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上授之以“渔”与留有“余地”的思考

2016-12-05谷持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许衡余地三峡

谷持凤

新课标的学习、思考、运用中,我深刻地感悟到:课堂上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予“渔”,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将外显的学习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尤为重要,同时有效问题的设计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将授之以“渔”与留有“余地”二者有机结合,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能够“自由呼吸的课堂”。

一、 授之以“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仅可称为“鱼”;技能和方法却是“渔”,关系到之后的“终身学习”。为了使学生逐步掌握阅读课领悟文本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堂上都要有层次地将方法进行渗透。

1.教给学生理解文本的方法:探究式学习加深对文本理解。

叶圣陶先生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要求,也给我们语文教师指明了努力方向。“教是为了不教”是广大语文教师实施教学追求的目标,此观点引发我的深度思考:授之以“渔” 是“探究式”教学的根本目的,优于“讲授式”的授之以鱼。两者对比不难看出:讲授式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说教式教学,学生自由度小,个性无法彰显。“探究式”课堂教学是以学生探究为主,交互式教学,可以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教师将作为学习的帮助者、传播者以及指导者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如《三峡之秋》一课我们可以采用 “比较法”,使学生掌握写景类型课文的结构、特点;采用“连缀段意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课后问题归纳法”,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诸多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自主阅读、以读悟情。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讨论、研究、交流中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三峡秋天景色的无穷魅力,在读中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在授之以“渔”的教学中,学生不仅仅掌握文本涉及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

2.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巧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悟情。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用品词析句法、抓重点词朗读领悟文章表达的内涵。《三峡之秋》一课,在引导学生感悟三峡早晨的明丽时,插入ppt课件,将文中“透明的露水、峡风、洁白的霜、绿叶金实”等词改变颜色,让学生通过这些变色的重点词语想象画面,再将看到的景物送入文中读出早晨的明丽,进而达到以读悟情的目的。学生在感悟中午热烈时,我们引导学生抓住“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体会到三峡的中午是“热烈”的;抓住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小溪体会到三峡下午是“平静”的;夜晚抓住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直立的谷壑,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感受到夜晚是“宁静”的。这样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的方法感情朗读、指读、自由读、评读、示范读、配乐读、引读、赛读等形式,使学生通过文字感受画面之美,以读促情,言意兼得,学生既“看景”,又“入情”,体会到每个时间段三峡一天的景色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掌握品词析句的方法,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文字所要表达的情感。

3.交给学生写作方法,并引导其学以致用

教学中我们可以教会学生通过文本学习了解“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虚实相生、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方法,并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留有“余地”,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课堂上给学生的思考留有余地,是一种理念的接受、吸纳,常态课上我们也要关注教师是否在环节设计上为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议的余地、悟的余地、写的余地。课堂上教师要真正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

1.议的余地。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只关注知识点的达成,技能的掌握,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重操控、轻变化;重预设、轻生成,没有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归纳概括、反思调节学习过程的机会的问题。为了能更好给学生留有“议的余地”,我们可以科学设计导学提纲,例如:《不吃无主梨》一文可以设计两处导学提纲,导学提纲一:

许衡的朋友是怎么做的?用________画下来

许衡又是怎样做的?用________画下来

读过后和同学说说你的感受。

导学提纲二:

①读一读:4~16自然段,把许衡说的话用________画出来。

②说一说:小组内说说许衡为什么不吃梨?

③演一演:小组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

这两处导学提纲的设计,学生思考的空间更大,更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自主学习中通过许衡和朋友的行为的对比了解许衡与朋友的不同之处,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在学生思维完全打开后,以一首藏头诗结束:

我不争食路边梨,

心坚神定志不移。

有法有度严律己,

主张公理德为一。

两处导学提纲,学生议得充分,能深入感受到许衡的遵守公共道德的高尚品质,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

2.悟的余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而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使每个儿童对自己的学习的内容有深刻的感悟。”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以文本为载体,以文悟情、以文悟理非常重要。怎么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作为一名教师,课堂上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让学生积极去自主感悟文章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合作交流是学生充分感悟的重要形式。波利亚曾经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感。

每节课设计小组合作之前,首先要优化组合,合理组建小组,组长组员合理分配,各尽其责。教育学生在合作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表达,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交流,谈体会,从而在保证小组合作实效性的基础上,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在交流中都能谈出来,“悟的余地大”才能使学生对文本悟深、悟透。

3.写的余地。

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把重点放在读写结合上,阅读教学是学生增长见识、积累语言、丰富材料、借鉴写作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课上要教会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润饰成文,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著名作文教学专家丁有宽说:“读写结合,事半功倍,读写分离,两败俱伤。”读写分离,既不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更不有利于作文能力的培养。提高认识改进教法、强化读写结合,这是非常必要的。每节语文课老师都要进行小练笔或者拓展习作、延伸习作,给学生更多写的时间,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语文课堂上学生方法掌握了,学习意识就会随之增强,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处处留有余地,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保国第四小学)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许衡余地三峡
许衡不食无主之梨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停顿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挂钩帮余地 建设富美村
春到三峡
健康な高齢化社会目指す先進日本には協力の余地
心中不可无“主”
惊堂木
励志灯塔