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陆庵:佛的仪仗队

2016-12-05宿小白

南风窗 2016年25期
关键词:水陆塑像佛像

宿小白

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佛、菩萨都是至高无上的人,所以在制造佛像时会根据他们内心认为最好看的人来塑造。但什么是好看,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审美倾向而有所差异。

到达陕西蓝田水陆庵的那天是个潮湿的天气,乳白色的天空如一张细腻的宣纸铺陈开来,群山笼罩在一片藏青色古雅的色调里,清冽的辋川河蜿蜒沦涟,雾气涌动升腾,描绘出一幅变幻与宁静相谐调的水墨画。水陆庵就隐于这片自然之中,如空谷幽兰。

掠过这山林美景,直达水陆庵的殿院门口。水陆庵以存有精巧绝伦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小敦煌”。大殿被中间一面墙壁隔为两室,中隔正壁之上塑释迦摩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迦叶阿难左右侍立。佛像的背光纹理精密,面容端详,因具有了人类外形上的诸多要素,让人感到亲近。身处这样一个由建筑、雕塑、器物等多种视觉因素所组成的礼仪空间中,面对丰满的体态和流动着的衣褶所表现出来的美,内心的激越与庄严感油然而生。

殿内最精彩的要数南北山墙上的重重壁塑。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塑合一的艺术形式。水陆庵壁塑采用连环画形式,配以山水桥梁、诸佛菩萨、二十四诸天、五百罗汉等,生动演绎了佛祖释迦牟尼一生的传略故事。这些故事描绘了佛陀所作的种种善行以及为法献身、播种福田的事迹,似乎表明:在成佛的道路上,佛陀也曾拥有一颗平凡的心。

整幅作品人物众多、形态各异,楼阁宝塔穿插其中,布局疏密有致。二十四诸天分为两组列置在山墙下,表情狰狞,姿态夸张,雄健有力,与佛安详慈悲的造型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艺术向来以含蓄为美,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那些低头闭目的神像,反而更令人印象深刻。

转入后室,主壁塑观音普贤文殊三大菩萨。三座塑像头戴珠冠,身披彩衣,法衣的衣褶沿着身体两侧勾勒出的线条美妙绝伦,色彩虽然经历了数百年,却仍然艳丽如初,实属明代泥塑中的佳作。对面墙壁上数以百计的美丽佛像以“千官列雁行”的阵式悬停空中,近人而不俗,美而不媚,静中有动,祥云缭绕,宝塔层叠,宛如仙境。它们代表着明朝时期精巧的艺术造型,展示出一个丰富而瑰丽的世界。

由唐宋开启的注重人间意趣的塑像风格,到了明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即在形象上更趋于写实,注意细节的刻画,特别体现在佛像神态、肌肉表现以及衣饰装束上,都具有较高的写实性,甚至有些过于繁琐。李泽厚曾评价说,魏晋时期的佛像以理想胜,宋元之后的佛像以现实胜,唐朝的塑像以理想和现实结合胜。这充分体现出佛教为吸引信众而变得日益世俗化的努力,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手工技术的长足进步—工匠们拥有足够的技巧来处理更为复杂的工艺。

仔细检视佛像,你就会发现文化对佛法的影响力有多大。人们想当然地认为佛、菩萨都是至高无上的人,所以在制造佛像时会根据他们内心认为最好看的人来塑造。但什么是好看,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审美倾向而有所差异。唐代是以胖为美的时代,反映在佛和菩萨造型上,则表现为面容圆润、体态丰满,所谓“丰肥浓丽,热烈放姿”。及至明代,受宋明理学和禅宗的影响,塑像展现出一种内省沉思的气质和关怀世人的姿态。仔细观察三尊菩萨塑像,它们的面部表情如此静谧、安然、平和,增加了冥想的效果,内心深处的祈愿平静地显现出来,仿佛正在为我们祈祷一般。

从水陆庵出来,文管员告诉我,离这不远的山上有一处隋代寺庙,里面也有佛像。我重新踏上路途,沿着山路走了大约五里地,未曾发现寺庙建筑的影子。迎面遇上一位老者,打听近处可有寺庙。老人伸手指了指前方说:“远着哩,要翻梁呢。”我顿时打了退堂鼓。闻佛道长远,不生退却;知众生难渡,不生厌倦。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猜你喜欢

水陆塑像佛像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普光寺水陆画的内容与作者考辨
佛像面前的 菩萨
礁堡·塑像
刘红卫
水陆双降四轴无人机
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机身大部件完成对接开铆
水陆两栖巴士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