种认知序列的象似而不单纯是客观时间上的象似。但如果是两个动词组成的连动句,变换后则可能发生变化。例如连动结构中的伴随序列,如“他扛着一大袋米走了”,尽管从客观世界的时间轴上两个动作“扛着米”和“走”是同时出现的(可以变换成“他在走的同时扛着一大袋米”);但是认知表达上是有先后的,先注意到了伴随动作“扛着一大袋米”,然后注意到主体动作“走”,遵循了“背景+目标”的认知先后顺序。如果不遵循这种顺序描写,就表现为一种有标记句式,具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如:

(19)他走了,扛着一大袋米。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一些由特殊词语构成的连动结构,如“她是文革初去内蒙古插队的”可以变换语序为“她是文革初插队去内蒙古的”。现代汉语第5版对于“插队”的解释为:1.插进队伍中去,2.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城市知识青年、干部下到农村生产队劳动和生活。人们对于“插队”这一词的特殊的认知了解,结合上下文语境,此处“插队”的语义必为第二项解释,而不会理解为是“插进队伍中去”,因而无论语序是否变化都不会造成歧解。

六、结论

颠倒动词语序而不改变语义的连动结构中的动词为没有时间界限的行动动词或阶段性状态动词,动词时间完全重叠,且动词的施事必须相同,动词后往往带宾语以构成一个事件,宾语多是无指宾语,不具有示踪性。这类连动结构可以分为语义重复型连动结构和变换语序后表方式义的连动结构,在后一类中无论是变换前的A式还是变换后的B式,两者之中必有一种只能表方式义。这类连动结构句法功能灵活,入句以后通常位于句子的谓语位置,也可以位于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补语和状语的位置,位于状语的位置时通常不加状语标记“地”。在表达效果上,则具有凸显背景的强调作用。

[1]高增霞.现代汉语连动式的语法化视角[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2]农朗诗.也谈连动句中动词的顺序问题[J].语文学刊,2010,(6).

[3]芮月英.一种能颠倒的连动结构[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2).

[4]农朗诗.也谈连动句中动词的顺序问题[J].语文学刊,2010,(6).

[5]高增霞.现代汉语肯否连动句式考察[J].学术探索,2005,(5).

[6]刘丹青.汉语及亲邻语言连动式的句法地位和显赫度[J].民族语文,2015,(3).

[7]高增霞.“V1着V2”之间可以有“地”[J].汉语学习,2005,(2).

[8]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9]陈淑梅.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时态标记“着”与连动式[J].孝感学院学报,2012,(3).

[10]高增霞.连动结构的隐喻层面[J].世界汉语教学,2005,(1).

责任编辑 邓年

H-043

A

1003-8477(2016)11-0116-05

杨红(1986—),女,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石锓(1962—),男,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5ZDB098),湖北大学2013年中国语言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创新扶持项目。

猜你喜欢

插队语序宾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卖 萌
宾语从句及练习
插队党
女生插队
中考试题中的宾语从句
“插队”之所以成为顽疾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