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产业合作研究:基于价值链分工视角

2016-12-06王颂吉

关键词:外向分工城市群

王颂吉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经济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产业合作研究:基于价值链分工视角

王颂吉

(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9)

产业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内容,中心城市则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之间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在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外向经济联系水平的基础上,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提出中心城市以各自所在的城市群为依托,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产业价值链,推动沿线城市产业实现梯次发展升级。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产业合作;价值链分工

一、城市产业合作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意义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外交、生态环境等多个层面的内容。其中,经济合作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通过加强经济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可以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实现区域融合,进而把亚欧非三大洲连为一体。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区域经济合作平台,中国可以进一步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之中,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1]。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前提和基础是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以此形成外向型经济发展合力。

中心城市是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合作的关键节点,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产业合作,必须提升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水平。依据规模性、代表性、全面性等原则,我们选择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重庆、成都、郑州、武汉、上海等10个大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节点中心城市进行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提出以来,10个节点中心城市大都依据自身区位条件和发展现状提出了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其中,西安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兰州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乌鲁木齐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西宁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增长极;银川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向西开放、对阿合作“桥头堡”;重庆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产业腹地;郑州定位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成都、武汉定位于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上海定位于“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从定位来看,这10个节点中心城市构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重要支点和空间载体,有必要通过加强产业合作形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合力。

近年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沿线区域,无论是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还是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武汉和郑州,以及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成都、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和银川,城市经济都得到快速发展,并且以这些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已经形成或初具规模。上述节点中心城市、城市群之间通过进一步加强产业分工合作,可以由点到线、以线带面,把单个城市“增长极”联通为城市“发展轴”[2],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从空间上连为一体,逐步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合作、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一体化。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的产业合作现状

(一)节点中心城市经济竞争力分析

我们从节点中心城市的GDP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GDP增长速度、支柱产业等方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的经济竞争力以及产业合作前景进行分析。

从GDP规模来看,这10个中心城市可分为三个梯队(见图1)。其中,上海为第一梯队,其GDP规模超过两万亿元,大幅领先于其他中心城市;重庆、武汉、成都、郑州的GDP规模均超过6 000亿元,处于第二梯队;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的GDP规模相对较小,处于第三梯队。看出,西北地区5个中心城市的GDP规模均落后于其他中心城市,西北地区要提升经济竞争力,必须加快做大GDP规模。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来看,10个中心城市同样可以分为三个梯队(见图2)。第一梯队为上海,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远高于其他9个城市;第二梯队包括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这4个城市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介于3 000亿—4 000亿之间;第三梯队包括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和西宁,这5个城市均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均在1 200亿元以下,远远落后于排名前五位的节点中心城市。通过对GDP总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中心城市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中部的武汉、郑州以及西南的重庆、成都居中,西北的五个中心城市相对落后。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要实现赶超,必须加快发展速度。

从GDP增长速度来看,10个中心城市2010—2014年GDP平均增速由高到低依次为重庆、西宁、兰州、成都、西安、武汉、郑州、银川、乌鲁木齐、上海(见表1)。其中,重庆和西宁近5年的GDP平均增速都超过13%,兰州、成都、西安在12%以上,武汉、郑州、银川、乌鲁木齐、上海则低于12%。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西北5个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对于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由于西北中心城市与上海、重庆、成都的差距较大,因此西北中心城市做大经济总量依然任重道远。

图1 节点中心城市2014年GDP规模数据来源:2014年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图2 节点中心城市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数据来源:2014年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为区域乃至全国性的中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10个节点中心城市尽管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但都已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支柱产业。通过表2可以看出,各中心城市的支柱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同构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生物医药等工业行业是大多数中心城市的支柱产业,中心城市在产业发展上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中心城市之间加强产业分工,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可以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产业载体。

表1 2010—2014年节点中心城市GDP增长速度 单位:%

数据来源:相关年份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2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的支柱产业

资料来源:各城市官方网站。

(二)节点中心城市外向经济联系水平评价

城市具有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不仅可以把周边生产要素集聚到城市之中,而且可以向周边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城市与周边区域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等要素流动,被学术界称之为“城市流”[3]。城市流强度是城市与外界经济联系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城市流强度越大,表明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范围越大,城市对外经济联系水平越高。我们借鉴城市流强度模型[4],对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节点中心城市的外向经济联系水平进行测度。

1.城市流强度模型 一般而言,城市流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F=N·E

(1)

在(1)式中F是城市流强度;N是城市功能效益,也就是城市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E是城市外向功能量。我们用城市产业部门的从业人员数来表征城市功能量,进而通过计算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熵来测度城市的外向功能量(E)。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熵Lqij为:

Lqij=GijGiGjG,(i=1,2,…,n; j=1,2,…,m)

(2)

在(2)式中,Gij为i城市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Gi为i城市的总就业人员数;Gj为全国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G为全国总从业人员数。如果Lqij<1,则i城市的j部门不存在外向功能,即Eij=0;如果Lqij>1,表示i城市的从业人员中分配给j部门的比重超过了全国水平,即i城市的j部门存在外向功能,可以为城市之外的区域提供经济服务。由此,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量为:

Eij=Gij-GiGjG

(3)

i城市m个部门总的外向功能量

Ei=∑Eij

(4)

i城市的功能效率N用人均从业人员GDP表示,即:

Ni=GDPiGi

(5)

在(5)式中,GDPi为i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i城市的城市流强度Fi为:

Fi=Ni·Ei=GDPiGi·Ei=GDPi·EiGi

(6)

2.城市流强度测算 我们选取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各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煤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通过《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4》和《中国统计年鉴2014》整理数据,计算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节点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

利用公式(2),我们可以得到2013年10个中心城市相关行业的区位熵。利用公式(3)和(4),可以计算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量Eij(Lqij<1时,Eij=0),进而得到i城市的外向功能量(见表3)。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10个节点中心城市中,外向功能量较大的是重庆和上海,外向功能量最小的是西宁。在10个中心城市中,外向功能量低于10的有兰州、西宁和银川,说明这3个城市的对外经济辐射范围较小;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等西北地区的5个中心城市,其产业外向功能量都明显落后于上海、重庆和成都,这要求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大力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表3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相关行业的外向功能量

图3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

利用公式(6),可以得到10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见图3)。依据城市流强度值,可以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10个中心城市分成三个梯队:上海、重庆、成都属于第一梯队,其城市流强度介于2807.99—5466.96;武汉、西安、郑州、乌鲁木齐属于第二梯队,其城市流强度介于555.57—1158.20;银川、兰州、西宁属于第三梯队,其城市流强度都在300以下。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并提升节点中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辐射功能,尤其要加强中心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和经济合作,助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三、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产业合作的设想——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价值链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分工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再到“产品内分工”逐步演进[5]。在产品内分工背景下[6],依托中间产品的空间分散化和标准化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被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增值能力的生产环节,这些连续、可分割的增值环节共同构成了产品价值链[7]。跨国公司充分发掘世界各地的比较优势,把同一产品的不同价值增值环节布局在最具竞争力的地区。当前,以发达国家为龙头、跨国公司为载体的全球价值链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通过深度参与价值链分工体系,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可以获得分工和专业化收益,并有望推动自身产业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升级。

以节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载体,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价值链,是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中心城市产业合作水平、推动中国区域产业结构实现梯次升级的必由之路。刘志彪等(2008)[8]、刘友金等(2011)[9]、赵放等(2014)[10]相关研究认为,中国除了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之外,还应依托大国优势构建国内价值链。在国内价值链中,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东部沿海地区则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这对于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产业结构梯次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这一思路出发,我们认为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过程中,国内节点中心城市应依托各自的城市群,通过加强城市群之间的产业联系和分工合作,积极在国内乃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建产业价值链,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节点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合作水平,而且能够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强有力的空间支点和产业载体。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中心城市为核心,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已经形成了八大城市群,包括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武汉为核心的武汉城市群、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以成都和重庆为双核心的成渝城市群、以兰州和西宁为双核心的兰白西城市群、以银川为核心的银川平原城市群、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天山北坡城市群。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节点中心城市的产业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各中心城市应以各自的城市群为依托,借助高水平的立体综合交通运输走廊,优化城市群之间的产业布局和分工协作,积极构建以长三角城市群为“龙头”,以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枢纽”,以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价值链。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价值链中,各城市群应依据自身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增值环节,城市群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专业化生产,城市群之间则通过产业分工实现梯次产业转移和互补发展,这有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的产业结构协同发展升级。具体设想如下:长三角城市群应担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价值链的“链主”,发挥“龙头”引领作用。为此,长三角城市群应向中西部城市群转移相对低端的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自身则积极发展技术、知识密集型生产工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研发中心。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关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应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担当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产业价值链的“枢纽”。这四大城市群在向外转移过剩产能的同时,应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转移出的中高端劳动密集型生产工序,并且要承接国际范围内转移出的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生产工序,提高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兰白西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应依托资源富集和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与此同时,这三大城市群还应充分发挥临近中亚、西亚的地缘和宗教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集群,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城市产业价值链的形成,节点中心城市及城市群之间的产业联系将更为紧密,产业分工和联动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这将为中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1]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目标、重点任务与支持体系[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2] 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3]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11).

[4] 高新才,杨芳.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经济联系的时空变化分析——基于城市流强度的视角[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5] 白永秀,王颂吉.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工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6] 卢锋.产品内分工[J].经济学季刊,2004,(1).

[7] 唐海燕,张会清.产品内国际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提升[J].经济研究,2009,(9).

[8] 刘志彪,张少军.中国地区差距及其纠偏: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的视角[J].学术月刊,2008,(5).

[9] 刘友金,胡黎明.产品内分工、价值链重组与产业转移——兼论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大国战略[J].中国软科学,2011,(3).

[10] 赵放,曾国屏.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并行条件下产业升级的联动效应——以深圳产业升级为案例[J].中国软科学,2014,(11).

[责任编辑 卫 玲]

Study on the Industry Cooperation of the Central Cities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Under the View of Value Chain Division

WANG Song-ji

(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127,China)

Industry cooperation is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Central cities are the key nodes to connect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The central cities can provide space pivot and industry carrier through the strengthening of industrial divis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level of the export economy of the central cities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and the View of Value Chain Division of Labor, this paper considers central cities should build domestic city industrial value chai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relying on their own city group. And this domestic city industrial value chain should take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ity group as the "lead", and the Central Plains city group, Wuhan city group, Guanzhong city group, Chengdu-Chongqing city group as "hub", and take the Lanzhou-Baiyin-Xining city group,Yinchuan plain city group and the northern slope of Tianshan Mountains city group as an important par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city industrial value chain can promote industrial echelon development and upgrading of the city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Zone.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central city; industry cooperation; the value chain

2016-07-2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5AJL011);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D018);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Z92);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6JZ075);西北大学科研基金项目(NW15001)

王颂吉,男,山东寿光人,西北大学博士,从事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F061.5

A

10.16152/j.cnki.xdxbsk.2016-06-012

猜你喜欢

外向分工城市群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