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通史》:法文版纲鉴易知录

2016-12-05张国刚

南风窗 2016年23期
关键词:通鉴纲目书稿

张国刚

黑格尔、马克思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法国人冯秉正的《中国通史》。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数以百计,只有法国人冯秉正(J.de Moyriac de Mailla,1669-1748),因为编译了《中国通史》而名垂青史。黑格尔(1770-1831)、马克思(1818-1883)那个时代,关于中国历史的最系统的知识,都来自他的这部书。

路易十四派了白晋、张诚、徐日升等6名“国王数学家”到中国,康熙十分满意,还想邀请更多的这样的学者前来大清。冯秉正就是以国王数学家的身份,被康熙皇帝邀请来华的。冯秉正出身于法国的一个贵族世家,1703年来到中国,先在广州,后到北京,历事康、雍、乾三朝。1748年去世,原葬于在北京海淀区彰化村(今蓝靛厂附近),在其附近的正福寺出土的冯秉正墓碑,碑文用拉丁文和中文两种文字书写。冯秉正精通满汉语言,熟悉中国古籍,曾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坚决支持中国古史的真实性,但他最具深远影响的贡献是,出版了法文版《中国通史》。

这部书的法文书名,直译是“中国通史,帝国编年史,冯秉正译自《通鉴纲目》”。那么,这个《通鉴纲目》究竟是什么书呢?一般认为是朱熹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改编的那本书。但是,朱熹《通鉴纲目》叙事到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69年),而且缺少春秋以前部分。冯秉正《中国通史》则上起伏羲、黄帝,下到清代乾隆时代。作者所说的《通鉴纲目》显然不是朱熹的本子。

有学者认为,该书卷8卷9讲宋、元历史,是冯秉正依据明代商辂等人编修的《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为范本编辑而成。冯秉正中文虽精,是否有能力从商辂的原著中摘编出有关内容,这是很可怀疑的。

冯秉正编撰《中国通史》历时6年,于1730年完成,为7卷本。1737年将书稿寄回法国,尽管学术界一直对它感兴趣并等待它的问世,这部书稿却在里昂学院图书馆沉睡了30年。法国学者格鲁贤(Abbé Jean Baptiste Grosier)受托整理出版书稿,并于1777-1785年间在巴黎分12卷付梓,并附地图和说明图。1785年格鲁贤又出版《中国通史》第13卷,是他本人所撰《中国概述》。

法文版冯秉正《中国通史》第1卷除序言和评论外,是周穆王以前的中国古史的概述,起自伏羲、黄帝;第2-7卷讲周穆王至唐末五代,这部分主要是依据朱熹的《通鉴纲目》编译,且大体是从康熙后期译成的满文本《通鉴纲目》转译,但周威烈王之前(特别是公元前403年之前)的内容,应该另有来源。第8-9卷讲宋、元历史,过去一般认为是以明代商辂等人编修的《续宋元资治通鉴纲目》为范本。第10卷叙明事,第11卷述顺治至乾隆(1780年)间清事,雍、乾两朝之事由格鲁贤补写。第12卷中有按字母顺序排列的皇帝年号表,还有关于交趾支那与东京的历史、地理论述,以及中俄边境之争,本卷作者是奥特拉耶。《中国通史》中也包含很多《书经》的内容,因此冯秉正也是为西方提供详细《书经》知识的第一位欧洲学者。

就在冯秉正从事编译过程中,康熙年间出版了另外一部纲鉴体历史著作,即《古文观止》编者吴乘权主持编著的《纲鉴易知录》。该书92卷,记述三皇五帝到元朝末年的历史,大体相当于冯秉正《中国通史》前9卷的内容。《纲鉴易知录》的明代部分另外编辑为明纪15卷,相当于冯书的卷10部分。卷11叙述清朝到乾隆年间的事情,这部分冯秉正没有写完,主要部分是格鲁贤补写的。

《纲鉴易知录》康熙五十年(1711年)初次刊刻。而冯秉正《中国通史》则是1730年完成,1735前后翻译成法文。这中间有20多年时间。我推测,作者法文本之所谓“通鉴纲目”,其实就是《纲鉴易知录》的简称,该书构成了《中国通史》前10卷的内容。

黑格尔在孩童时代,恰逢《中国通史》出版,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这部书都是 “中国史最完备之本”(费赖之的《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甚至直到20世纪初,仍为关于中国历史的各种叙述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通鉴纲目书稿
语文阅读教学亦需关注文本分属的“纲目”
——有关群文阅读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建筑类书稿“齐、清、定”之细谈
新规制下公立高校基建财务管理纲目略探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游子回家的故事
《通鉴释文》所反映的宋代单字音特殊变化
《通鉴释文》的语音史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杂文》(百部)答问(之五)
《世界战争通鉴》《中国战争通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