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
2016-12-06苏锦安
文、图/苏锦安
南通: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
文、图/苏锦安
南通警方正在查处有害食品添加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专业领域犯罪日益猖獗,公安机关防范和打击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犯罪活动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尤其是在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犯罪上。“只有‘以专制专’,才能真正护卫起市民‘舌尖上的安全’。”南通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兵告诉记者,在此背景下,2015年6月,南通市公安局治安支队专门增挂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
“这是一支专门打击‘食药环’犯罪的队伍,为广大市民把好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关卡。”陈兵介绍说,南通的这支“食药环警察”队伍是正科级编制。主要有以下四个职能。
——直接组织侦办上级交办、行政部门移送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和环境案件。
——指导、协调全市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案件侦办工作。
——会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联合开展区域性食品药品和环境安全整治活动。
——全面掌握全市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动态,主动分析、研究犯罪活动规律并制定打防对策。
自“食药环犯罪侦查支队”成立以来,南通警方专门开展了打击食品、药品和环境污染犯罪的“利剑行动”和“断链行动”。同时加强与食药监管、农业、环保、盐务等行政执法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线索流转制度,及时获取相关犯罪线索。
2015年底,南通市如东县公安局接到线索称,当地岔河镇陈某华、陈某国父子大肆收购病死猪肉,并进行加工销售。侦查民警发现,2015年以来,陈某华、陈某国在位于如东县岔河镇古坝街南侧门面房中收购病死猪并私自屠宰。陈某国将病死猪肉以每50斤一饼放置于自家冷库冷藏,由陈某华将病死猪肉送至刁某泉等猪肉摊贩处进行销售。部分病死猪肉甚至被当地某食品厂用于生产香肠。而当地一些生猪养殖户在明知陈某华、陈某国父子私自屠宰并销售病死猪供他人食用的情况下,仍将病死猪销售给陈某国。
经过一个多月的缜密侦查,今年1月20日,如东警方组织精干警力进行抓捕,共抓获八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摧毁这一涉及如东、海安等地的跨区域屠宰、贩卖、销售病死猪的犯罪团伙,捣毁屠宰黑窝点两个、加工窝点一个,当场查获病死猪肉三吨。
对食品安全犯罪“零容忍”使得打击此类犯罪工作有了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公安机关立案侦办食药环刑事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其中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案件六起,发起全国集群战役一次,核查省内外相关犯罪线索600余条。涉及食品安全领域的刑事案件为45起,涉案总金额达5000余万元。
6月17日,南通市公安机关开展了“尚德守法 共享共治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其间,民警向过往群众介绍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领域犯罪情况,发放食品安全知识手册,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并对老百姓关心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现场解答。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南通警方公布的今年以来破获的一起起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的案件。
民警在“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中为孩子们讲解有害食品知识
今年4月,民警在工作中发现一长期在南通主城区销售注水牛肉的犯罪团伙。经初步调查,确认该犯罪团伙在崇川区某菜市场东侧租赁了四间民房作为宰杀场所,在屠宰过程中,设法向牛的静脉注入自来水。
根据前期侦查掌握的情况,4月25日,南通警方联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该窝点进行查处。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八名,并查获已宰杀注水完成的三头牛。随后,该犯罪团伙另外四名成员也被抓获归案。
经查,该犯罪团伙每天宰杀生牛三四头,每头牛注水约50公斤,销往南通市区多家菜市场,日均销量达1000公斤,涉案金额逾千万元。
“难怪我有时买了牛肉,回家下锅一煮,感觉分量不足了。”南通市民陆大妈恍然大悟。
“注了水的牛肉里面有大量的水分,用手用力按压后会有血水流出,没有黏黏的感觉。”民警现场给陆大妈支招。
“尽管在打击犯罪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食品犯罪的基本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陈兵说,目前南通食品安全领域犯罪仍然存在,尤其是病死猪、注水肉、保健品非法添加案件较为突出。“这也是我们首次对外公布食品安全犯罪领域的典型案例,主要是为了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公安机关打击食品安全犯罪专门力量的成立在得到当地党委政府肯定和市民赞誉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
今年5月,南通市开发区公安分局侦办了一起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两名犯罪嫌疑人在五香牛肉加工、销售过程中违法掺入了罂粟壳。负责侦办此案的是该局治安大队的民警袁淳。“案件并不复杂,但检验鉴定却是个难题。”袁淳说,由于此类案件办案经验不足,走了不少弯路。尽管南通有多家食品检测机构,但检验鉴定的能力不足,而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大都集中在大城市,不仅给办案带来极大不便,而且周期长、价格昂贵。在一番咨询后,当天,袁淳和同事只得赶到南京,将样本送到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进行鉴定。
“尽管增挂了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的牌子,但目前缺乏办理案件的专业人才,市、县两级组织仍不完善。”陈兵坦言,侦办此类案件需要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抽样取证、检验检测专业化程度高、难度大,中小城市缺少有资质的检测机构。而且专业队伍建设刚刚起步,现在依旧与治安部门合署办公。部分县级公安机关缺乏专门的打击队伍,食品安全案件的前期侦查仍然由治安行动队负责。
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则直接反映在了平时工作当中。
由于专业力量的不足,民警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缺乏敏感度,案件线索来源单一,一些到手的线索不知道如何去处理,侦办案件周期长,导致没有彻底摧毁犯罪团伙、上线源头、主犯窝点和犯罪网络的全链条。甚至部分案件的定性、法律适用上还会存在意见分歧。例如去年年初,民警发现当地多家农户墙上张贴了收购死羊的广告。在初查了几个月后,并没有掌握到这些收购的死羊流向外地、流向餐桌的证据,无法立案查处。
“我们将采取‘内外兼修’的方式来破除问题障碍。”陈兵告诉记者,针对实际情况,他们将通过紧抓队伍建设、夯实基础工作、强化联动机制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推动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的实体化运作,通过集中培训、以案代训等方式提高民警的办案能力,摆脱“本领恐慌”,增强专业打击“食药环”犯罪的战斗力。
——以食品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为重点,开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辖区内食品领域单位基本信息,建立健全档案登记制度。加强安全监管,设立“警企联系点”,加大警企信息共享力度。
——主动开展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食品快速检验通道,健全公安与行政部门联合执法和案件移送机制,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的无缝对接。加强与检法机关的沟通,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办案质量。
“注重常态打击,既破大案也不放过小案。”陈兵说,他们将始终保持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活动的“零容忍”、深化专业打击,从而真正达到及时依法惩治食品安全领域犯罪,保护广大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