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6-12-06文风

中国西部 2016年11期
关键词:土族民间文化老爷

大通: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老爷山花儿会

老爷山花儿会是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老爷山举行的大型民歌演唱活动,它产生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以娱神为主逐步演变为以娱人为主的大型民间岁时民俗活动。2006年5月20日,老爷山花儿会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爷山花儿会以演唱河湟花儿为主。演唱者有汉、回、土、藏等民族的歌手,他们共同用汉语演唱花儿。这是老爷山花儿和花儿会不同于其他民歌和歌会的显著特点。老爷山花儿内容主要以歌咏爱情生活为主,也涉及宗教、民俗、生产劳动、历史故事、新人新事等类型。

大通皮影

大通皮影自明末清初(公元1644年)传入青海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有着浓郁乡土特色的戏剧艺术珍品。它集民间美术、音乐、戏曲、文学于一体,有独立的音乐声腔、独特的表演技艺。它将一段段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故事,通过一方影幕,几个皮影,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口叙述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是对皮影戏的真实写照,它的表演道具有影人(俗称皮娃娃)、影幕(亮子)、光源(灯盏)。2006年大通皮影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大通皮影作为河湟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大通刺绣

刺绣是大通最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之一,其刺绣品与土族乡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服饰刺绣有衣领、衣袖、绣花口袋、围肚、大腰带、袜跟、绣鞋等;生活用品有绣花枕头、钱搭、烟袋、针扎、香包等;宗教方面用刺绣塑造佛像和装饰寺庙殿堂。

在土族服饰中,妇女喜欢在衣服领子、袖头和下摆绣上各种花纹,也喜欢在枕头、烟包上绣出美丽的图案。这些图案上的花纹寄托了吉祥、福寿的美好寓意。大通刺绣的绣法较多,有平绣、盘绣、锁绣、网绣、拉绣、垛绣、辫绣、堆绣、剪贴绣等。盘线是土族特有的针法,同时运用两根针线,做工精致、复杂、匀称,绣出的图案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老爷山朝山会

青海朝山会是朝敬山岳的一种古朴遗风。朝山会大致分布在大通、湟中、乐都、民和等地。大通老爷山朝山会以时代久远、人数众多、规模宏大、仪式神秘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青海民俗风景线。它与老爷山花儿会相媲美,是大通旅游文化的一大招牌。老爷山朝山会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又有宗教活动,同时又是民间文化的展示。朝山时到各个地方都要念佛号,佛号劝人向善,揭示一定的人生哲理,净化人的心灵。2007年大通老爷山朝山会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编辑整理/文风 设计/毛艳梅)

猜你喜欢

土族民间文化老爷
“一带一路”背景下沿线的民间文化档案保护
不怕火的双手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厨师与老爷
高浟:老爷我来审青菜
土族聚集区传统常用野生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
神秘的土族人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