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视角下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探讨

2016-12-05孟卫东傅博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21期
关键词:因子分析

孟卫东+傅博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低碳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对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三大区域产业转型驱动要素与转型能力差异,提出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已整体实现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产业转型能力较强。京津冀产业转型主要由于环境压力所迫,需要积极向创新驱动型、人才驱动型转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省际间驱动力差异显著,长期发展需要依托区域合作,逐渐实现各地区产业转型绿色化、常态化、平衡化发展。

关键词:三大经济圈   产业转型驱动力   低碳视角   因子分析

引言

当前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北方地区深受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危害,而南方地区的酸雨污染、空气质量变差等现象也不容忽视。在环境压力下,低碳成为时代诉求,产业发展必须寻求变革,以产业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是为追求产业发展的环境、社会、经济适应性而进行的组织形式与行为模式转变,其核心是创新。我国依托政策红利的要素驱动和投资拉动的产业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占据着重要角色,但容易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不可持续。因此,国家近几年在积极改革,旨在形成一种创新驱动产业结构转型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但是否可实现预期政策目标值得关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作为支撑中国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产业转型能力与驱动要素有利于帮助公众了解我国当前产业转型发展现状,对于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转型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整体分析

(一)数据描述与指标选取

产业结构转型的驱动要素包括多个方面,相关学者进行了一定研究。赵丽芬(2015)通过对日本和美国产业转型经验分析,认为人才是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何宜庆等(2015)认为金融集聚、生态效率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卢福财(2014)、张二震(2010)等分析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从开放水平角度分析了对产业转型的影响。当前环境问题的恶化使得绿色低碳成为产业转型的新诉求,生态要素和政策要素也可能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基于此,本文将生态要素、政策要素也纳入产业转型驱动力的研究体系。

基于现有文献,将所属省份划入相应经济圈。具体而言,环渤海经济圈涵盖北京、天津、山东、河北、辽宁5个地区;长三角经济圈涵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个地区;广东省划入珠三角经济圈。为保证分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以往研究文献基础上,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需求要素、创新要素、生态要素和政策要素六个准则层,选取12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对三大经济圈的产业转型驱动力进行分析(见表1)。

(二)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因子分析

本文运用SPSS19.0对原始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和因子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选出4个主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4.74%、25.53%、9.21%、7.55%,累计贡献率达到87.03%,在较完整地反映16个指标因子信息的基础上,消除了原有经济指标间的相关性(见表2)。

采用方差极大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载荷矩阵(见表3)。从主因子1看,外贸依存度(X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7)、城镇化人口占比(X8)、第三产业占比(X4)、人均GDP(X1)和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X12)载荷较大,定义为市场需求要素;从主因子2角度,R&D全时人员当量(X9)、专利申请数(X10)和新产品销售收入(X11)载荷水平较高,界定为创新要素;主因子3和主因子4分别在高等教育人口占比(X2)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X14)、污染治理投资额占比(X16)指标表现出较大载荷,分别界定为人才和环境要素。从因子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圈已整体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市场需求、人才和环境要素是产业转型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外资依存度(X5)与能源效率指标(X13)不显著,说明近几年民营经济的崛起使得产业转型对外资的依赖度降低,而从绿色转型角度,现阶段减排比节能更值得关注。

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对比分析

(一)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与转型能力对比

利用加权公式(1)可以得到三大经济圈的产业转型能力得分(见表4):

(1)

其中αi代表主因子贡献率,Fij代表经济圈j的主因子i得分。

对比三大经济圈的产业转型力,珠三角的产业转型力尤为突出,京津冀产业转型力较弱。从产业转型驱动要素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已整体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与之相比,京津冀整体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力不足,产业转型主要源于环境恶化带来的政策压力,长期来看,这种环境驱动力后劲不足,京津冀产业转型仍需创新驱动。此外,从表4数据看,人才要素似乎对京津冀、珠三角产业转型驱动力不足,但由于人才要素的作用是一个长期累积过程,不能依靠短期数据做出论断,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三大经济圈内部省际产业转型驱动力对比

研究表明,驱动力异质性可能导致同属一个经济圈的省份间存在不平衡发展现象。为验证这一猜想,借助式(1)可以得到不同省(市)产业转型力数据(见表5)。由表5数据可知,环渤海经济圈产业转型力整体水平较低,省际差异显著。长三角经济区除安徽排名落后(第9)外,整体产业转型能力较强。珠三角仅涉及广东,产业转型力位列第2,表现突出。

以核心驱动要素的不同进行分类,北京、上海属于市场需求驱动型,江苏、浙江、广东、山东为创新要素驱动型,天津为人才要素驱动型,辽宁、河北属于环境要素驱动型。其中,安徽四种驱动要素表现均不突出,整体产业转型能力较弱。按照类别来看,需求驱动型和创新驱动型表现良好,需要在依托固有转型力优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生态效率。人才驱动型的代表天津虽然短期排名落后(第7),但长期来看,发展潜力大。与之相比,环境驱动型省份后续发展力不足,逐步向创新和人才驱动转化才是破解产业转型难题的关键。根据表5数据,北京的创新要素作用并不显著,市场需求、开放水平等需求性要素的驱动作用似乎更显著,但这一结论不能轻易得出。因为近几年北方环境恶化导致更多科研转向这个阶段性难题,创新问题的难度和研究周期长短都可能对创新产出造成影响,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需要选取更长时间维度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将环境纳入产业转型驱动力的研究体系,结果表明市场需求与创新是影响产业转型能力的两大主要因素,三大经济圈产业转型驱动力存在差异。一方面,从区域来看,京津冀地区当前迫于环境压力被动转型的发展方式对于产业进步后劲不足,亟待转变;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整体实现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长期发展应注重创新与人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从省际差异来看,珠三角地区整体发展较为均衡,京津冀地区形成了整体产业转型力较弱、北京独强的局面,长三角地区则呈现整体产业转型力较强,安徽独弱的局面,省际产业转型驱动力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基于三个产业圈产业转型力与驱动要素的异质性,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京津冀地区应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产学研合作基地与人才交流平台,通过创新项目研发与人才交流,实现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良性流动,尽快实现由环境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转化。第二,长三角地区应加强江浙沪对安徽地区的帮扶,可以通过建立区域科研项目平台与区域内企业创新交流基地实现安徽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安徽自身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创新型龙头企业入驻、人才落户等多种途径推动产业转型向创新驱动转化,增强安徽的产业转型力。第三,珠三角地区整体发展优势凸显,产业转型力强劲,长期发展应当更加重视低碳化创新发展方向,推动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因子分析
中国创业板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体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