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半生缘》的隐喻
2016-12-06尹秀丽
尹秀丽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半生缘》的隐喻
尹秀丽
【摘 要】隐喻映射是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一个类型,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我们总能体会到文本中渗透的苍凉的美感,从认知角度分析《半生缘》中的隐喻,便可以看出这部小说是作者自己爱情生活的缩影。
【关键词】张爱玲 《半生缘》 隐喻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隐喻映射是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式的一个类型,是指一个命题结构从某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里相应的结构上。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人类认知事物的重要方式,并且也为文学作品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利用隐喻认知理论对张爱玲的《半生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小说中顾曼桢的悲剧命运正是张爱玲一生的写照。
一、小说内容隐喻的生成机制
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小说《半生缘》讲述了顾曼桢和爱她并且她也爱着的沈世钧历经种种变故最终没能在一起。最初是在1948年以《十八春》的名字发表,在小说开头张爱玲便写道:“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在1966年张爱玲将小说更名为《半生缘》。而她和胡兰成是在1947年离婚的,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来看,小说题目是源域,张爱玲的爱情遭遇便是目标域,这篇小说是张爱玲给自己与胡兰成的爱情的一个终结。
曼桢和世钧的爱情是张爱玲塑造的最唯美的,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却令我们无尽的动容。阴差阳错,世事难料,有情人总是没有预料或没有准备就走散了,却把彼此留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等到半生过尽,却又不经意的遇见,各自已然都回不到过去了,都有着自己的生活,即使有无尽的感慨,也只能无奈而去,继续过完各自的一个又一个“十八春”。小说之所以这样塑造,是因为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张爱玲自身面对胡兰成的滥情最后能理智收场,她知道,这最美的半生缘也走到了辛酸的尽头,但毕竟曾经相爱过,何必让彼此心中带着伤。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把自己的无奈写进了《半生缘》。
二、小说情感隐喻的生成机制
《半生缘》中多次描绘雨中的场景,这里的隐喻义更加明显,因为她和胡兰成分别时天下着雨。由于情感是抽象的,所以文学作品通常将它隐喻化,这里张爱玲借助可视化的“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小说中在曼桢和世钧去拍照片时,赶上了下雨,雨中走在上海的街头,撑着曼桢新买的油纸伞,匆忙中曼桢弄丢了她的一只手套,世钧说要回去找找,曼桢说算了,“也不知道是怎样一种朦胧的心境,竟使他冒着雨又向郊外走去。泥泞的田垄上非常难走,一步一滑。还有那种停棺材的小瓦屋,像狗屋似的,低低地伏在田垄里,白天来的时候就没有注意到,在这黄昏的雨夜里看到了,却有一种异样的感想。四下里静悄悄的,只听见那汪汪的犬吠声。一路上就没有碰见过一个人,只有一次,他远远看见有人打着灯笼,撑着杏黄色的大伞,在河浜对岸经过。走了不少时候,才找到那两棵大柳树那里。他老远的就用手电筒照着,一照就照到树下那一只红色的手套。”这段描写的很细腻,正表现出张爱玲也一定渴望着有这样一个人肯为他冒着雨、走那么远的路去寻找自己丢失的东西,应该也包括他们弄丢的爱情吧。
小说中的另一场雨下在了古都南京,那是世钧带着叔惠回家看望母亲。在一起送翠芝回家时,翠芝的寒暄让他想起了曼桢。“毛毛雨,像雾似的。叔惠坐在马车夫旁边,一路上看着这古城中的一对青年男女。也许因为自己高踞在马车上面,类似上帝的地步,他竟有一点悲天悯人的感觉。”这也正隐喻了张爱玲自己内心的无奈,面对家世,面对爱情,面对命运,她都无能为力。“黑沉沉的雨夜里,也看不分明。那雨虽然下得不甚大,树叶上的积水却大滴大滴的落在人头上。桂花香气很浓。”南京的雨就下得这般让人感伤,也隐喻了他们一生的凄凉与悲苦。两场雨,滴滴落在主人公的心里,也浸湿了张爱玲的半生回忆。
三、结语
通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分析《半生缘》中的隐喻,我们可以看出作品中曼桢和世钧的相爱就像她与胡兰成的一样,美好而短暂。小说结尾十多年后世钧在书里发现的一封曼桢写给他的信,“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是的,曼桢没有忘记她的诺言,多希望蓦然回首,在洗尽铅华的上海弄堂就能看见他。在曼桢和世钧分别多年后又一次重逢,虽然没有生死诀别,却也恍如隔世。根据语篇本身的隐喻性,我们可以想象张爱玲本身的夙愿,当初爱的不能自拔的人已然不复当初模样,也许曾经的那些回忆已经够了。张爱玲哀婉的将曼桢与世钧的爱情写到落幕,落幕的又何止是他们的爱情呢,也有张爱玲自己的半世情缘。这种借助隐喻性的思辨更有利于我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于青.张爱玲传.[M].广东:花城出版社,2008.
[3]张贞元.民国三才女·张爱玲传.[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