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追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一点思索
2016-12-05聂振兴
聂振兴
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充分体现“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当堂训练”的思想。课堂上面向所有学生,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练习中充分运用变式训练和分层测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高效课堂就会变得很轻松。
1.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巧妙地设置好教学导入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才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同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对旧知识精心准备,让旧知识成为探索新知识的敲门砖,为学生学习解决探索作铺垫。这一环节可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而灵活运用:例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根据学生崇拜名侦探柯南的心理,导入时我设计了“柯南勋章”这个环节,答对者将获得柯南勋章。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
明确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每节课都要掌握哪些知识,教和学只有目标明确,效果才会明显。目标的出示可在导入后、新课前整体出示,也可在新课中分别出示。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后,学生进入自学环节,教师要掌握学生整体情况,出示的自学指导要更有针对性,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深入每个小组,了解自学情况,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自学指导: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区别是什么?怎样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剪拼前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变化吗?学生跟着自学导航的思路快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迅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板,讨论交流。
2.合作学习,反馈调控。
合作学习首先是“生教生”,有困难时也可以向教师请教,小组解决课前提出的探索题,然后把自己或者小组的发现及时汇报。同时教师借助多媒体配合学生进行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经历形象思维后再思考就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小结中知识点归纳的环节,教师要抓住学生共性的关键问题认真点拨,做最后的概括讲解,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通过变式题的训练,利用多媒体展示这次训练中发现的没有解决的问题,使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所学知识,从多角度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例如:在学习完相遇问题后,由于教材给出的都是两车同时从两边相对开出,求相遇的时间。教师可以变式两辆车在路程中间某一点相遇,然后同时向两边走,多长时间可以把整个路程走完。虽然都用一个公式解决问题,但变式之后学生的视野被拓宽了。
3.分层测试,检测效果。
新课完成之后,为了更好地检查学习效果,教师要进行作业分层测试,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题,达到提优、补差、促中间,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可以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为12cm,底边对应的高是7cm,右边对应的高是10cm,先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进而可以拓展求这条高对应的底是多少。 这样设计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提升、基本方法的运用。
使用此模式应遵循的几个原则。1.准备铺垫原则:先探索后指导,先练习后讲解,必须要用“以旧引新”的办法去解决探索题。出示探索题之前,必须做好复习题的选择铺垫工作。2.探索指导原则:应明确学生的探索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顺序地探索,不是盲目地、随意地。3.及时反馈原则:根据学生发现的问题反馈探索的结果,及时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质疑补充。4.差异性原则:进行分层测试 ,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
(作者单位:大庆市大同区高台子中心学校)
编辑∕宋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