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从确定性到同舟共济
2016-12-05谭道明
谭道明
中国政府发布的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明确提出,愿意加强中拉政治领域的合作,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这是因为,中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类似的挑战。
“中拉时间”又一次开启。2016年11月17日到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厄瓜多尔、秘鲁和智利三国,并出席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第三次踏上拉美土地。
这次访问的拉美三国虽然距离遥远,但与中国发展了各具特色的双边关系。厄瓜多尔素有“赤道之国”美称,迎来了中厄建交36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的首次访问,中厄关系被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秘鲁号称“安第斯雄鹰”,是南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印加文明的发祥地。秘鲁也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英汉大词典》收录了一个词语,叫“从中国到秘鲁”(From China to Peru),意思是“走遍天下”。中国与智利关系走在中拉关系前列,创造了多项“第一”:智利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南美国家,第一个同中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第一个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第一个与中国签署双边自贸协定的拉美国家。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近年来,中拉元首外交力度超凡,双方关系迎来历史最好时期。从理念到行动、从构想到现实,全面均衡的中拉整体合作网络正在逐渐形成。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如果我们将中拉关系的稳步发展置于全球和时代背景下,那么,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的重大意义愈益彰显。
当下的世界,无论是东西大西洋,还是太平洋两岸,逆全球化的民族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情绪汹涌澎湃。在这样的洪流激荡之下,全球政治经济走向面临高度的不确定性,风险似乎随时可能降临。从欧洲到北美,一些国家选择扎紧篱笆,守住自己的防线,视全球化为洪水猛兽。在全球面临高度不确定的时刻,中拉关系的高度确定性不仅令拉美各国为之振奋,也让世界为之瞩目。然而,中方对中拉关系的期待还不止于此。
11月24日,中国政府发布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中国对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文件》,旨在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全面阐述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新理念、新主张、新举措,推动中拉各领域合作实现更大发展。它表明,中方愿意与拉美各方共同努力,从中拉关系的确定性出发,迈向更具前瞻性的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
全球不确定性元年
2016年堪称全球不确定性元年。在这一年里,世界各地频发“黑天鹅事件”。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脱欧派仅以微弱优势战胜了留欧派。英国高等法院11月3日裁定,政府在正式启动“脱欧”程序前需经议会批准,引发轩然大波。人们普遍预期脱欧进程有可能久拖不决。这一事件本身是欧洲一体化的重大挫折,加剧了欧洲和全球的金融、股市和经济的疑虑和不确定性。11月8日的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成为一匹最大的“黑马”。这一选举结果引发美国多地持续爆发示威游行。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不得不向全校师生发出公开信:“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最分裂、最有争议的选举。无论我们个人的政治观点如何,情绪高涨抑或低落,眼下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富有挑战和不确定性的时刻。”
这种不确定性还不止于英美。日本安倍政府向所谓的“正常国家”冲刺,韩国朴槿惠“闺蜜门”丑闻持续发酵,意大利的修宪公投,法国极右翼候选人有可能赢得总统大选,土耳其加速逆世俗化,极端ISIS在中东肆虐,所有这些事件都使全球政治、经济走向笼罩在一片“不确定”的迷雾之中。
拉美各国将深受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尤其是,特朗普当选意味美国的对拉政策必将面临大幅调整。特朗普坚持美国优先,承诺遣返大批所谓有犯罪记录的非法移民,宣称要在美墨边境建立“万里长墙”,以阻挡来自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大量移民。特朗普还要求重新修改甚至退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参加的于1994年1月1日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是奥巴马政府的重要外交遗产之一,也有可能遭到特朗普的逆转。特朗普在竞选中承诺切断过去两年间美国和古巴建立的经济联系,扬言关闭重开不久的美国驻古巴大使馆。
美国这位候任总统极不友好的言论令拉美地区各界深感忧虑。在特朗普当选之日,墨西哥比索大跌13%。由于担心巴西与美国关系存在变数,巴西雷亚尔至今贬值已近9%。南美洲国家联盟秘书长埃内斯托·桑佩尔近期接受采访时对美拉关系的前景表示悲观:“没有迹象让我觉得特朗普与拉丁美洲之间会有一个好的关系”。
2016年11月20日,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利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面向未来开拓进取促进亚太发展繁荣》的重要讲话。
除了全球和美国对拉政策的不确定性外,拉美自身的发展也隐藏着种种不确定性因素。由于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拖累,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有些国家甚至陷入衰退。拉美政坛右转趋势明显,阿根廷和秘鲁实现了右翼政府执政,巴西总统弹劾案最终成功弹劾了时任总统罗塞夫并依据宪法由特梅尔继任总统,这些事件有利于终结上述国家发展方向上的不确定性。然而,哥伦比亚和平协议公投意外地被民众否决,委内瑞拉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政治对峙短期难以缓和,这两个国家各派政治力量还在持续博弈,结果一时难见分晓。
“后真相”(Post-truth)一词刚刚被宣布为牛津词典本年度的英文热词。后真相者,就是真相迷失了,不确定性增加了。而且,这种不确定性还只是开始,短期内看不到尽头。
中拉关系的高度确定性
全球政治经济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中国怎么做?习近平主席11月19日在秘鲁利马的2016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主旨演讲传递了中国坚定推进全球化的战略定力。他强调:“要重振贸易和投资的引擎作用,增强自由贸易安排开放性和包容性,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要积极引导经济全球化发展方向,着力解决公平公正问题,让经济全球化进程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增强广大民众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美国与拉美的关系面临高度不确定性,中国与拉美关系怎么发展?习近平11月21日在秘鲁国会发表演讲,强调中拉双方要高举和平发展旗帜,共同打造好中拉命运共同体这艘大船,在实现中国梦与拉美梦的道路上精诚合作,推动中拉全面合作关系实现更好水平发展。习近平的演讲,表明中拉关系具有高度的确定性。这种确定性不因世界格局的加剧演变而改变,不因全球化的深度调整而改变,也不因拉美政坛左右更迭而改变。
中拉元首频繁互访,力度超凡。近三年来,习近平主席已经三访拉美,足迹踏遍拉美十国,还出席首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会晤和中国-拉共体论坛部长级会议。李克强总理也于去年出访拉美四国,并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表演讲。今年9月,秘鲁总统库琴斯基当选总统后“打破传统”,将中国作为他的首访国家。巴西总统特梅尔履新后即赶赴中国,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中国对拉关系有明确、可预期的顶层设计,并稳步推进。中方愿同拉方共同构建“1+3+6”务实合作新框架,即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为指引,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动力,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积极探索“3×3”产能合作新模式,即共建拉美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实现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推动中拉合作加快提质升级。
中方的努力已经颇见成效。仅以习近平本次访问的拉美三国为例。目前,进驻厄瓜多尔的中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90家,主要涉及石油、矿产等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基础设施领域。中资企业参与的厄瓜多尔国家安全综合指挥控制系统(ECU911)、第一大水电站科卡科多-辛克雷水电站相继投入运营,成了两国战略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与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实施6年来,双边贸易额翻番,在秘鲁中资企业达170多家,各类投资总额达到180亿美元,投资领域日益多元,合作项目进展顺利。中国与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十余年来,两国双边贸易额翻了四番,从2005年的80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310亿美元。更重要的是,智利对华出口日益多元化,最初依靠比较单一的铜矿出口,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鲜果进口国,第三大葡萄酒进口国,以及第七大海产品进口国。
构建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中拉关系不仅要有确定性,还要有前瞻性。不仅居安思危,还要未雨绸缪。习近平指出:“当前,中拉关系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应该登高望远、与时俱进,巩固传统友谊,加强全方位交往,提高合作水平,推动中拉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新的更大发展。”智利前驻华大使费尔南多·雷耶斯·马塔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现在,我们探讨未来10年、15年的中拉关系,探讨这个世纪前50年我们要往哪个方向走。”
11月24日中方发布的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充分体现了这种前瞻性。这份文件提出了新时期中国对拉政策的许多新理念、新主张和新举措,为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中拉命运共同体勾勒了一幅宏伟蓝图。
这份文件明确提出愿意加强中拉政治领域的合作,愿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加强治国理政的经验交流。这是因为,中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处于相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类似的挑战。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在政治民主、减贫、社会权利保障和原住民权利保障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民主法治、维护社会稳定、国家能力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还积极支持双方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友好交往与合作,分享地方发展和治理经验。这些经验和成就的分享和交流可以通过中方设立的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进行。
这份文件在经贸合作方面的亮点是,中方希望推动中拉经贸合作由政府主导向市场运作的方式转换。这主要体现在:在产业投资及产能合作方面,支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义利并举、合作共赢原则,支持中国企业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投资兴业;在基础设施合作方面,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等新的合作方式;在制造业合作方面,以“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探讨合作共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高技术产业园、经济特区等各类集聚区,鼓励双方中小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等等。
在社会领域合作方面,文件首次提出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与拉方开展合作,分享、借鉴治理经验,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教育领域,该文件鼓励和支持汉语、英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语言人才培养。笔者认为,还应当利用国内各大高校现有的法律硕士等专业硕士培养机制,加大既精通当地语言又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中拉合作的可持续性储备语言、法律、经济等多领域的专业人才。
中拉命运共同体能否顺利构建,归根结底取决于双方人民的意愿。国之交,在民相亲。习近平提出:我们要让双方人民成为中拉合作的推动者、实践者、受益者。无论是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还是中方最新的对拉政策文件,其立足点和诉求对象主要也是拉美的人民,特别是拉美的青年一代。
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之所以可能,在于双方人民拥有相同的梦想。习近平提出,中国梦与拉美梦是相通的。中拉人民成长于不同的文明,但共享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也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即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无论习近平主席的这次访问,还是中方的这份对拉政策文件,无不体现了这样的梦想,都在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