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错觉艺术在中国山水画的运用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错觉物象图式

朱 震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视错觉艺术在中国山水画的运用

朱 震

(湖北美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0)

观看是我们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桥梁,在观看的过程中,经验可能会导致人们错误知觉的产生,我们会被我们的视觉所欺骗,在这种情况下被大脑反馈的视觉图像都会被错误知觉所影响。从新的出发点去思考这种由于产生错误知觉所带来的新的观察方式,进而尝试去运用新的方式去创作新的画面图式,并依此去尝试探索新的绘画语言。

错觉;图形;色彩;图式

绘画是通过模仿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真实,利用造型和色彩去描绘对象,但是事实情况是即便是努力的去模仿却也达不到真实程度,因为模仿是靠人的技艺以及感受来完成,人都是有情绪的干扰的,即便是在所谓理性状态下由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来绘制作品,也会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中西方的文化背景和环境背景的不一样,决定了艺术作品最终的画面效果的不一样。同样是描绘自然,西方古代的艺术作品为了让人有视觉上的真实,努力的向现实靠近以期望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而中国古代的艺术都是心的绘画,用心记下当下的一种自然状态,然后运用想象默写出记忆中的形象,把在不同地点和不同时间里看到的物象重组在一个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视点的物象被合理组合在一个平面中。整个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艺术在表现自然的时候,尊重现实同时更加注重艺术家个人心理上的真实。在观赏中,这样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与真实的自然有所偏离,但是在同样文化背景下的观者却可以意会到艺术家想表达的是什么,这与审美背景和文化背景有关。中国画并不讲求绝对的真实,我们也可以说这样的画面本身就带有一种错觉性,这种错觉是相对于真实而言,对艺术家来讲画本身的“味道”才是最重要的,作品的成功不在于写实技巧如何精湛,画面效果如何逼真,而于艺术家内在品味的天然流露。

中国画的笔墨可以让画面有更多的不同图式,我们在观看中国山水画作品时会发现画中笔法的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它有着许多的变化,不一样的笔法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在山水画中每一种皴法凸显了每个物象的不同质感,比如“董源的披麻皴表现的是南方丘陵土质山坡,范宽的雨点皴表现的是西北地区砂砾覆面的裸石质山崖的。”将笔法混合在造型中便会得到一种错觉性的视觉感受,对于点、皴等笔法的艺术表现力我们可以用不同于古代的艺术角度来欣皴法的多样性可以开拓我们的思维,我们可以将中国画的笔法延伸到我们的绘画中去,让它以新的面貌呈现在画面里。“留白”是中国画的一个特色,“白”是色彩的变化,是“空”的想象。空白可以代表天空、流水,同时可以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由的象征。古代山水画中物象各自一体,它们之间有些是用空白来衔接,观者在空白引导下从画中的一个视点转向另一个视点,它给了我们变换视点的一个契机,让我们在画中畅游风景。从画面图式上讲,空白在画面上仅仅是一块没有色彩变化的图形,但是由于画面其他物象的关系它有了意义,它的意义由观者与艺术家共同来完成,只有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观者,用自身的经验知识才会得知艺术作品每个布局安排的的意义。

我们的知识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中西文化的融合下,绘画对于我们来说本身的意义范围变得更加宽广,已经不再拘泥于画种之间、中西方之间。我们发现中国山水画具有的强烈图式感,与西方绘画图式有着很大的不同,这种图式感我们可以用当代的眼光去观看。如果我们把图像中的每个图形割裂,分别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这样的图形虽然有美感但并不具有任何意义,人们也看不出来它是什么、代表了什么,然而在无意义的周围它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只有将它放回原有的画面中,让它与画面融合为一体,它才能够与画面中其他物象一起发挥原有的作用。比如在山水画中空白是一整块形状,主体物是一个整个形状,主体的细小变化又是另一块图形,如果将它们分置于不同的画面上,它们将没有任何意义。

观看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在观察的同时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观看节奏和结果,当我们观看一幅山水画时,画面上的一个个图形会呈现出具体可识别的错觉图像映入我们眼前,图形与图形之间相互穿插变换,我们可能不理解这样的图式,然后给予各种猜想和想象,然而在初始的印象被破坏后,我们才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重新整合眼前的画面信息,这时的我们可以利用山水画面中的某些图式,将它们组合运用得到新的图式中去。由于笔墨和图式的原因我们在观看中国画时常常会出现某些错觉,它们给画面图式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错觉对于解读画面信息可能是不准确的,或者说会给予我们一些错误的信息,这些错误信息影响我们对画面的解读,但是却可以产生奇异的视觉图像,我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利用这些图像,或者夸张或者变形重新组合画面使之拥有与原画完全不同的画面图式。

在错误知觉的支配下,无意的画面感促使我们尝试运用新的方式去创作新的画面图式,用画面中的图式符号来进行联想和想象,然后用适合自己的语境将看到的图式符号加以阐释并赋予意义。图式给予个人的视觉经验感受是不同的,在绘画中我们可以用颜色和形状来进行画面分析,色块相互之间的关系给我们的感受可能是不同于真实画面所想阐述的。艺术语汇的增加扩展了我们的想象力,艺术环境的影响让我们对传统的艺术经验产生了怀疑,我们的观看方式、表现手法都受到了当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它们让我们的作品焕然一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分析作品也有了不同,我们可以利用错觉运用新的观看方式以及表达方式表现画面,最后所产生的结果必然也是创新性的。

[1] [英]E·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艺术与错觉[M].广西:广西美术出社,2012

[2]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等译.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3] [美]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4] [美]玛莉塔·史特肯,莉莎·卡莱特著.陈品秀等译.观看的实践——给所有影像世代的视觉文化导论[M]台北:脸谱,城邦文化出版,2013

朱震,男,硕士研究生,湖北美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策划与管理。

J505

A

1672-5832(2016)01-0200-01

猜你喜欢

错觉物象图式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错觉极限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有趣的错觉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