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大佬”的三重境界

2016-12-05谭保罗

南风窗 2016年25期
关键词:大佬坏账套路

谭保罗

中国目前那些保持曝光率的财团掌门人多半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最常用的手法是,从银行、保险公司获取低成本资金,然后通过股权投资、建造住宅等方式获取投资收益。

上一期,我写了一篇关于香港的文章,提到了香港股市“老千股”坑害散户的问题。有朋友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这让我突然想到了一个更大的话题,即中国那些所谓“资本大佬”们都是怎么运作资本,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的。大佬太多,套路更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可以把他们的运作模式分为三类,三重境界。

老千股是第一类,即通过资本市场的法制、监管不完善,悄悄地进行财富转移。股民只能看在眼里,但却没有办法改变,因此这一类运作手段的境界,可以称之为“明火执仗”。

老千股真的有点意思,有意思在于,它证明了股民的求富欲望和投资常识之间存在着太大的错配。老千股的另一个称呼是“仙股”,“仙”是英文“cent”的音译,即股价跌到很低,甚至一分钱的股票。

在这个时候,初来乍到或者被那些靠天吃饭的券商所怂恿的投资者就会这样想:既然已经跌到一分,那么肯定不会再跌了,因为一分钱已经是最小的计价单位。我尽管买,不能稳赚,也必定不赔。于是,假定一位投资者以1万元买了100万股。他等着,认为过段时间哪怕股票只要涨到1分半,他也能赚5千。

但他错了,他不知道股市有个操作手法叫并股。第二天,大股东就开始玩这一招了,“两股变一股”,这意味着投资者手中的股票变为了50万股,从理论上讲,股价也变为两倍,即两分钱一股。那么,投资者手中的股价总额依然是1万元,不赚不赔。

但他又错了。公司搞合股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股价可以重新跌。于是,股价又跌到了1分钱,这下可糟了,投资者亏了一半。接下来,大股东还会周而复始地玩下去,等待更多不明真相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实际上,你要知道一个细节,在沪港通开通之际,监管对其中的港股通(内地投资者买港股)设有严格的购买限制。即投资者只能买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中型股指数的成分股和A+H股公司股票。这些股票都是相对“靠谱”的大中型股票。监管目的之一是,希望保护内地投资者,避开那些仙股、老千股。

香港股市如此,A股的“资本运作”手法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就不再多说了,免得股民叫苦。但有一点你要明白,大佬们之所以能在股市达到“明火执仗”的境界,一个最通俗的原因是,股市是不需要刚性兑付的,即“融资可以不还”。

那么,在那些需要刚性兑付的地方,大佬就没有办法吗?显然不是。这就是第二类套路,制造坏账。

中国银行体系的坏账问题好像是个周期性现象。在上个世纪末,因为巨额的坏账,外国人曾唱衰说,中国的银行已“技术上破产”。但中国后来的发展证明,中国的银行非但没有破产,反倒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的金融机器。

但坏账上升,随着经济放缓,已重新浮出水面。前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几年前曾在一个论坛上公开讲: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私下被人揶揄,说央行政策造成了大量银行坏账,吴晓灵情急之下回击说,“没有那么多坏账,中国哪来那么多富人。”

这翻调侃虽然夸张,却十分耐人寻味。坏账的白话文解释就是“借钱不还”,然后银行一笔勾销,最后纳税人和储户买单。而那些借钱的人却没事,公司都是有限责任,破产即可,而背后大佬则丝毫无损,得以在一线城市成批买入物业。这种制造坏账的套路,境界可以叫做“遁于无形”,但和第一种“明火执仗”相比,显得有点猥琐和缺乏技术含量。

第三类是工具套利,即用不同的金融工具融资和投资,赚取其中的资金价差和投资收益。实际上,中国目前那些保持曝光率的财团掌门人多半都属于这一类。他们最常用的手法是,从银行、保险公司获取低成本资金,然后通过股权投资、建造住宅等方式获取投资收益。

但不论怎样,第三类套路中,他们终究会把融到的钱还回去。因此,和前两类套路对比,他们的境界完全可以称之为“业界良心”。真的。

“明火执仗”、“遁于无形”和“业界良心”这是中国资本大佬搞“资本运作”的三重境界。在普通人财富焦虑感日益加剧的时点,我衷心希望,最后一种境界多一些。

猜你喜欢

大佬坏账套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商界大佬对“20年代”的忠告
车界大佬谈心
Airbnb上的套路
来自意语大佬的 凝视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不会穿衣”的互联网大佬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