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捕捉时机,渗透作文教学

2016-12-05闫颖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习作读书作文

闫颖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但小学语文教材每册中仅有8篇至10篇习作要求,多数教师又因其备课无抓手,提高起来难度大、费时多,往往对其研究不多,重视不够,再加之授课流程单一,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小部分学生只能依赖于课外补习,更多的学生则只能随着课堂走,失去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利时机。怎样多途径地将作文教学落实到常规教学和日常生活实践中,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一、于主题单元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每一单元都会有两篇精读课文,它们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都是有亮点的,作为教师应选准训练点,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题目是“勇敢面对的事”,主题是突出勇敢。本单元第一篇课文是《杨子荣打虎》,这篇文章中的每一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都是很精彩的。在教学中应紧抓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勇敢这一特点的,突出讲解这种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接着练习运用细节描写,将“烦躁”一词扩成一段话,强化写法。第二篇课文讲读时,继续挖掘人物的心理描写,并讲解3种心理描写的方法。再练写一片段,突出人物由胆怯、犹豫到勇敢的瞬间心理变化。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为本单元习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习作教学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二、以日记为切入口,通过评价性语言,鼓励学生爱练笔、勤练笔

日记,想记什么都可以,篇幅长短也无所谓,只要求真实,每周至少2篇,这是我对学生的要求。在批改上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其目的是让学生得到认可,鼓励他们写下去,评价语我会慎重考虑。有些学生的日记评价语是:“虽然只有2句,但有些词用得很恰当,下次如能写4句话,老师会更高兴!看好你呦!”在保护学生写作热情的同时,帮他们拓展写作素材,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具体生动地表现观察所得的方法,如虚实结合法、动态静态描写法、连续句群、总分段落的写法等,长期坚持,学生慢慢有了兴趣,而且积累了写作的素材。

三、形成读书氛围,丰富积累,共写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心得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博学、自信和充实,读书应是每一个学生都喜爱的事。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我都会强调读书,争取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请家长帮助学生制定读书计划,督促指导学生读书,尽可能多地形成书香家庭。教师推荐书目,先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主要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类书,如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曹文轩的儿童小说。借助班会及读书时间让学生不定时汇报读书心得,探讨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鼓励学生介绍自己读到的好书,并相互交流。学生交流的书目有《马小跳专辑》《哈利波特》《窗边的小豆豆》《豆豆冰去打仗》等。我在班级坚持了2年,随着读书量的增多,学生口头汇报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随后我组织在班内开展同写一本读书笔记的活动,但凡读过的好文章和书,有了感悟便可以及时记录下来,仅2个月时间,50多个学生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多则7篇,少则1篇。许多家长也参与进来,纷纷在读书笔记上留言,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班内文笔好的学生自发地成立了小荷文学社,定期在另外的一个本子上写诗、小说和感悟类文章,从拟题到评价均由他们自己完成,读书成了他们的乐趣。书读得多了,书中的思想内容和写法就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笔下的语句也会逐渐通顺、自然、生动了,课堂上也经常能妙语连珠了。

四、贴近生活,结合活动,现场指导学生写作

学生正在观看电影《惊天动地》,地震的场面深深地震撼了他们的心,影院里静极了,看过之后,许多学生都哭了。回到班级他们还在谈论着,我趁热打铁,抛出第一个话题:看过影片后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把它写在黑板上。“多难兴邦”“大灾面前有大爱”“水火无情人有情”“有爱才有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地震来了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等等。接下来我让学生去读一读这些词句,你眼前能浮现出怎样的场面或人物?你还能想起他们做的哪些事?他们说了些什么?当时的神态动作你还记得吗?这一过程是让学生在脑子里还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用自己内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张老师用手护住两个学生而自己却死了。”“独生子战士原野,为救学生不顾余震的危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换回了一个女孩的生命。”“军官唐新生及妻子不顾一切完成了爆破任务,在离开现场时因不放弃受伤的伙伴而险些牺牲。”“任玥县长在现场指挥而顾不上家中的老母亲。”这些人物在学生的述说补充中再次鲜活生动起来。看着说得激动的学生,我顺势又提出:“把这些场面写下来读给你的父母听,让他们也感受到黑板上这些有感情、有形象的文字,好不好?”10分钟之后,学生陆陆续续交上来观后感,句子通顺,感情饱满,而且黑板上的句子、词语被他们恰当地运用到习作中。

现场定格,现场指导,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作文课不再形式单一,学生在说中、玩中完成了一篇篇习作。升旗仪式演讲员的竞争过程,踢毽子、拔河比赛的情景,校园榆树发新芽,一场暴风雨的来临,手工课上的作品,经过学生的现场观察,教师的现场指导,都成为了学生笔下鲜活的习作素材。

这种练笔,让学生知道了文章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只要善于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悟生活,就能更好地用笔去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大自然的微妙变化。

(作者单位:佳木斯市第十六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习作读书作文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