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运用于幼儿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2016-12-06周平
周 平
绘本运用于幼儿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分析
周 平
【摘 要】绘本不仅是幼儿园语言活动的重要素材,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绘本运用于幼儿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运用绘本开展社会教育的策略:教师可结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精心选择绘本素材,采用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以及实践体验活动为一体的基本教学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活动。
【关键词】绘本 幼儿社会教育 策略
绘本是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要素材,其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情节,绚丽的图画色彩,夸张的艺术形象都深得孩子们的喜爱。在孩子们进行绘本阅读、讨论、模仿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绘本中蕴含的社会价值观、生活规范和各种主题性知识,对孩子的社会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绘本运用与幼儿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利用绘本资源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
一、绘本运用于幼儿社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国内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缺失令人堪忧
幼儿期是孩子行为养成、品德塑造发展的关键期。从生命全程观的角度看,幼儿社会性发展对人一生的发展影响巨大。幼儿期的社会教育对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然而,当前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中存在诸多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削弱,乃至阻碍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国内幼儿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十分普遍,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幼儿教师社会领域的专业知识比较贫乏,导致他们不知道如何定位社会教育目标、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社会教育内容、不知道采用哪种合适的方法组织社会教育活动。其次,幼儿教师对组织社会教育活动存在畏难心理,很多老师觉得社会教育目前还不成体系,社会活动较难组织而放弃组织此类的教育活动。因此,如何在幼儿园进行适宜有效的社会教育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绘本的自身魅力为幼儿社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儿童绘本在幼儿社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独特魅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绘本图文并茂,集视觉与听觉于一体,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与学习特点。第二,绘本中呈现的故事,往往蕴含着各种社会知识、社会价值观、社会生活规范(如礼仪、道德)等,这其实是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幼儿主要通过观察模仿进行社会学习,他们会不自觉地把绘本中蕴含的知识内化到自身的行为中。
《3-6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中明确提出“应该利用相关的图书、故事,结合幼儿的交往经验,和他讨论什么样的行为更受大家欢迎,理解和体会父爱和母爱,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喜爱、具有潜在社会价值的绘本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绘本作为幼儿社会教育资源的运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绘本素材
在幼儿社会领域教学中,绘本的选择有三个要点:
(1)主题教育性。幼儿社会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社会文化四大模块。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这几个教育主题的绘本。
(2)内容趣味性。由于社会教育课容易上得枯燥无味,因此选择绘本时一定要注意趣味性。趣味性的内容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
(3)图画叙事性。叙事性绘本可以方便老师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要素对绘本内容进行梳理,将故事分为几个部分,思考如何利用图片抓住幼儿兴趣,进行关键提问,引发幼儿讨论,从而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
(二)利用绘本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实践体验活动
1、绘本阅读与互动讨论
绘本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互动讨论主要是为了引导幼儿思考、推理,帮助幼儿增进对文学作品独特感受的同时,完成阅读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历程的发生与转变,从而达到经验的迁移和拓展。
进行绘本阅读时可以引导幼儿猜读,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重点引导幼儿关注故事中主人公的做法和想法以及这一系列做法下产生的结果。如绘本《11只猫做苦工》中,可以重点引导幼儿猜测小猫们会怎么做,以及最后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从而让幼儿明白禁止做的事情并不是每一次都存在侥幸。
互动讨论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紧扣故事内容的讨论,可以回顾故事情节,围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全面把握故事内容。如小猫们做了哪些禁止做的事情?他们为什么被怪兽抓去做苦工?小猫们用什么办法打败了怪兽?从怪兽的城堡逃出来之后,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次他们不做禁止做的事情了?
(2)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讨论,主要围绕故事中和幼儿体验过的相似经历展开,目的在于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还是以《11只猫做苦工》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小猫,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你有没有做过禁止做的事情?当时是怎么想的?你有没有看到别人做过禁止做的事情?他们受到了怎样的惩罚?等。
(3)指导幼儿实际操作的讨论,其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将绘本中学到的知识或方法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产生认知、态度和行为上的转变。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发展。因此,本层面的讨论涉及的是幼儿的实际操作,例如,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看到禁止标志,要怎么做呢?如果你看到别人做禁止做的事情,你要怎么做呢?
2、实践体验活动
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就是体验。实践体验活动的方式有很多,社会领域教育活动常采用的方式有三种:角色扮演、教学游戏和实践操作练习。
(1)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行为习惯。角色扮演可以是基于绘本内容的模仿扮演,也可以是创造性的扮演。如在亲子活动《像爸爸一样》阅读和讨论结束之后,可以让爸爸扮演受伤的狮子爸爸,小朋友扮演狮子宝宝,让幼儿用小狮子给狮子爸爸挠痒的方式逗自己的爸爸开心。稍大一点的孩子,同样可以让爸爸扮演受伤的狮子爸爸,小朋友扮演狮子宝宝,要求幼儿用自己的方式逗爸爸开心,而不局限于绘本中呈现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幼儿能够学习和运用一些合适的方式与爸爸相处。
(2)教学游戏
教师可通过绘本的游戏性,设计一些游戏,自然的把社会教育内容渗透其中,运用游戏迁移的方法,引导幼儿充分感知和体验。如在活动中根据《蚂蚁和西瓜》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情节,如小蚂蚁家门前的一条路被水淹了,请小朋友们帮忙搭桥,鼓励幼儿探索搭桥的方法。游戏要求:四人一组,各自商量分工,看哪一组小朋友最先搭好一座稳固的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强化合作的行为。
(3)实践操作练习
实践操作练习可以巩固和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练习的内容要与幼儿的经验兴趣相联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获得体验。如在《11只猫做苦工》阅读和讨论结束之后,接下来可以选一人做队长,要求孩子们在队长的带领下去找一找幼儿园有哪些地方、哪些东西是不能碰的,并设计禁止标志进行标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延伸活动。
众所周知,幼儿社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或者活动当中,应该延伸和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家庭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强化幼儿积极的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社会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家长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社会教育价值的绘本,与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另外,作为延伸活动,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表现自己当天的所感、所想、所见、所闻,要求家长在空闲时间以引导的方式与儿童所画的内容进行交流。
此外,在教室的环境布置中,可以定期布置与社会活动主题相关的主题墙,上面贴有一些绘本的经典图画,也可以张贴幼儿自己创作的游戏故事(或绘画日记),让幼儿看到图片后能简单地回忆社会教育活动时的情景,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学习他人的积极行为。另外,可以把社会主题绘本放在图书角,方便幼儿翻阅。
参考文献:
[1]吴雅玲.试析绘本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导刊,2011.
[2]刘婷.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情绪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D].全国硕博论文库,2010.
[3]杨伟鹏,雷雁兰等.社会主题绘本教学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报,2014(12).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绘本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研究”(编号:15C01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平(1985-),女,湖南汨罗人,硕士,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专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