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评及显化机制分析

2016-12-05武衡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发展潜力旅游产业因子分析

武衡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构成,构建了旅游市场需求拉动力分析模型。应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级区域的旅游市场需求进行了有效测评,而后根据旅游需求市场相关资料对31个省份进行了综合测评,揭示了各省旅游业发展潜能和潜在优、劣势。基于定量测评结果,结合产业竞争力相关理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外部环境影响,有效地阐述了旅游产业发展显化的内在推动原理,将各种影响因子整合成显化机制,有效地将旅游产业的内在潜力发展成为现实的区域竞争力,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因子分析   显化机制

旅游发展潜力与竞争力的区别与联系

根据相关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区域旅游产业的未来发展潜力与竞争力是两个平行的概念,它们之间在内涵、区域显性关系、对产业发展的贡献度、研究数据的采集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旅游产业的潜力特征主要描述的是其未来的趋势,主要包括其未来某一段时间内的发展空间、发展前景方向与发展能力,其描述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有可能发生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而旅游产业竞争力主要描述的是在同级区域内,相比其他区域而言在旅游资源、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具有的优势,其能有效地吸引更多的游客资源,体现的是在当前时间段内具有的旅游产业发展壮大实力以及产业增长的推动力。分析与认识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显化,使其向旅游竞争力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能够阻止各种不利因素的发生,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其在同级区域范围内的竞争力。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在总结前人关于旅游潜力发展测评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各个省级区域的旅游产业潜力构成,对相关指标进行提炼与筛选,据此构建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测评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本文主要选取量化指标进行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测评,旅游产业要素驱动力、环境支撑力因指标数据难以量化,本文不作过多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区域旅游产业的需求拉动力为主要研究指标体系。旅游发展潜力的指标因素主要有:

旅游需求规模主要包括:国内旅游人数(X11)、入境旅游人数(X12)、国内旅游收入(X13)、旅游外汇收入(X14)。旅游需求增长力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国内旅游人数未来的增长率(X15)、入境旅游人数未来的增长率(X16)、国内旅游收入未来的增长率(X17)、旅游外汇收入未来的增长率(X18)。旅游需求层次主要包括:入境游客人均花费(X19)、入境游客停留时间(X20)、国内游客人均花费(X21)。旅游需求多样性主要包括:入境游客主要旅游目的数(X22)、国内游客主要旅游目的数(X23)。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量化测评

(一)相关评价模型构建

在研究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时,由于测评的指标较多,需要选用一种合适的指标检验方法对其进行测评,因子分析法在进行评价时,可以有效地实现多种指标以及多层指标的相关性评估,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发展潜力相关指标进行评测。相比于其它方法而言,因子分析法具有避免研究性指标发现线性归一与重复的问题,在采用该方法时,往往具有以下主要步骤:

第一,在运用因子分析之前,需先对评价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以确定因子分析的适用性。本文将KMO值、Bartletts统计量作为因子分析适应性标准。KMO∈[0,1]表示选取样本是否适当的变量,其值大小表示相关性的强弱,KMO值越接近1,表示相关性越强,因子分析的适应性越强,反之相关性越弱,因子分析的适应性越差。Bartletts是与变量的正态分布性质相关的统计量,表示显著性水平的高低,通常用Bartletts值来作为因子分析的适用性判断标准,当Bartletts值大于0.05时,表示评价指标中没有不存在共同因素,不宜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根据求得的相关系数矩阵R,建立特征方程│R-λ│=0,通过求解特征方程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第三,在得到各个成分方差贡献率的基础上,求得累计方差贡献率,据此确定特征根以及特征向量的数量K,由此得到K个初始的因子荷载矩阵A`。通常情况下无法确定A`中因子与初始变量的关系,为了确定因子和初始变量的关系,旋转初始荷载矩阵,从而得到含义清晰的因子变量,增强了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旋转后得到较理想的因子载荷矩阵A。

第四,计算各因子得分F。

Fj=αj1X1+αj1X2+……+αjqXq(j=1,2,…,k)

其中,X表示原始变量的个数,F表示因子变量的个数,α表示公共因子的得分系数。

第五,计算模型中相关因子的权重W,并计算得出其评价综合值I:

I=ΣWjFj(j=1,2,…,k)

(二)因子分析和主因子提取

本研究涉及全国31个省份,着重于比较评价分析,在研究其相关性指标时,需要对其数据以及基础资料进行获取。本文的主要途径为:我国31省份的区域性旅游统计年鉴、网上发布的公开旅游经济数据、通过计算机二次转换的间接数据,以及相关机构或者国外评估机构发布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行业发展报告等。在获取完相关资料后,运用常用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16.0对本文综合发展潜力各层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与评测,主要包括数据KMO统计量与数据Bartlett球形有效相关性检验。在对13个指标进行初次有效性检验时,并未能符合检验性的标准。因此根据相关的检验过程与中间得到的数据相关矩阵,需要剔除在进行有效性测评时相关性较小的指标,国内与入境主要旅游目的数两个指标的相关性较小,将这两个指标剔除后,进行第二次的相关性测评,进行剩余指标的相关性指标。根据检验的中间过程需要继续删除“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这两个指标后,详细的测定度、近似卡方值、自由度、显著水平值如表1所示。

根据计算,KMO计算值为0.6436,表明选用的数据及相关指标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表2为因子分析法中的指标共同度计算分析表,这是衡量指标重要度的度量标准。

在得到指标共同度的基础上运用软件中的FACTOR方差计算模块,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计算可以得到统计数据即指标的方差分析表,计算相关指标的累计方差与贡献率(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对于累计方差大于80%的前4个分析指标作为分析主因子,按照表3的计算数值,可以看出其累计方差的指标贡献率为83.87%,在相关范围内,因此符合基本要求,表明数据选取的缺失比例在范围在内。

根据表3的方差分解主因子提取分析计量表,对相关方差进行正交旋转得到需求指标主因子载荷矩阵(见表4),根据主因子载荷矩阵可以得到相关的指标公因子,并对公因子进行提取总结。公因子F1在指标X19、指标X20、指标X21这3个指标上的载荷数值最大,因此这3个指标可以总结为“层次因子”;公因子F2中的指标X13、X14载荷数值最高,同理可命名为“规模因子”;公因子F3在指标X15、指标X17上的载荷数值都超过了0.8,因此可以将F3定义为“国内旅游增长因子”;公因子F4在指标X16、X18上的有效载荷数值较高,因此可将该公因子概括成“入境旅游增长因子”。根据上文的总结可提取旅游需求拉动力的四个公因子,具体的指标提取如表5所示。

(三)旅游产业市场需求拉动力测评排序结果

对相关潜力进行测评时,依据潜力指标体系中的主因子影响系数(该系数最终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以及相关指标的数据处理后的标准化值,应用数学回归方程可以计算得出4个主因子的得分;在进行需求潜力的测评时,相关公因子的权重可以用各自的总体方差贡献率来表示,最后可以计算得出我国31个省区及直辖市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值P,计算公式为:

P=31.267%F1+27.114%F2+22.599%F3+18.99%F4

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旅游发展潜力值,最终进行排序得到表7。

根据最终的同级结果可以看出:上海市、辽宁省与广东省的综合潜力值最高,相对于其他区域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分析排序靠前的省区时,可以发现东部省份占了较多的位置,比如前十名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域分别占7个席位、2个席位、1个席位,东部地区的优势较为突出;同理在分析靠后的名次时,可以发现西部地区占了较多的席位,其次是中部。通过总结可以发现我国整体的区域发展潜力还是东部地区较具有竞争力,而中部、西部地区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劣势,只有充分开发与策划相关资源才能逐步缩小这种差距。

通过中间过程的计算可知,各省份旅游市场需求拉动力均受上文总结得出的4个主因子的影响。若按照各个主因子对区域旅游发展潜力的贡献率角度来说,“需求层次”占比为31.27%,“需求规模”占比为27.14%,这两个因子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决策者在进行旅游竞争力策略的制定时,需要着重考虑这两方面的因素,需要创造较多的旅游需求以及划分出明显的消费层次来满足不同人的旅游消费需求。

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显化机制

(一)显化机制原理

在进行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显化的过程中,需要重点了解其显化的原理。旅游产业由多种要素组成,各个要素也受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显化主要表现为: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使得旅游产业的内部动力结构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在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规律性,使其外部动力影响因素与内部动力驱动因素有效地耦合,满足旅游产业不断实现可持续竞争力的系统管理体制。在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相关影响因素并不是单独存在或者影响其发展规律的,而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互耦合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有机的作用体制。在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显化时,主要还取决于其系统的因子驱动,虽然各个要素都能单独影响相关潜力的实现,但是各个要素整合的结果才能使得潜力体系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目前来看,相关区域的旅游潜力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层次较为复杂,横向上有众多类型的影响因素,纵向上有多层次的因子类型,而且相关体制一直在不断改进与优化。因此本文在三维视角的基础上,构建了相关发展潜力的显化机制模型,如图2所示。该机制主要对相关层次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层层相互联系与互补。

(二)旅游产业因素显化关系

对于旅游发展产业的认知与显化主要从相关产业的内部运营规律来着手,主要以旅游产业长期的运营管理经验为基础,分析相关年度旅游发展潜力支持要素优化利用来得出相关显化机制。如图2所示,在相关显化机制的构成中,其潜力显化成区域竞争力主要由旅游基础、旅游环境、显化路径等基本要素构成。基础要素构成体系主要包括资源生产能力、旅游服务企业的能力与素质、相关产业服务组织机构设置等;显化路径要素体系主要包括旅游市场需求有效识别与开发、从事旅游产业的企业行为的规范与市场引导、旅游产业支撑服务链的有效衔接三个因子;这两个因素主要构成了旅游潜力显化发展的内生源动力。在环境维度中构成的外生源动力将内外部因子有效地整合形成一体化结构。内生源动力是旅游产业显化的根本,外生源动力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相关潜力显化成竞争力,其主要决定相关潜力显化的程度与速度。综合来看,区域旅游产业若能在相关范围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与从事旅游产业的服务机构或者公司素质、配套的服务型公司组织结构、旅游产业的整体组织结构,同时还需要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与引导、需要旅游产业外部环境如科技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等的综合保障,在相关旅游产业需求拉动、相关旅游产业链、服务于旅游产业的公司来积极采取措施才能保证相关潜力的显化,才能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相关潜力发展成真正意义上的综合竞争力。

建议与对策

在我国各个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产业发展都要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其需要与区域内的环境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有效结合才能实现其竞争力的有效显化。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政府单位作为相关工作的决策者,只有整合与协同各个层面的资源,才能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的有效显化,使得区域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关于区域旅游产业的升级与发展往往都需要得到多方面的均衡,其竞争力的有效实现需要全要素、多层面的有效配合,竞争力的显化程度与显化效果严重依赖于决策者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协调以及相关旅游系统的良性发展。实现省、市级旅游产业与资源竞争力的有效提升,必须要以充分认识与利用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为前提,将发展潜力充分显化出来,才能使得竞争力充分实现。根据显化机制,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在得到充分显化时,其往往由显化系统的内生驱动动力与外生驱动动力构成,其动力显化系统由内生源动力为互动性、互补性的动力源系统驱动。依据显化原理,其具体的动力源驱动要素主要包括区域旅游市场开发需求的引导、相关旅游产业与配套服务业的完善等。这种显化机制是一个多因素、多方向、多目标的综合性驱动系统,在该系统中相关的影响因子之间能够产生互补、互相促进、互相联系与相互制约的内生源关系,这些要素的有效协调与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在显化机制中,旅游产业的显化机制由三个维度组成,主要包括旅游基础、旅游环境、显化路径等要素组成,三者具体包含的旅游资源生产要素、相关旅游企业服务素质与能力、旅游相关产业链支撑性措施、区域旅游市场开发需求的引导、相关旅游产业与配套服务业的完善、相关旅游生产要素的协调等,将这些内生与外生源动力有效识别与整合,可以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形成“三位一体”的显化机制。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显化机制的充分实现与可持续发展,主要受内生与外生动力因子的有效互补与协调,只有保证各个动力系统的高度统一,才能促进与实现内部相互促进机制的发展,才能将区域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发挥到极致,才能快速保证区域旅游产业实现竞争力显化。

猜你喜欢

发展潜力旅游产业因子分析
氯代吡啶发展潜力巨大
36个大中城市四新发展潜力报告
冷藏保温车发展潜力被激发
汽车拆解市场的发展潜力将逐渐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