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西安”建设研究
2016-12-06王艳雪
王艳雪
“品质西安”建设研究
王艳雪
【摘 要】“品质西安”建设无论是对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还是促进西部大开发产生质变,创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产业化转型升级,乃至对于维护世界和平,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思考其指导原则和基本思路,西安应把握“新丝路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抓住引擎,昂起龙头;扩大视野,跨越发展;高位谋划,输出人才。
【关键词】品质西安 文化产业 FDI
一、“品质西安”建设的指导原则和基本思路
品质西安建设理应遵循的指导原则: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感、面向未来的前瞻性,突出承载文化的厚重感、构筑一脉相传的连续性,强化特色独具的民族感、融通世界的包容性,尤其要争取政府与社会通力支持的广泛认同性。
品质西安建设的基本思路:高站位、大视野,把握机遇、创新驱动;昂起龙头、抓住引擎,低碳环保、改善环境;招商引资、跨越发展;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打造国际陆港,实现民族复兴。
二、品质西安建设的历史机遇
2013年9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建设“新丝路经济带”战略构思,是以古代丝绸之路为原型,建立贯通亚欧两大洲经济大陆桥的当代经贸合作升级版,重申了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态度,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新动向。因其向东联合亚太经济圈,覆盖面积达四十多个国家之广,被称为“全球最广、发展潜力最大的经济带”。除了合作发展经济,更重要的是连通亚欧各国建立起军事便利,进一步加强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因此它与多国人民的安全等重大问题息息相关,对于促进和维护世界和平意义重大。尽快建成西部地区最大的航空和陆港物流枢纽、高新区、文化产业园,为外资投入做保障,加快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的贴息贷款管理,通过创新合作模式实现与中亚国家产业互动和贸易投资双轮驱动。同时大力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切实体现交通枢纽地位,以此发挥区域优势和口岸功能,着力发展核心城市经济,形成应有的文化名城品牌效应。这成为历史机遇,也说明“品质西安”建设涉及方方面面。
三、品质西安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以旅游业为引擎,昂起文化产业龙头
2014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将丝路旅游上升到国家层面,为旅游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制定了时间表。2015年7月出台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2015年行动计划》,将西安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纳入规划,进行大力扶持。而《陕西省“十三五”旅游产业规划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预测了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地区的投资环境,提出了旅游业整体规划、产业规划、区域规划、园区建设建议。这为西安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新路径:在竞争中开展深度合作,以资源、客源、市场为基础,推动多国市场相互开放、经济利益共赢。
(二)扩大视野吸引FDI,打造国际陆港实现跨越发展
(1)人力资源和科技人才优势。西安地区生活成本和社会发展水平低,因此劳动力的价格相对低廉,拥有大量低成本劳动力。
(2)丰富的特色资源。西安及周边丰富的煤、油、天然气、稀有金属资源,多产高质量的蔬菜瓜果,必将大大节约投资建厂的运输和储存成本,成为投资商的不二选择。而且拥有大量享誉中外却尚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其不可再生和不可替代性更是吸引FDI的一大优势。
(3)消费市场优势。近年来西安经济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产业繁荣发展所带来的刚性需求有望带动更多的外资涌入。
(4)国家政策的优惠性倾斜。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政府陆续给予西部一系列优惠政策,而今新丝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有望使西部大开发产生质的飞跃。我国西部边境国家大多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和消费水平双低,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市场基本饱和且竞争激烈,相比而言,明智的外商必将乐于选择在最具发展潜力的西安投资建厂。
(5)独特的地缘优势。西安及周边地区边境线奇长,沿线各国生活习惯趋同、人民交往密切,外资在西安建厂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结合点的产品适销对路,不必担忧进入市场的消费习惯障碍。加之西安新兴业态——国际陆港初见雏形,对于欧亚大陆桥的连接,依托物流优势发展中亚经济、边境贸易、转口贸易,不久将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三)高位谋划国际新型合作模式,以人才输出实现创新驱动
西安作为国家战略第一阶梯和桥头堡,有连接东西南北、贯通中外的区位之便。与中亚五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相比,占尽劳动力方面的优势,可以将经过劳动培训的劳务人员输向中亚五国,这样既可降低西安青年的就业压力,还可帮助中亚五国进行经济建设,使之真正成为西安实现创新驱动的国际合作伙伴。
综上,品质西安建设要以新丝路经济带为切入点致力于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其旅游产业、资源产业和外贸产业,以跨越式发展带动国家富强和整个新丝路的大发展,致力于把西安打造为我国又一大对外出口贸易的基地和门户,推动西部大开发产生质变,让我国乃至多国人民富强起来,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闫金丽.基于全媒体的视觉传达四环节[J].劳动保障世界,2015(32).
[2]童瑾.浅析“网络推手”与“拟态环境”的塑造[J].科技展望,2015(16).
作者简介:王艳雪(198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西安培华学院思政部教师,研究方向:科学技术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