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不染作品互动短评
2016-12-06
陈不染作品互动短评
〉〉顾彼曦(青年作者,诗人。作品见于《诗刊》、《星星》、《美文》、《延河》、《诗选刊》、《上海诗人》、《时代文学》、《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延安文学》、《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散文诗世界》、《西北军事文学》等刊物。入选《2011中国年度诗歌》、《2013年中国散文诗选》、《中国诗歌精选300首》、《2014年陕西文学年选·诗歌卷》等选本。)
《入骨相思知不知》这篇小说情节舒缓,故事娓娓道来,十分感人。文章采取以“我”的口吻,讲述发生在“我”记忆里一段看似平常不过的故事,却又影响了“我”一生。兰婶作为一个新旧历史时期交替的女人,身上既保留了传统女性"从一而终"、“夫妇相守”的优良传统,又有新时代女性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她终究还是没有挣脱出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枷锁,但在兰婶自己选择来看,她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一个平凡人甘愿为自己的爱人坚守本分而已。那段特殊时期的历史,留给了以“兰婶”为代表的一群人苦不堪言的回忆,让背井离乡从此定格成为了那个时代很多人永远的痛。他们或反抗或被同化,继续延续着自我牺牲状态下的惰性。或是像一场轰轰烈烈绚烂的烟火,最后却在痛苦反抗坚守中凋零。兰婶一曲粤曲唱了一生,也等待了一生。她等的人就像她坚守的故事一样回来了,留给她的却是一坛冰冷的骨灰。或许兰婶不甘于接受这种命运安排,所以她选择了自我牺牲。让记忆在痴呆中保留了最初的那一抹美好。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她是一个平凡而又令人钦佩的女人,却在一曲粤曲里,让我们再次相信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蔡其新(1995年7月生,广东廉江人,现就读于广东警官学院。2011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兼习文学批评。)
作者对身边的乡村内部事物有着细微的观察,对中国历史的叙述和反思可以看出一份责任感,由历史导致的普遍性悲剧,例如饥荒、文化大革命等灾难,使得众叛亲离,作者正是将它书写出来了。而传统旧社会中国女性的代表——“兰婶”在众多苦难依然对爱情的坚守,不愿改嫁,对这种价值坚守的代价是青春和时间的流逝,却再也唤不回自己的男人。一个男人的无奈和愧疚包括人心的变化,等待的人回来却是另一种方式。这种悲剧是社会性的、普遍性的,主人公能够对自身和现状保持宽容的态度——“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句诗是对主人公兰婶一生最为恰当的解释和写照。这一篇小说在抒情上的功夫是到位的,但依旧需要在几个方面提升,一是语言的可读性,二是叙事方式的多元化,三是情感的节制。我想,抒情的最高境界就是克制情感。
〉王春天(本名王磊,1990年生,陕西府谷人。诗歌散见于《延河》、《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等百余家刊物。著有诗集《鸟日子与诗生活》、《多余的悲伤》、《像鸟儿的女孩飞走了》。)
女作者我投给《入骨相思知不知》。其实感觉三篇都很一般,相对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入骨相思知不知》。作者的语言温润细腻,故事情节连贯顺畅,如潺潺流水沁入心扉,虽轻却也能触动读者的心弦,我有被这种薄雾般的痛感打到。但这篇小说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故事太老套,没有带给我语言技巧之外的惊喜。
〉〉杨小饭(文学爱好者,生性温和,偶尔风趣。痴迷汉字之美,每每流连忘返。)
女作者我投给《入骨相思知不知》。看过很多关于相思的文章,却被这篇深深的打动。读罢深思,如有牛毛针刺入心中,隐隐小痛,却移不走,抚不平。世间的情感,或喜或悲,一生短暂,前路犹未可知。而用足一生去等待,是多么伟大的爱。只为一诺,素馨的寂寥与悲凉,跃然纸上。那个动荡的年代,爱是深沉与难得的。杳杳入骨相思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关于那个时代,作者有着自己的理解,通过兰婶悲情的一生,反思当代情感的缺失,同时怀念逝去的美好,让人无比动容,实属佳作。
(责编:郑小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