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债务的成因与特点
2016-12-05谢炳生姚婷婷
谢炳生+姚婷婷
【摘要】1999年以来,我国的高校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已逐步有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方向发展。为满足高校扩招对资金的需求,各大高校纷纷举债办学,这带来了巨大的债务风险。本文对高校债务的内外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我国高校债务风险具有潜伏性、转嫁性、非相关性,专用性、有偿性,还款资金来源单一等特点,为下一步化解债务风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关键词】高校债务风险 成因 特点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为满足高校基建投资等方面的资金需要,许多高校通过提高学费,向银行借贷,募集社会捐赠资金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其中考虑学生家庭承受能力,学费提高幅度空间有限。对很多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募集社会捐赠额只能算杯水车薪。所以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资金瓶颈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作为一种债务,充其量只是将高校的资金压力推迟,到期不但需要还本还要支付沉重利息,所以在极度扩张之后,高校贷款后遗症就随后出现,相当数量高校陷入困境。例如,为了偿还贷款,江苏部分高校被迫变卖校产、河南个别银行克扣欠债高校教师工资、吉林大学不惜“自爆家丑”公开征集债务解决方案等等诸如此类事件屡现于报端。目前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危机。近年来,虽然在财政的支持引导下,高校债务化解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高校债务危机并未彻底根除。本文将对高校债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特点,为提出防范措施提供有针对性的依据。
一、概念
(一)高校债务
高校债务是指高校所承担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需要用资产或劳务进行偿还的现实义务。它包括:应缴款项、应付及暂存款、代管款项、借入款项,应缴款项包括预算内外的资金、应交税金及其他应上缴的各种款项,其中预算内外资金是指高校根据规定收取的应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前三者即应缴款项、应付及暂存款和代管款项由于这些款项主要是日常财务核算中形成的,其金额一般相对于借入款项较小,而且它们的期限相对于它也比较短;借入款是由于学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而形成的负债,它主要是用于学校修建教学楼、食堂、宿舍、办公楼等的基础教学设施,是专款专用。本文所研究的高校债务就是这一类负债。
(二)高校债务风险
对于高校债务风险定义的界定,目前有许多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叶金平(2007)认为高校债务风险是由于学校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国家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高校贷款到期时面临无法还本付息的风险,或者说是高校在对基本建设投资、校办企业投资以及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过程中由于资金筹措与原来的预算相背离而所产生的负债风险。龚建英等人(2006)、杨宇(2008)将高校债务风险定义为:高校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财务状况不确定性,从而使高校蒙受损失,造成其不能充分承担其社会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乃至危及其生存的可能性。综上所述,高校债务风险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举债后所产生的严重影响教学科研质量、人才稳定以及高校健康发展等不良后果的可能性。
二、高校债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高校举债是对于未来收入的提前预支,而且由于未来收入能力的不确定性以及其未来支出的压力性使学校的债务风险难以预计,这也说明高校的债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一)内因
1.日常监管弱化。高校领导作为代理人,高校的规模以及发展速度是当前上级组织部门主要的政绩考核指标,这种考核要求会促使他们选择短期行为。首先,他们如果不贷款,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各项指标上就会落后于其他院校,他们个人的升迁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反之,只要他们私人不拿一分钱,他们就无须为无法偿还贷款承担责任。
2.盲目扩张建设。在全国扩招的迅猛浪潮下,几乎所有高校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圈地”运动,不少高校没有系统的评估自己本身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以及办学规格,就盲目扩招学生,在大学城纷纷购地扩大学校规模,尽管可以通过旧校区置换等方式获得部分建设资金,但也只能是杯水车薪。此外,豪华大门等高校基建面子工程也让高校的债务危机因为盲目浪费而加深。
(二)外因
1.银行审批不严。由于银行一般认为公办学校是国家办的,是事业单位,它有财政拨款、学杂费收入等稳定的还贷资金来源,投资风险小,投资收益可观且稳定,可以作为资本追逐的热门领域和最具“钱”景的投资市场之一,而且与企业比,高校在银行具有较高的信用等级,给高校贷款风险小,银行贷后管理成本低,因此银行更倾向于向高校贷款。同时,银行在对高校贷款的审批程序和把关上不够严格。尽管银行知道贷款给高校会存在一定的金融风险,但是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是政府,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学费收入是补充,当高校过度负债而无法偿还贷款时,政府作为高校的最大投资主体,将是债务的最终承担者。因此,使得高校很轻易地获得贷款。
2.收入渠道单一。目前我国高校的主要收入来源是财政拨款和学费等事业性收入。其中,财政经费拨款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支出仅为3.19%,低于同期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这一数据与发达国家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更加的大。在财政补款中还包括各类专项拨款。这类款项要求专款专用、不得擅自挪作还贷等支出。学费收入中国家明确规定必须有不少于25%用于返还学生,不少于20%用于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不少于1%用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因此,高校能够支配的自由资金非常有限,面对财务困境,从银行贷款成为无奈之举。
3.扩大招生规模。审批为实现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199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扩大招生规模的重大决定,从1999年开始我国以每年40万~50万人的速度扩大高校招生。众所周知,每增加一个学生,就必须增加床位、实验设施、座位以及相应的投影仪等配套设施,如果数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甚至必须修建教学楼、食堂、宿舍、办公楼等的基础教学设施,而这些设施的增加都需要资金作为支持,这也就意味着随着高校的快速扩张,高校对于资金的需求逐渐剧增。
4.地方政府推泼助澜。对于高校借贷扩张行为,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的考虑不断推泼助澜,不少地区的官员把城市管理和市场运作等手段运用到高校管理,不惜投巨资开发“高校园区”、“大学城”,希望利用高等教育的发展拉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甚至是拉动一座城市社会、科技、教育的综合发展。于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万人大学”就成了地方政府夸耀的政绩。
三、高校债务的特点
从上述高校债务成因来看,高校债务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潜伏性、转嫁性、非相关性。高校贷款期限普遍较长,一般在短期内高校债务风险是很难显现出来的,因此这就减轻了人们对于高效清产债务的担忧;高校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风险是由政府承担的,高校破产的可能性非常小,因此当高校遇到危机的时候,其风险就会自动转嫁到政府机构身上;最后,高校债务风险与其收益具有非相关性,高校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特点,许多高校的投资并没有经过专业的评估或是严格的策划,其负债也不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
2.专用性、有偿性。高校所贷款得来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对影响高校未来事业发展的项目上,即专款专用。比如:用于对高校自身所创办企业的投资、科技研发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有偿性是任何债务都具有的特点,高校不仅要向银行归还贷款本金,同时还要偿还利息。
3.还款资金来源单一。高校资金来源可以分为财政性资金和非财政性资金。目前我国政府资金对高校的财政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高校教育经费的缺失,这与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速度不成正比。长期的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所以也基本上无法为学校的负债提供额外的帮助。非财政性资金可以划分为高校自身所创办的企业以及其办学过程所带来的收益如:教育经费、爱心人士或社会组织的捐赠、学费及住宿费收入、科研成果以及其他自己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校办产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合理以及缺乏竞争意识等的原因,使得它所带来的收入并不可观,甚至还会负债;教育事业收入,即学费、住宿费等收入,高校经费主要来源之一为学费收入,它可以用来还贷,但是由于近年的连续扩招,高校的容纳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即学生规模相对趋于稳定,学费标准也已经超出了我国居民的承受能力,学费收入的增长空间有限,因此利用教育事业收入来偿还贷款是远远不够的。
高校巨额债务的最终受害者将是国家和学生,巨额债务会降低学生奖学金,教职工劳动报酬得不到合理浮动。如此恶性循环,教育质量会受到不利影响,最终是国家的教育事业受到损失。因此各级政府应该从高校债务的成因出发,正视这个问题,早研究,出台具体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晖.高校贷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经济师,2011.(1).
[2]李文江.公立高校贷款制度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
[3]敬彩云.《高校贷款风险研究述评》[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6).
作者简介:谢炳生(1975-),男,汉,福建福州人,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研究;姚婷婷(1989-),女,汉,福建莆田人,助理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