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情境下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特征与风险
2016-12-05马慧子王向荣王宜笑
马慧子+王向荣+王宜笑
内容摘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衍变的过程,其内涵、特征以及风险需要结合特定情境进行分析。本文在互联网金融概念解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境,从传统金融互联网化、P2P网络借贷与众筹、第三方在线支付以及在线理财产品分销四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内容要素进行梳理。随后,从金融属性和互联网属性两个方面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长尾、金融脱媒以及网络外部性等特征,并分析了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道德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和长尾风险等。最后,结合特征及风险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情境 互联网金融 传统金融 风险
引言
近年来,以P2P网络借贷、众筹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开始在我国迅猛发展。由于准入门槛以及交易成本相对较低,互联网金融不仅为小微企业等“长尾群体”拓展了融资与理财的边界,也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方式,进而激活了我国金融行业生态体系,因此在我国金融体制转型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互联网金融涉及范围的扩大与相关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认知开始由表象逐步深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衍变的过程,其内涵会在互联网技术向金融领域不断渗透的过程中随之不断变化,而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文社会等宏观背景也会对互联网金融表征产生相应的影响,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已经显现出与国外网络金融在内涵上的显著差异性。
此外,受互联网金融数据信息的体量大、多样性、实时性强等因素影响,我国互联网金融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未来遭受不确定损失的可能性”,即互联网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本文面向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在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特有风险。这对于加速推进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完善我国互联网金融生态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与应用价值。
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内涵
(一)互联网金融概念
国外互联网金融雏形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E-finance”(电子金融)、“Internet banking”(网络银行)等领域。尽管我国学者早在21世纪初即开始研究网上借贷等相关概念,但直至2012年谢平、邹传伟等才提出“互联网金融”谱系概念。目前,学者们对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仍不统一,经分析可大致分为三类观点,如表1所示。
综合来看,以上三种观点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交叉,同时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对互联网金融概念范围的确定上。而随着《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陆续出台,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已经从初期的“野蛮生长”逐步实现规范化转型,其概念、范围和功能也在此过程中发生了动态变化。尽管谢平等人的“谱系”概念界定暗含了互联网金融概念的历史发展沿袭关系,但以上观点均未体现情境变动下互联网金融概念变迁的动态性。
因此,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中国特定情境以及动态思想提出如下互联网金融概念: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支付、融资、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金融新模式。该新模式所涵盖的内容不仅包括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也包括基于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形成的P2P网络借贷与众筹、第三方在线支付以及在线理财产品分销,其内容还会随政策、经济、人文社会等宏观背景变化而发生内涵与外延方面的动态变异。
(二)互联网金融要素
本文结合谢平等(2012,2015)以及Lei(2014)的研究结论,将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要素分为传统金融互联网化、P2P网络借贷与众筹、第三方在线支付、在线理财产品分销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金融互联网化。在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技术通过逐步替代人工服务和实体中介,提高了银行服务的可靠性、经济性和便捷性。传统金融机构客户日趋高频化的交易操作以及碎片化的交易额度也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形成倒逼。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我国网上银行用户规模已达33639万,比2014年增长了19.2%。该数据也说明,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和产品已经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良性转移。
P2P网络借贷与众筹。P2P网络借贷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小额信贷相融合的新型民间网络贷款形式,借款人与投资者之间通过网络借贷平台进行无抵押贷款。众筹则是指利用互联网发动众人力量为小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援助的一种融资方式。我国的P2P网络借贷和众筹目前正处于高速增长期。网贷天眼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P2P网贷平台数量截至2016年3月31日已达3983家,与此同时,P2P问题平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第三方在线支付。第三方支付起初仅被视为现有支付体系的补充,而随着在线支付用户的大幅度增加,第三方网上支付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第三方支付形式主要包括支付宝、微信财付通等。艾瑞咨询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118674.5亿元,其中,支付宝占据了47.5%的市场份额,其次为财付通,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
在线理财产品分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带动了余额宝、财付通、京东金融等网络金融交易平台分销在线理财产品的服务,颠覆了传统金融模式的局限性。目前,在线理财产品已涵盖各类基金、保险、信托以及黄金等金融产品。除投资功能以外,在线理财产品分销平台还可同时实现支付、投资、融资等功能,弥补了传统金融模式的不足。
(三)互联网金融内涵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动态过程,其内涵不仅与互联网金融本质有关,也受到外部环境变动的影响。在我国的政策、经济等环境影响下,互联网金融的内涵也会发生动态变化,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与特征。
首先,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包括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到无中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相对于国外重点研究互联网金融单个要素的研究方式,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在概念方面更充实,更具系统性,在内容涵盖的范围方面也更具全面性。
其次,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情境下是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丰富。这种变化的动力既来自互联网金融内部,也来自外部经济环境、市场需求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政策的变化。
最后,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到金融领域后所形成的新金融模式,其最初始于欧美发达国家,但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更具后发优势。然而,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市场目前仍不规范,相关规范及标准的陆续出台也势必会对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市场进行重新洗牌,带来新的金融市场动荡。
综上,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工具提供了更为丰富、透明的金融产品及服务,从而拓展了金融市场的边界,并加速了新消费金融业态的形成。可以看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在功能上具有相似性,但在特征方面具有明显差异。
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特征
互联网金融同时具备金融属性和互联网属性两类特征。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金融属性特征包括长尾、金融脱媒以及低交易成本;互联网属性特征则包括网络外部性、广泛链接性和信息对称性等,如图1所示。
(一)金融属性特征
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主要表现出长尾、金融脱媒以及低交易成本特征。
长尾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覆盖了大量不被传统金融所覆盖的人群,该群体在传统“二八定律”中体现为仅能提供少部分利润的“长尾群体”,因此具有长尾特征。网络销售模式中众多客户的异质化需求使得通常被忽略的长尾产品可以与主流产品相匹敌。通过覆盖“长尾群体”,互联网金融模式极大地拓展了金融交易的可能性边界,被认为是推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手段。
金融脱媒。金融脱媒又称金融非中介化,指资金供给双方不通过传统的商业银行等金融中介,而是借助互联网虚拟媒介直接进行资金融通。有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简化了资金流转过程,实现了脱媒,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实现的是“换媒”而非“脱媒”,多数学者持第一种观点。我国《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P2P网络借贷的信息中介定位,该定位也意味着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脱媒特征将日益明显。
低交易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决定了其能够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此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零散资金的整合,优化了资源配置,从而降低了互联网金融的交易成本。由于我国小微企业数量众多,并长期被传统金融机构忽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促使这些“长尾”群体打破地域限制,以线上代替线下的方式缩短交易时间、提升融资成功率,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二)互联网属性特征
互联网金融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参与,因而互联网金融也具备网络外部性、广泛链接性以及信息对称性互联网属性特征。
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意味着网络价值取决于该网络所能连接的人数。出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考虑,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多数人选择的产品提供商。受我国消费者从众心理的影响,小规模的第三方平台很难与支付宝、财付通等类似的大平台进行竞争,最后形成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赢家通吃”的局面。
广泛链接性。互联网金融平台可广泛链接其它平台应用及网站,这种功能、信息等之间的对接与共享实现了异质、异构、异地网络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广泛链接特性由最初的第三方支付中介逐步演变为集支付、投资、融资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功能平台,全方位渗透互联网金融用户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交行为中,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客户黏性。
信息对称性。相对于传统金融来说,互联网金融体系中的信息趋向透明化。因此,金融交易双方之间的信息较传统金融来说更具对称性。然而,由于我国并没有第三方机构对借款人信用进行系统评估,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人的具体评估过程也不透明,造成我国互联网金融信息仅具有相对的对称性,进而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现象。因此,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面临更为显著的逆向选择问题。
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
与传统金融一样,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系统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形式。其中,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是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的主要考验。此外,互联网金融还面临特有的信息科技风险以及长尾风险。
(一)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脱媒特性在提高融资、理财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投资方甄别虚假信用信息的难度。这种信用信息的不对称情况以及信用体制不完善问题更容易加剧由互联网金融受信人无法履约而造成的信用风险。尽管拍拍贷、红岭创投等我国知名P2P借贷平台已自主开发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系统,并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行了对接,但这些平台仍面临日趋严重的用户违约情况。因此,现阶段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融资方偿债能力评级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道德风险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中,P2P网贷平台的道德风险问题更为突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初期的“野蛮生长”造成现阶段我国各类P2P平台资质良莠不齐,构建资金池、进行虚假增信、捏造虚假债权甚至是设计庞氏骗局等违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e租宝”、“融宜宝”、“中晋系”等百亿级P2P平台欺诈案件的频繁发生也说明,对P2P网络借贷道德风险的控制与防范已成为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亟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三)信息科技风险
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信息科技风险主要包括由于计算机病毒、金融钓鱼网站、硬件瘫痪、软件故障、网络病毒、数据传输和处理偏差等造成互联网金融损失的风险。这些信息科技隐患一旦被恶意用户利用,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就可能受到较大威胁。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领域中的信息科技风险主要由信息系统软件缺陷、硬件缺陷、信息管理机制漏洞等多方面原因造成。
(四)长尾风险
互联网金融为“长尾群体”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使该群体面临长尾风险。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所服务的客户通常投资额小并且分散,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市场纪律容易失效。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服务人群的金融知识、风险识别以及承担能力相对欠缺,个体非理性和集体非理性的情况更容易出现,形成羊群效应。此外,由于互联网金融覆盖范围广、涉及金额巨大,且负面消息传播速度快,极易造成社会动荡。因此,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长尾风险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手段进行管控。
结论及建议
本文旨在为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在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情境对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进行明晰,并对互联网金融的内容要素进行梳理。随后,从金融属性特征和互联网属性特征两个方面结合中国特色探讨了互联网金融的长尾、金融脱媒、低交易成本、网络外部性、广泛链接性以及信息对称性等特征。本文也提出中国情境下的互联网金融不仅面临信用风险、道德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形式,还同时面临信息科技风险和长尾风险。
为更好地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动态发展,加速实现普惠金融,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首先,加快互联网金融监管条例的落地。目前,有关部门下发的互联网金融相关文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条例,对规范互联网金融相关市场收效甚微,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合理管理长尾风险。其次,强化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信息公开制度和风险提示制度。互联网金融信息的透明化以及风险提示的公开化有助于强化信息对称性,进而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并可以促进互联网金融用户有效管理相关风险。最后,相关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机构也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实施信息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保障互联网金融用户的信息及资金安全,进一步深化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